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抛锚式教学探析

时间:2022-06-17 12:55:35

高中地理课堂抛锚式教学探析

1.抛锚式教学内涵及具体操作环节分析

1.1抛锚式教学内涵分析

抛锚式教学这一思想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在相关的教育文献中出现的,抛锚式教学也称为是情境性教学,是教育者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情境设置下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都放置在情境当中,通过教育者的引导让学生对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决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对于抛锚式教学法中的“锚”就是老师创建的情节故事或者是问题,在问题得到了创建之后就会像轮船一样被固定,这一教学模式正是在真实问题的背景当中完成的。

1.2抛锚式教学操作环节分析

高中地理课堂中对抛锚式教学的操作要能够注意,要能够围绕着锚进行设计,对其确定要能够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实行,还要能够和学生学习能力及经验得到有机结合,并要能够把相应知识方法在这一锚中镶嵌。进行设计过程中要能把相应的教学内容实施探究,在丰富资源方面要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对抛锚式教学法的应用还要能够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首先就是对情境的创设,可以在不同方式下进行情境的创设,对多媒体教学课堂要充分利用,把问题在这一情境当中得以体现,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欲望。再者就是对问题要进行确定,情境创设完成之后就要将相应的问题得以有效确定,结合课程内容来筛选问题。还要能够通过老师来选择和教学主题相适应的中心内容,问题是这一教学方法的重点,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利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探究。然后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问题得到确定之后就要采取方法进行解决,要在老师引导下结合自己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要能够在自主学习能力生得以充分体现。还有是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的重要环节,前者主要是学生间的学习要互相促进,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最后进行对学习的内容加以评价。

2.高中地理课堂对抛锚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究

第一,对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法要能结合实际

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能够创设出有吸引力的“锚”,综合性地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经验,要能够在情境层面提供出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知识内容加以创设。如对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带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将学校或者是附近的常绿榕树的树叶在冬天枯死作为案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感,学生对问题解决也有着兴趣。还有是对地理规律的演变过程加以模拟,这样在地理情境上能更加的直观呈现。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剧情中的地理形势作为情境创设的内容,让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得到激发。

第二,对于高中地理中的抛锚式教学法的应用,其中的“锚”是最为重要的,对于问题的提出可以是多样性的

其中有矛盾的“锚”,这在地理学科上就比较多,如我国的寒冷冬季是处在近日点的,在拉萨却是最为寒冷的地方。还可以采取抛陷阱式的锚,也就是在问题设置中故意设计陷阱让学生能够从知识的结构出发,在错误的过程中就能够成为改进建构的契机,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得到强化。例如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知道北纬三十度附近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非常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而浙江这一带却没有沙漠的影子,所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马上想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接着老师就能够带领学生对季风环流的知识进一步的探索。

第三,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中,要能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要在这一基础上来组织教学。

要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上得到加强,其中的自主性学习主要就是老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辅助材料,让学生自主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究,要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例如,在学习“自然环境的差异”时,可以综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选择两条不同的路线去旅游,即路线A:从海南到漠河,路线B: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全班分为“路线A”和“路线B”两大组,一起探究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然后在课堂上,轮流发言,用讲解、展示资料等方法说明观点。

3.结语

总而言之,对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中采取抛锚式教学法的应用,就要能够紧密的和实际相联系,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以及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等,老师自身的能力也要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为抛锚式教学的优化应用打下基础。由于本文篇幅有限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陆晔萍 单位:江西鹰潭市田家炳中学

上一篇: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构建 下一篇: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创新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