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娜·巴考厄国际艺术家钢琴比赛

时间:2022-06-17 03:25:04

吉娜·巴考厄国际艺术家钢琴比赛

今年6月15日至30日,美国盐湖城举行了2006年吉娜・巴考厄国际艺术家钢琴比赛,我被邀请担任评委。这个比赛水平很高,选手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代表性非常广泛,而某些与其他比赛不同的做法,更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在担任评委的过程中,我有一些体会和思考,愿在此与大家分享。

吉娜・巴考厄国际钢琴比赛以20世纪伟大的希腊女钢琴家吉娜・巴考厄(Gina Bachauer)命名,它创办于1976年,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创办者鲍尔・波莱(Paul Pollei)至今仍担任比赛的艺术指导。此项比赛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主要的国际性赛事之一,并是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会员。

比赛包括几个不同组别,有国际艺术家钢琴比赛(19岁至32岁),国际青年艺术家钢琴比赛(15岁至18岁),国际少年钢琴比赛(14岁以下),还有业余钢琴家比赛(年龄不限),每年都有不同内容的比赛,一般是四年轮换一次。今年是国际艺术家钢琴比赛,恰逢比赛成立30周年,因此格外隆重,并有美国总统,犹他州州长和盐湖城市长的来电祝贺。

比赛初建的几年,作为犹他州杨伯翰大学的暑期钢琴节及国际钢琴比赛,由该大学组织及提供资金。1978年命名为吉娜・巴考厄国际钢琴比赛,以后又成立了吉娜・巴考厄国际钢琴比赛基金会,是一个独立的,非赢利性的组织,而比赛的经费来自各方面的捐赠。

比赛的规格较高,历届评委的阵容都很强,不少国际著名钢琴家及音乐家都曾担任比赛评委,如西莫・伯恩斯坦(Seymour Bernstein),迪恩・艾德(Dean Elder),乔安娜・霍奇斯(Joanna Hodges),杰罗姆・罗温萨(Jerome Lowenthal),阿戴尔・马库斯(Adele Marcus),多米尼克・麦赫雷(DominiqueMerlet),约瑟夫・班诺维茨(Joseph Banowetz),娜丽塔・特鲁(Nelita True),塔马斯・翁格(Tamas Ungar),阿里・瓦迪(Arie Vardi)等。我国则有吴乐懿,周广仁,李其芳,殷承宗,杨峻,杨鸣,孔祥东,肖酩等。

历次的比赛选手广泛来自世界各地,我国不同年龄的选手也曾多次参加,并取得很好成绩,15人在不同年龄组比赛中获奖,其中孔祥东曾获1988年国际艺术家钢琴比赛第一名,李云迪曾获1999年国际青年艺术家钢琴家比赛第一名,蓬勃曾获1993年国际少年钢琴比赛第一名。

近几届吉娜・巴考厄国际钢琴比赛改变了某些具体做法,不同于其他比赛。为了使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艺术家们有更多的演奏机会,并使评委们能更好地全面了解每个选手,因此第一轮演奏20分钟,第二轮30分钟,第三轮45分钟,中间不淘汰,曲目任选。三轮演奏结束后,再评出参加决赛选手。这种做法吸引了更多年轻的钢琴家,使他们得以从容发挥,气氛非常好。此次比赛报名参加者230余人,经过世界各地10个试听点的现场演奏,最后选出41人到盐湖城参加比赛。中国选手有6人人选,其中2人赛前弃权。39名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自24个不同国家,水平很高,大部分已是音乐会演奏家,并参加过各种比赛,其中曾获各种重要比赛及国际比赛第一名的共有25人,占全部选手的64%。

此届评委来自八个国家,有美国2名,英国2名,中国1名,日本,加拿大,立陶宛,德国,波兰各1名。除正式评委外,还有一个“同辈评判组”,由听众中志愿者组成,参加者必须听完全部比赛,最后评出他们的第一名。本届同辈评判组的主席是上届的选手之一,来自德国汉堡。

比赛的奖项有:

第一名 金奖奖章 美金30000元

第二名 银奖奖章 美金15000元

第三名 铜奖奖章 美金10000元

第四名 奖金8000元

第五名 奖金6000元

第六名 奖金4000元

同辈评判组奖 奖金500元

所有获奖者都录制比赛曲目的CD,其中第一至第三名在世界范围内有音乐会签约。

本次比赛的金奖获得者是美国选手斯蒂芬・比尤斯(Stephen Beus),同时获同辈评判组第一名。他曾获吉娜・巴考厄国际少年钢琴比赛第一名,以及2000年、2003年美国音乐教师全国协会钢琴比赛第一名。除获此次比赛第一名外,在2006年内还获得美国钢琴家协会比赛第一名,及葡萄牙里斯本的凡多姆钢琴比赛第一名。我国选手王珏(上海音乐学院,曾获西班牙巴赛罗那的马利亚・卡奈尔斯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进入决赛,并获第五名。其他三名中国选手目前均在国外学习。

在参加此次比赛评判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曲目的选择

95分钟的曲目全部自选,但从中可看出每位选手的艺术取向及音乐修养。除应有不同时代不同风格和内容的曲目外,曲目最好侧重于有音乐深度的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并有一定的近现代和当代的优秀作品。曲目的选择应表现出演奏者对音乐文献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独创的个性表演。要特别防止过多外向性的表演,避免追求炫技倾向。有的选手所演奏的曲目,在平时音乐会中有一定效果,并很受欢迎,但这次却效果并不好,选手因此感到很不理解。有的选手非常有才能,技巧光彩,声音也不错,但三轮演奏下来,在华丽的表现下缺少对音乐深层的理解和探索,而未能进决赛。

二、音乐是第一位的

音乐和技术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有的选手技巧能力很强,但不能从音乐出发,而是热衷于表现技术,过分的追求速度和力度,偏离了作品的风格。有的选手开始演奏时看来并不惊人,但对所演奏乐曲的音乐实质和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情感真挚,在内容的表现及风格的演绎方面,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三轮不同曲目的演奏,能真正体现出艺术家的气质,自然取得了好成绩。

三、对比赛的看法和态度

任何艺术性的比赛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标准,而国际比赛的评委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此次未进决赛的选手,有的是非常好的,并曾在其他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大部分选手对此都能有正确的态度。在公布决赛名单后的冷餐会上,未进决赛的选手在和评委见面时,都能诚恳的征求意见。有的选手年龄较大,遗憾地感到今后参加比赛的机会不多,但在征求意见时,问得非常仔细,这样的选手是真正从自己长远的事业,从自己的演奏生涯,追求更高的目标。比赛对一个年轻演奏家的事业及演奏生涯的确有重要意义,也是重要的机遇,应该勇于迎接这种挑战。但如果眼睛只看着比赛,一味追求的倾向,也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有的选手过去曾在大比赛中得到很好的奖项,这次却未能进决赛,也许是由于未能从成功中总结经验,继续向前发展。有的选手由于接连参加比赛,同样曲目在演奏上没能提高,反而没有了新鲜感和创意,虽然演奏完整正确,却不感人。

四、有益的思考

这次比赛在报名时,要求每位选手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比赛和演奏的想法。这种做法非常好,虽然这些短文和演奏成绩并无关系,但却能看到这些年轻的演奏家对待音乐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他们的有些思考,是很耐人寻味的。举几个例子:

1.斯蒂芬・比尤斯(美国,金奖获得者)

虽然我厌恶竞争,但很喜欢比赛。它们提供演奏的机会,可以结识其他音乐家,倾听伟大的音乐,并潜在地推动自己的演奏生涯。此外,比赛总是鼓励自己非同寻常地努力工作,来改进自己的演奏。

我享受学习和演奏的乐趣,因为弹好这些伟大的作品,能成为自己一生中真正实现愿望的一种力量。通过学习和练习,使自己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和更完美的人。我希望能向听众展示我通过音乐所体验到的最深沉的美。

2.米盖兰琪罗・卡勃那拉(意大利,未进入决赛)

弹钢琴只有一个严肃的意义和目标:为作曲家提供一个全新的机会,甚至在他们去世后的几个世纪,仍能“活”在每天的空气中。一个钢琴家要能够代表他们,这在音乐会和比赛中都同样重要。每个人都喜欢表现自己有多少智慧和艺术才质,但一名重要的参赛者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责任感,即他所代表的是哪一种钢琴技艺和音乐。演奏钢琴是传达情感,每位钢琴家应该小心地掌握这些情感。弹钢琴提供音乐家一把钥匙,使他能进入文化领地中奇异的并极其有趣的境界。

3.李嘉玲(香港,第六名)

参加比赛意味着你决定迎接这个挑战,通过这个挑战能幸存下来,并接受所发生的任何情况。我个人把比赛看做学习和分享音乐的过程。你会有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惊人的天才们相遇,看到他们如何工作,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对待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他们高质量的演奏使我受益无穷,并可以遇到一伙人,他们生活中有着同样的目标和希望,是一次受到很多启示的机会,当然,每个人在比赛中努力争取最好的成绩,然而,一个富有成果的学习过程和体验比任何奖章更重要得多。获得好的成绩会成为一种有毒的药剂,如果你不能在每次比赛后持续地保持耐力和对音乐的热情。

我始终感到音乐家的生活是多彩和非常值得的。每一次演奏是对听众的一次款待,它呼唤难以置信的情感和幻想,以最简单的谐音来触动他们的心。分享音乐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通过音乐的神奇语言,把不同的信息带给听众,我想这会使我们的生命与众不同。

上一篇:钢琴技术训练之我见(一) 下一篇: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