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非智力因素

时间:2022-06-18 01:32:16

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非智力因素

摘 要:近年来,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涉及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也层出不穷,这相对之前只关注智力因素的现象确是一大进步。但大多数的研究仅限于学习兴趣和意志力培养方面,对于非智力因素中的情绪、动机、性别差异、气质类型等方面很少研究。本文就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情绪;动机;性别差异;气质类型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渐渐成为近年来教学研究的热点。就其研究方向而论,多集中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意志力的培养两个方面。诚然,这两个方面对于教学有着极大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非智力因素中的其他方面,诸如:情绪、动机、性别差异、气质类型等对教学同样具有巨大影响,不该成为教学研究的边缘地带。下面笔者就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良好的情绪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的性质和强度会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积极的情绪会促进认知操作,消极情绪会起到破坏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调整好教师和学生的情绪状态,愤怒、恐惧、悲哀等消极情绪不应带入课堂。在情绪的控制方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一张和蔼的笑脸就可以营造一种舒心的气氛,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随之改善,这是情绪具有的传递信息功能。但是良好的情绪并不意味着始终保持舒缓愉悦,情绪的控制还需要注意节奏以及情绪与教学内容的匹配。缺乏节奏变换的情绪会导致注意力的涣散,从而降低学习效率。有经验的教师会使自己的语言、动作和逻辑张弛有度,以此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堂课中,重点、难点与次要内容要安排出层次感,以促进学生注意力的分配,避免精力的分散或是过度的疲劳。在教学内容方面,有的需要积极乐观的情绪来匹配,有的需要庄严肃穆的情绪来匹配,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讲解民族解放事业的胜利、祖国灿烂的文化成果与讲解殖民侵略、历史教训时的情绪就应该区分对待,否则会干扰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动机的程度把握对教学的促进

提到学习动机,很多人认为动机越高越有利于学习,其实这是误解。心理学研究认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要随着学习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较高,能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较复杂困难时,学习动机较低,能达到最佳水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的把握,比如在学习“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和“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这样的难点时,要有意识地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免因为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挫败感;而对于“商品和劳动产品的区别”“常见的消费心理”“消费者的权利”这些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以期在完成任务后获得学习的喜悦。另外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激励其以较高的学习动机挑战一些难题,提高能力;对于后进生,则要避免这种挑战,多鼓励其从基础入手,培养自信。

三、了解性别差异有助于教学的组织

性别差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常常被许多教师忽略,其实了解性别差异、合理利用性别差异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心理学研究表明,女生在自信方面偏低,而合作性较强;男生支配性较强,而缺乏合作性。因此,在教学中对女生应采取多鼓励的方式,对男生则要加强其合作精神。在小组学习的安排上,应注意男生女生的合理搭配,既要避免小组学习中散漫无组织的情况,又要避免人人支配缺乏合作的现象。当然,在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还存在个体的认知差异。比如在认知方式上,有的学生属于场独立型,这样的学生自信心强,喜爱独立思考、个人钻研;有的属于场依存型,这样的学生有一定的依赖性,在学习上具有合作倾向。有的属于听觉型,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中获取信息;有的属于视觉型,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获取信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场独立型学生不要过多干预,使其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场依存型学生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多引导,防止其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对于听觉型学生,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对于视觉型学生要顾及板书设计的完整性与合理性。

四、气质类型对教学的要求

心理学将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大类,每一类气质在学习上的表现和对教学方式的要求都不同。多血质的学生活泼好动,反应敏捷,但是学习不够专注,缺乏耐心。这样的学生在学习浅层知识时会有较好的表现,但遇到难点知识时往往因缺乏耐心而表现不佳。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培养其专一精神和耐心程度,尤其遇到难点时要加以激励。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冲动,鲁莽冒失,其优点是学习兴趣容易激发,积极性容易调动,缺点是思维过程粗枝大叶、错误百出。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培养其思维的缜密性和维持学习兴趣的稳定性。黏液质的学生性格内向,安静稳重,其优点是善于自制、有耐心,缺点是反应迟钝、固执。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对待、循循善诱,多用启发手段,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言语相激。抑郁质的学生情感细腻,性格内向,优点是思维精细、体验深刻,缺点是胆怯内向,不善表达。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多予以鼓励,为其创造表达的机会,用一些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来增强其自信心。四种气质类型各具有优缺点,教师应发挥其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在学生之间的搭配上,可以使不同气质的学生实现互补。

总之,情绪、动机、性别差异和气质类型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活动的作用不容忽视,做好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是提高教学成效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继秀,汪昌华,陈庆华.教育理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2.韩永昌.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安徽省颍上二中)

上一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如何通过“交流释疑”完成对新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