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之我见

时间:2022-06-18 01:10:01

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之我见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一节课只有几十分钟的时间,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呢?现在教育改革提出了让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欲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感悟。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1.提高教师的知识素质

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知识领域非常广阔,特别是当前正处在知识和信息量急增的时代,各个知识领域均在加速更新。教师要通过研读,全面掌握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生物科学前沿知识,常教常学,力争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和科研成果,跟上生命科学的现代进展。其次,教师要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理论能为课堂教学保驾护航。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找到最佳的教学途径。因此,一个合格的生物学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

2.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起着教书育人的作用,教师要做到以身立教,才能取得学生的信服,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使他们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师生互相配合,教学效率才能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和健康的心理。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此外,要把“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学的准则。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才愿意上课,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才能出效率。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者的身架,不要总是以“权威”自居,不能总是居高临下,要和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理相容,学生会把教师的关心,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合理地分配好各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把一节课分为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三个阶段,并且要各有侧重。一般讲解时间不宜超过一刻钟,教师要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工夫,把复习巩固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做到使学生练习到位,教师综合本节知识点进行当堂检测,以此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授课前通过备课,对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应对。例如,有的知识点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需要多做些练习题进行巩固;学生讨论问题时所持的观点不同,争执不下等,会出现超出预先计算的时间,这时,教师要能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显示其主体作用,让他们学会探究思考。而不是教师唱主角,搞一言堂,这样会让学生学习变得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不能了解学生对课堂讲解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使课堂效率低下。

三、课堂要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学生在生物学习中,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来进行知识的掌握。有的知识很抽象、枯燥,仅仅依靠教科书是不够的,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借助实验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能很轻松地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用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高中生物课本中,演示实验不多,教师应充分挖掘,精心设计组织一些实验,重视实验变式的应用,丰富课堂教学,用形象、生动、具有真实感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操作进行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总结的能力。同时,在科学严谨的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认真细心的态度。教师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训练,结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注意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真正做到规范操作。这有利于提高实验成功率,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在自行设计时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等作为新的教学仪器陆续进入了课堂,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些微观的现象需要通过多媒体展现,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讲《细胞的分裂》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通过微机模拟,分步展示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和整个过程,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并且通过比较,能够熟练地把握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还有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解决。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同时也促进和提高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声像俱全的课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生物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有所选择,它也有自身的局限。如以文字叙述的知识要靠学生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不会很好。多媒体的制作要突出知识点,不能内容花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只有发挥其优点,规避其缺点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用心备课、备学生,把课堂教学办得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生物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 下一篇:《扇形统计图》教学思考与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