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胜任力研究综述

时间:2022-06-18 03:21:41

创业胜任力研究综述

摘 要:创业胜任力已经成为研究创业者特质、影响创业绩效的有效因素。通过对创业胜任力相关文献的回顾,梳理创业胜任力的定义、特征维度的发展,并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评述,进一步提出后续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创业胜任力;特征维度;创业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126-02

一、创业胜任力的定义研究

胜任力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Taylor所提出的“时间―动作研究”。Mc Celland(1973)认为,胜任力与工作中的显著绩效相关,体现为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的集合。Lyle.M.Spencer(1993)在Mc Celland的研究基础上新加入一个层面――自我概念。Green(1999)认为,胜任力是完成工作目标所需要的工作习惯和个人技能,因此,胜任力模型(Competence Mode)可以用冰山模型来描述,即包括行为和特质。水面上的部分(知识和技能),即基准性胜任力(Threshold Competence)特征,这是岗位胜任的最基本素质;水面下的部分(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即鉴别性胜任力(Differentiating Competence)特征,这是绩效优异者的关键因素,能与普通绩效区别开来。Man和Lau(2000)从中小型企业竞争力出发,通过调查和访谈众多香港中小型服务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认为创业胜任力是在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项优异特质之和,包括技能、知识和性格特征等。

根据林颖在2010年提出的观点,我国胜任力研究经历三个阶段:1998―2002年的奠基阶段,主要学者代表有王重鸣、时勘等,主要以介绍西方胜任力的相关研究为主;2003―2004年扩大阶段,如个体层面的胜任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组织竞争力视觉下的研究、建模及模型构建方法研究等;2005年以来的深化阶段。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集中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创业教育模式、教育机制、体系,如岳锋利(2005)提出目标、方式、作用的三维模型,席升阳(2004)提出了“中国创业学”学科体系;二是创业意识、动机、能力的培养,如吴剑平、于源溟、明辉等就提出了创业实践的重要性;三是高校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刘帮成、唐宁玉、陶祁(2003)指出,应该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来界定创业胜任力更恰当,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于创业胜任力的研究最后落脚点都是个人和组织创业胜任力相互协调的综合层面。

二、创业胜任力特征维度

在对创业胜任力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逐步将研究视角转向胜任力的特征维度,开始从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角度研究创业者的特质,尤其是高绩效者的核心要素,包括创业者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试图通过对创业者的心理活动和功能表现来解释创业绩效。这些文献提及了创业成功者的共性,如创新意识、风险承担意识、自我控制力、成就驱动等。Kirzner(1979)首先提出创业者心理认知特征的一个维度“洞察力”,认为创业者要有非常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Shave和Scott(1991)强调了创业者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性。Woodward(1988)认为,创业者个人的社会网络可以成为创业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在创业过程中及时获取相应资源帮助企业成长,是创业导向和创业绩效的中间变量。Shane(2000)认为,创业过程中的创造力和机会识别能力的基础是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能力。Sternberg(1999)提出了创业胜任力的三方面,即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已有文献看,国外对创业研究的焦点聚焦在创业主体、创业过程、创业环境以及它们三个要素的交集区域四个层面,创业主体可以包括个体、群体、组织、行业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分别从能力胜任、心理胜任和社会胜任三个维度对创业胜任力进行了讨论。能力胜任是指完成创业目标所需的能力,这是创业胜任力的核心要素;心理胜任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对压力所需的心理资本;社会胜任维度则主要关注在特定创业环境中创业主体的行为表现以及创业主体所拥有的以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来展现的社会胜任力。但是,这三种能力都是通过定性描述,边界模糊甚至存在交叉,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仅依靠其中一种能力是无法取得创业成功的,不同的组合方式和作用结构也会影响创业绩效的高低,所以很难将这三种能力准确地区分。

托马斯归纳提炼出了创业胜任力特征的六维结构模型,即概念胜任力、组织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机会胜任力、战略胜任力和承诺胜任力。这是目前适用最广泛的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在不同创业环境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了验证。六维度模型在国内也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普遍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验证、补充。冯华和杜红(2005)在六维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两个维度,提出了创业胜任力的八维模型,并把这些胜任维度划分为创业竞争力、创业执行力和创业素质持续改进能力三个创业行为范畴,指出创业胜任力对创业绩效产生直接影响。

三、创业胜任力研究评述

目前,现有的这些创业胜任力模型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学者韦雪艳曾对创业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类,发现82.5%仍然是描述性方法,14.6%采用探索性方法,而深入探讨变量之间关系的因果关系的验证性分析极少。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是评价的两种不同技术量度,这二者各有优劣,只有将二者科学地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定量方法研究的不足,这就使得当前该领域研究缺乏强有力的实践支撑,影响了研究的有效性及指导性。

现有这些研究更多是从创业主体的能力胜任和心理胜任出发,探讨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体现为各项胜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却忽视了创业环境和创业过程的相关性。创业环境也是影响创业胜任力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在创业周期里会影响创业胜任力维度的作用力,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中也会影响其他创业胜任力的发展。

同时,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创业胜任力模型和特征维度,具有较大的共性,在较大范围内都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创业的具体行为在不同的环境、周期、行业下所具备的创业胜任力是不完全相同的,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因此,目前的研究缺乏对具体环境、行业、创业阶段以及特定创业人群的胜任力研究,这也是后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参考文献:

[1] 冯华,杜红.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18-19.

[2] 胡文静.创业胜任力特征的研究进展及其趋势[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59-62.

[3] 张菡.创业团队胜任力研究述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0-31

[4] 毛翠云,王世坤.基于素质模型的创业者胜任力测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127-130

[5] 木志荣.国外创业研究综述及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7,(6).

[6] 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上一篇:普及金融知识及预防金融诈骗的研究 下一篇: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