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钾离子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初探

时间:2022-06-18 06:50:45

血液标本钾离子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初探

人体内的钾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阳离子,是保持机体的正常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参与糖及蛋白质的代谢,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所必需。钾离子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少量存在于细胞外液(约为细胞内的1/20),且浓度较恒定。人体内的钾盐主要来源于食物。血清钾盐测定实为细胞外液钾离子测定,但体内的钾离子经常不断地在细胞内与体液之间相互交换,以保持动态平衡。因此血清钾浓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间接地反应细胞内钾离子的水平。

1 原理

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用电位法测定溶液中钾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的方法。即选择电极由钾离子不同活度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的电位,这种电位的变化由离子活度所决定,和钾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其电极属于特种玻璃膜电极,是缬氨霉素液膜电极。

2 临床意义

2.1 血清钾升高 血清钾>5.5 mmol/L称为高血钾血症。

2.1.1 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尿少或尿闭,体内的钾不能经肾排出体外,同时因肾组织细胞受破坏,致使细胞内的钾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外液,使血钾升高。

2.1.2 严重溶血或组织受损伤 此时红细胞或肌肉组织内钾大量释放至细胞外液,使血清钾升高。

2.1.3 急性酸中毒或组织缺氧 此时细胞内大量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液,使血清钾升高,如休克和循环衰竭等症。

2.1.4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肾排泄钾的功能主要是肾皮质激素调节,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肾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使肾排钾功能降低,排钠增多,故血钾升高而血钠降低,及阿狄森氏病。

2.1.5 食入或注射大量钾盐 食入或经静脉注入大量钾盐,超过肾排钾能力,尤其是肾排钾功能降低时更易发生高钾血症。

2.1.6 其他 醛固酮缺乏或长期应用抗醛固酮利尿剂及家族性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均可使血钾升高。

血清钾高可引起严重的肌肉、心肌和呼吸功能的抑制性应激紊乱,及特异性的心电图改变。血清钾>7 mmol/L时,就有这些现象出现,>10 mmol/L时,即可发生心室纤颤,心脏停搏而导致死亡。

2.2 血清钾降低

2.2.1 钾的摄入不足 长期低钾饮食、禁食或厌食等。

2.2.2 钾的丢失增加 严重呕吐或腹泻、胃肠减压,大量应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醛固酮增多症;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由于细胞分解过多,大量钾从尿液排出,代谢性碱中毒是肾排钾增多;大量出汗也可经皮肤失钾,使血清钾降低;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成人的吸收不良综合征、长期胃肠引流术等等都可产生低钾血症。

2.2.3 肾脏疾病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由少尿期转入多尿期时,由尿中丢失大量电解质而导致低钾血症。

2.2.4 钾在体内分布异常 有时体内并非真正缺钾,只是分布异常而使血清钾降低。常见于:①心力衰竭、肾性水肿或大量输入无钾盐液体,细胞外液被稀释,血清钾降低;②大量应用胰岛素促使葡萄糖被利用或形成糖原时,细胞外钾大量移入细胞内以保持细胞内、外的相对平衡,结果使血清钾降低;③急性碱中毒时细胞外液的钾急剧转入细胞内,引起低钾血症;④家族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发作时细胞外钾可转入细胞内,发生低钾血症。

3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钾测定前影响因素是指标本的采集、运输、处理等非疾病因素,这些因素控制得好坏直接影响血钾测定结果。

血钾标本的采集要掌握好采血时间和正确的部位、标本采集最好在输液前进行,输液时必须在输液装置的对侧肢体采血,减少静脉补液对结果的影响,或在静脉补钾输液结束半小时后采集血标本,其血钾结果较为准确。

血细胞中的钾离子浓度比血浆中高,溶血导致钾离子溢出细胞外,致血钾测定值假性升高,使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应避免快速推拉造成溶血。而应用真空采血技术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溶血的发生。目前,由于生化测定实现自动化操作,所需血量少,有的采血人员降低了采血量,造成真空管内血量不足,管内负压仍存在,血细胞易被挤破,造成溶血。如果血量

采血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贮存时间,避免延迟分离血清导致细胞内钾移至细胞外,如距离较远最好借助交通工具运送。因为剧烈震荡可能导致溶血,长时间日光照射和环境温度高时,由于钠离子,钾离子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增强,钾离子从红细胞中释放入血浆的效应增大,造成血钾假性升高。

上一篇:早发冠心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研究 下一篇:多索茶碱治疗AECOPD 42例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