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风险管理的启示

时间:2022-06-16 07:52:37

国外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风险管理的启示

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发展,商业银行将会与更多的国家建立业务往来或是分支机构,这将给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等带来挑战,导致操作风险加大。文章通过对国外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中操作风险管理的考察,分析其经典案例,总结其教训与经验,试图对我国跨国银行操作风险防范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操作风险

一、操作风险的含义与类型

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跨国经营业务的操作和办理中,由于不完善或失效的内部控制流程、人的因素、系统因素或其他外部事件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目前对操作风险的分类仍然没有固定的标准。表1是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分类方案。

二、对国外操作风险管理的考察

(一)操作风险管理的教训

操作风险在很多国家的跨国银行经营中曾经受到轻视。但自从90年代以来,操作风险给许多国家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带来巨大,甚至是灾难性的损失(见表2)。

1、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案

著名的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堪称跨国银行操作风险控制失效的经典案例。必须建立对机构高层人员的约束机制,是事件带给人们的最大启示。1995年2月26日,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投资日经225股指期货失利,导致巴林银行遭受巨额损失,合计损失达14亿美元,最终无力继续经营而宣布破产。从此,这个有着233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在伦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失。目前该行已由荷兰国际银行保险集团接管。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1995年1月份,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势头,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进大量期货合同,希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1月17日突发的日本阪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因此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这几乎是巴林银行当时的所有资产,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此倒塌。

事情表面看起来很简单,里森的判断失误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线。英国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一名职员越权、隐瞒的衍生工具交易带来的巨额亏损,而管理层对此却无丝毫察觉。该交易员同时兼任不受监督的期货交易、结算负责人的双重角色。巴林银行未能对该交易员的业务进行独立监督,以及未将前台和后台职能分离等,正是这些操作风险导致了巨大损失并最终毁灭了巴林银行。从巴林银行倒闭案开始,欧美金融界人士开始关注如何约束机构内部成员的个人行为,从而避免由个人行为导致的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业内关于完善监督机制、限制个人权限的讨论一直不曾间断。

2、日本大和银行债券投资舞弊事件

大和银行债券舞弊事件和巴林银行事件有相同之处,都是由职员个人的行为引起的银行损失事件。大和银行的一名债券交易员因能接触公司会计账簿而隐瞒了约11亿美元的亏损。与巴林银行一样,大和银行的这名交易员同时负责交易和会计。这两家银行都违背了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准则,即将交易职能和支持性职能区分开来。不同之处在于,大和银行遭受到的亏损不足以导致银行倒闭,但是,此次事件给银行信用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对银行发展战略的破坏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尤其事件牵涉到美日两国政府的关系问题。

1995年9月,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员工井口俊英账外买卖美国联邦债券,造成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的事件曝光。为了掩盖这笔巨额亏损,井口在11年内伪造了3万多笔交易记录。如此长时间和涉及如此大金额的伪造文件在11年后才被发现,当时一度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是什么给了一个银行职员如此大的权限,引起了多方讨论。井口1977年进入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工作以后,一直从事债券保管业务。1984年,他被提拔为债券交易员,但是,银行并没有取消其债券保管和监督的工作权限。这种局面下,井口实际上同时垄断了债券交易和监督工作。在大部分的金融机构,这两种工作是严格分开的,但是,大和银行的松散管理给了井口可乘之机。显然,这个管理漏洞导致的操作风险最终东窗事发。1995年,井口终于没有办法继续隐瞒造成的亏损,于是向有关部门自首,事件终于被披露。

虽然大和银行因资金雄厚和获利状况良好,并没有因此引起经营危机,但是,事件却引起了美国和日本政府的紧张关系,因为日本大藏省在知悉此事后六周才通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由于大和银行的非法交易及事件曝光后采取的处理方式严重违反了美国法律与市场规则,美国政府采取严厉措施,下令大和银行停止一切在美国的经营业务。此后的竞争中,该行一直处于不利地位,全球布局的脚步被打乱,只好把业务重心仅仅放在亚洲。

(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

1、德意志银行的操作风险防范经验。在控制操作风险上,德意志银行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把业务操作和风险控制同时融于计算机程序之中,运用计算机操作控制风险。某一个企业的一笔贷款业务,从自然情况到调查资料全部输入计算机,客户经理调查后提出意见,在自己的权限内输入计算机,超过权限计算机不会接受指令;同时,信贷风险管理员经复审(在自己的权限内)也提出意见,然后输入计算机,二者意见相同,则这笔业务生效,不同则无效,不能进入清算部门,办理放款手续。而且,这些信息随时都储存传输给上一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和全行的内部控制部门,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计算机自动业务控制系统,一笔非正常的不规范的业务是难以做成的。其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地结合计算机的应用,对总行各部门、各级分支行的各项业务指标实施风险量化分析和经营效益的目标考核,并广泛开发应用统计分组和统计图表这些工具进行分析,甚至监控到每一个客户和每一笔业务。

2、花旗银行的操作风险防范经验。花旗银行对外汇业务交易员操作风险管理有独到之处,其主要监控措施有:①汇总合约限额。汇总所有货币的多、空头寸,有一个数量限额,防止过量交易;②交易确认。交易确认过程维持独立性,所有交易确认应交易室以外的部门进行,以防止操作实务、越权交易和欺诈;③查核经纪佣金。定期检查外付的经纪佣金,确保交易员没有与其他经纪勾结的可疑迹象;④价格合理与否,应有具体的政策和程序来核实每笔交易的价格是否合理,以防止勾结;⑤查核交易形式。复查交易记录,保证在执行客户指示以前没有可疑的交易,具体可检查交易存根上的交易时间、货币和所用汇价;⑥付款程序标准化。建立明确的付款操作规程,付款指示必须采用密押方式发出,加押电传是执行付款批示的依据,传真或其他形式的付款指示应尽量少用,如果运用应有必要的保障措施;⑦观察交易员的生活习惯。交易部高层人士应密切注意交易员的生活习惯,任何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都应当引起注意。

3、美林公司的操作风险防范经验。美林公司采取多种方式管理它的操作风险,包括一个维持支持系统、使用相关技术和雇佣有经验的专家。美林公司借助信息系统提供的对主要市场操作风险的评价信息,能对世界范围内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立即作出反应。内部管理信息报告使得高级管理人员能有效地识别潜在的风险,控制风险暴露头寸,并促使众多的内部管理策略和规章彼此相协调。有经验的业务人员应对交易、结算和清算业务提供支持和控制,对客户及其资产行使监管,并且单独向高级管理人员报告。

三、国外操作风险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从国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教训与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完善各项风险内控制度以有效控制操作风险

加强风险内控制度建设,是有效控制操作风险及确保商业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制定全面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对业务操作人员进行管理和约束。操作风险可以通过正确的管理程序得到控制,如:完整的账簿和交易记录,基本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风险管理,强有力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交易和收益产生部门),清晰的人事限制和风险管理及控制政策。如果管理层监控得当,并采取分离后台和交易职能的基本风险管理措施,巴林和大和银行的损失也许不会发生,至少损失可以大大减少。这些财务失败说明了维持适当风险管理及控制的重要性。

(二)实行授信管理与授权管理相结合

如花旗银行采用信贷审批与信贷发放职能相分离、企业授信额度管理和个人信用授权非集权决策。通过审贷分离和企业授信额度管理能有效地防范和管理信贷风险,通过个人信用授权和非集权决策,贷款决策实现了分散化,贷款审批效率得到了提高。德意志银行实行逐级授权审批制度,即各级银行具有明确的信贷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定期的资信审查,建立了债务人评级和交易评级制度,对资产质量进行评估,信贷业务实行双人操作,相互制衡,有效管理银行运作的风险。

通过国外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风险管理实践的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进行风险管理有很大的启示。最主要一点就是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在现代金融市场的竞争中,西方主要的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够在跨国经营中获得良好的经营成果,其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这主要包括:董事会确立了恰当的风险管理原则和战略;具有独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拥有全面系统、严格而又灵活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积极开发强调的风险管理技术工具,而且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既是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环节,也是值得当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借鉴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修华,黄满池.基于新巴塞尔协议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经济问题,2004(10).

2、Jorion Philippe.Value at Risk:The New Benchmark for Managing Financial Risk[J].Mcraw-Hill,2001.

3、李茜.跨国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J].理论界,2005(6).

4、韩光道.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及其借鉴[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5).

5、宋清华,李志辉.金融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职业大学)

上一篇:发展民营经济离不开创业投资支持 下一篇:战略重组对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