动漫元素在影视广告创意中的应用探析

时间:2022-06-18 02:16:17

动漫元素在影视广告创意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纵观影视广告界近年来的发展,国产影视广告日趋完善,数字电视以及电视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也造就了影视广告的制作更加完美精致更加艺术化,动漫元素逐渐充斥着影视广告的各个角落,担当起传递信息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动漫;中华元素;影视广告;运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53-01

一、动漫元素的艺术特征

动漫,作为一种富有时代表征的娱乐元素,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广泛应用在媒体和娱乐行业。现在国产动漫中的动漫元素,除了丰富的想象力,夸张的造型外,民族的精神传承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原本常见事物的夸张。从而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甚至是一些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实现的效果在动漫中变成了现实,从理论上看似过分夸张的造型却又频繁的被受众所接受并喜爱,这也正是动漫元素不同于其他传播载体的魅力所在。如一则早期的家庭信用卡的广告,作为一个较早的广告,它没有过多优美的色彩和高质量的画面效果,简单的黑白图片配以漫画的形式,却也展现了一份创意。

二、动漫元素与影视广告创意的融合

从广告策划的角度来说,影视广告的创意,是通过对一系列市场调查!消费者心理研究!慎密思考等工作之后,创作出的一个商品传播的全过程"创意是影视广告的思想内涵与灵魂,是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要素,是向消费者诉求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改变消费者思想动机的力量,它能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兴趣,最终改变对该种产品的看法,增加产品的价值,最后说服消费者去购买广告所推销的产品或接受服务中国元素是广告创意的源泉。

(一)人物元素

包括古代人物元素和现代人物元素。古代人物元素又分为两类:一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古代历史人物形象,如炎帝、黄帝、屈原、孔子、孟子等。二是寓意深刻的虚拟人物形象,如泥塑中的娃娃形象、孙悟空、仙童等等。现代人物元素在广告创意中应用较为广泛,这一类元素是活跃在大众视线里的各路中国明星,他们在国际舞台上也身体力行地传达着“中国元素”像巩俐、章子怡、莫文蔚等中国女星被西方人看作是“标准的东方美人面孔”。极具争议的国际女星范冰冰曾以一身龙袍亮相国际舞台,吸起全球时尚目光,引领了一场国际龙袍热,现在龙袍也作为一种象征收藏于英国博物馆。这些中国明星带着“中国元素”的光环,穿梭于时尚与经典之间,越来越多的明星成为知名品牌争相邀请的代言主角,称为国际广告界的新宠。

(二)视觉符号元素

即在广告作品中加入人们所熟知的中国元素(主要是物质文化层面的),使广告作品富有中国味。这些视觉元素常用的有水墨画、旗袍、故宫、鸟巢、石狮、灯笼、中国古代乐器等。如台湾统一集团在中国大陆投放的“弹面”平面广告中,将中国传统乐器古筝和琵琶融入进去,以面为弦,暗喻面的弹性如弦丝一样弹力十足。整幅广告作品以红色为背景色,简洁大方,无论是创意还是制作,都极具中国韵味。大量的留白,突出诉求重点,加强受众印象。

三、动漫元素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

既然我们都认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共存是将中华元素注入到影视广告中,形成新时代的民族风格,从民族艺术传统的宝库中吸取动漫元素,并用现代的语言加以诊释成为中华动漫元素,这也将是我们唱响民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事实上,动画“中国风”的定义已开始趋向多元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积淀了富有特色的中国元素,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也为广告创意筑起了灵感大厦。当前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广泛应用证明了这一点。如入选2008年度ACM SIGGRAPH首届中国区作品征集的三部作品—动画艺术短片《孩子来了》,传统皮影风格的《桃花源记》和传统水墨风格的《小鸡想飞》,都反映出中国动漫人士对“中国元素”的理解也日趋宽泛和现代化。而典型案例有耐克的《恐怖斗室篇》,立邦漆的“滑龙”事件。在耐克的《恐怖斗室篇》中,“中国功夫”不堪一击,飞天在“勾引”男主角,中国龙成了制作妖怪的邪恶势力,这些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国家民族尊严的形象,具有严肃性、庄重性和象征性的标志。

四、结语

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渴望也日益加强,而广告制作者们很自然的认识到通过对中国民族文化中动漫元素的提炼,将会在传播效果上发挥出空间的效应,面对中国本土千百年来所积淀的丰厚艺术魁宝,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可被提炼与挖掘的动漫元素也是极为可观的,而当务之急则是需要积极投入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探索中。

参考文献:

[1]黎英.影视广告表现技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商毅.动漫造型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3]韩笑.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上一篇:对李尔王人物形象的再探讨 下一篇:浅谈钱沣书法的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