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自我迷失

时间:2022-06-17 08:20:56

教育不能自我迷失

随着气温的升高,夏日的味道越来越浓,而与之相应的一年一度的“考试季节”也如期而至。高考与中考,这个比炎炎烈日更让人焦灼的节点,年年都让无数人心神不宁,寝食难安,如同每年搅动人心的春运一样,教育也因此而具有了季节性的悸动。

许多人都在习惯中感受着不正常,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顺应潮流。从现实情况看,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着实很复杂。除了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资源短缺和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外,在形形的教育焦虑背后,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方向感的严重缺失,无论政府、社会还是公众,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应该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理解教育的民生特征,需要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使教育回归本性,使写在纸上的教育方针能够落到实处,都是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如果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外在供需矛盾的话,那么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才是教育的实质内涵。有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实现教育的既定目标,也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来。特别是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的今天,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认知和评判,往往只是体现在升学就业上,对基础教育而言,高升学率已经成为优质教育的代名词,离教育的本质属性可说是相去甚远。

在追求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属性,不能让教育失去应有的方向感。由于教育的功利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厚,教育越来越变得市场化、商品化、工具化,才使得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利益纠葛越来越复杂,民生特征越来越明显,因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所有人都在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抢占优质教育资源,以至于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偏执性格和赌徒心态。以往我们都将其笼而统之地归结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在作怪,归结为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出路、好前程,但有些事情一旦超过了度,必然会走向它的反面,就会让它失去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当下,整个社会似乎都在为上好学而奔波,为接受优质教育而竞争,因为认定这里面有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实惠,因而也就成了最大的需求。至于教育本身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特点和规律是什么,似乎很少有人关心。如果我们办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满足更多的人考高分、上名校、找好工作的需要,那就真的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了。

我们已经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套用这句话来形容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

从读书求知,到读书做官,到读书报国,到读书谋生,到说不明白读书到底欲做何用,从中可以看出,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功利的价值取向始终占居着主导地位。但教育本身的功利主义倾向,却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过。自古至今,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教育始终是培养、选拔、延揽人才的主要渠道,目的和方向都是十分明确的,按今天的说法,就是为了“人才强国”,而不是为了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和饭碗问题,尽管客观上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但教育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可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教育已经为整个社会的功利主义需求所裹胁,自身也已经变得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媚俗,越来越失去自我。前不久湖南怀化一所学校的校长向全校学生下跪,流泪劝学生们好好读书的事情,折射出在教育功利化影响下校长自身角色迷失。为谁而学,为谁而教,都在这个事件中成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我们能看清楚的,就是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与学校、与教师、与校长之间存在着的相应利益关联。

正是由于教育自身的功利化和媚俗化,在许多人眼里,投资教育其实和投资股市没什么两样,都是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而每年招生季节各类学校之间暴发的愈演愈烈的生源大战,更是让商业化的硝烟弥漫于整个教育的天空,大家努力去做的,就是通过尽可能满足人们的这种投资和投机心态,利用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与需求,最大限度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影响和经济利益,实现名利双收。所以,要在这样的环境里辨识教育应有的正确方向,已经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但无论如何,教育还是要在功利的社会现实面前洁身自好,不受干扰地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找到自身发展的正确方向,否则,必然会乱象丛生,自我迷失。

上一篇: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和数...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