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赏析课程设计探析

时间:2022-06-17 01:02:13

高校艺术赏析课程设计探析

【内容摘要】高校艺术赏析课程以直接将专业艺术知识与艺术情感相结合为课程设计与教学的根本目的。文章依据艺术作品赏析课程的特性和艺术教学的规律,按照艺术类课程组织的相关流程,指出首先应该选择有明确教学目的,并与实际生活相融合的艺术作品,之后从课外准备、课内组织和课后组织三个层面探讨了高校艺术作品赏析课程教学的理念与思路,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 艺术赏析课程 能力培养

高校艺术赏析课程是高校课程教育发展起来之后在艺术领域形成的新学科。高校艺术赏析课程教育的内容直接来源于艺术作品,以直接将专业艺术知识与艺术情感相结合为课程建设与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感性形式的优势,联系实际作品,做到以情切入和以理指导的结合,从大量的精品艺术作品中筛选出代表性作品,在综合加工和系统集成的基础上,给予细致的准备和科学的组织,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继而从更深的层次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一、高校艺术赏析课程存在的问题

艺术欣赏是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审美愉悦,是对艺术作品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近年来,艺术作品赏析在我国高校艺术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经过长期的授课实践,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授课教师如何应对艺术赏析条件的不足;艺术教育让学生和家长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如何使教育成本获得更高的回报;在艺术类学生数量增长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优质艺术作品的利用率;如何解决艺术赏析教学中学生对国外艺术作品的理解偏差;如何保证授课中教师对所授艺术作品的充分讲解;如何改进完善艺术赏析课程教学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应用等问题。

二、高校艺术赏析课程作品的选择

艺术作品赏析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以此为载体讲解艺术课程的核心理念。代表性艺术作品的引进不仅会带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还会为传统艺术教学理念带来革新。

首先,赏析课程所提供的艺术作品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艺术传授要与中国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相结合。目前很多教师本着向西方学习的心态,选取的艺术作品以外国艺术家的作品居多。笔者认为,在作品的选择上应注重民族特色的作品的引入,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使学生在了解本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再去了解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艺术。

其次,艺术作品选择要与生活实际相融合,作品的描述能与学生的感悟相得益彰。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这说明艺术赏析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欣赏内容的表征上,只有当学生的兴趣指向事物本质属性,方能转换为一种求知欲。艺术赏析不是知识的灌输,艺术赏析课程只有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才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启迪智慧,发展思维,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艺术赏析已经成为一门全球化的学科,它所包含的课程理念能够反映不同国家的不同的价值观。教师在选取赏析作品时可以有意选取多元价值观下有争议的作品,引入互动式教学,引导、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建立学生跨文化的思维。

综上所述,高校艺术作品赏析课程教学所用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应有:建立在本国经济、文化基础之上;注重被赏析艺术作品的背景;强调互动和主动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注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艺术作品赏析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高校艺术赏析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赏析课程的方法将艺术作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好的艺术作品赏析教学需要完备、科学的课程组织流程,做到实用性强、互动性强等特点。在选取合适作品的基础上,分别从课外准备、课内组织和课后组织三个方面探讨高校艺术作品赏析课程教学的理念与思路(表1)。

结语

艺术赏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以高校艺术作品赏析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对高校艺术作品赏析教学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得出对我国高校艺术作品赏析教学应注重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赏析教学理念,确保高校艺术作品赏析课程教学能植根于本国的土壤并发展繁荣,与中国的艺术与文化息息相关,成为中国特有艺术文化作用在教育领域上的产物。同时提出改革高校艺术作品赏析课堂教学方式、建立配套的艺术教学制度、建设科学型艺术作品赏析课程模式,通过艺术欣赏的途径,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时代.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J].艺术教育,2012(07):38-40.

[2]郭姝,王笑菲,丁绘惠.精选舞蹈媒介感知体验创新――浅论舞蹈艺术作品赏析[J].大舞台,2010(04):38.

[3]王祖阳.《声乐作品赏析》教学中“心育艺术”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130-132.

[4]陈君君.拥抱大自然――大地艺术作品赏析[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0(04):22-23.

[5]刘永武,郭义玲.高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业课程建设思考[J].艺术教育,2014(06):57-58.

[6]姚霆.综合性大学开设艺术赏析公选课程的重要性[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12):35-36.

[7]陈希.包装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J]. 艺术教育,2008(10):62-63.

[8]孙倩.关于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赏析”课的思考[J].美与时代,2004(09):61-63.

作者徐虹系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村官“李天成”形象的塑造 下一篇:艺术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