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表达效果”

时间:2022-06-16 06:43:54

“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推”好,还是“敲”好?苏教版第九册《推敲》这篇课文中韩愈如是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一个“敲”字的表达效果包含着内容美、情感美、音韵美。可见经过选词、炼句的言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语文教学中最可宝贵的资源。2011年版语文课标中多处出现了“体会表达效果”的文字,语文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挖掘“选词炼句”的内涵,放大信息量,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表达效果。

1.把握“表达效果”的“宽”。

语言的表达效果,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语言所提供的有关内容的信息,它还关注语言本身,关注语言形式的信息、语言的审美信息、语言的知识信息。美,是有着好的语言表达效果的一大特点,如对称美、变化美、音韵美、含蓄美、幽默美等。好的表达效果就是言语的美容师,对语言起美化作用。小学阶段关于表达效果的教学要求,是不要求掌握语法术语及有关知识的,只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教学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些语言现象。

2.感受“表达效果”的“情”。

表达效果之味始于情。情为好的表达效果之本,情真而意切,情深而意远。言语在表达情感时,有时是直抒胸臆,有时却含蓄委婉。“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苏教版第十册《月光启蒙》)母亲甜甜的嗓音弥漫身边,给我们多种感官的享受:像三月的和风,每个毛孔都在舒张;像小溪的流水,叮咚清脆;像娇艳的花朵,芳香扑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由情而发,如此的表达让语言更具活力,句子中无一情字,却有一堆说不完道不尽的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陈望道先生说:“好的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某个语言材料,孤立地看,很难说是好是坏,只有把它放到特定的语境中考察,才能鉴别其优劣。不能把语言材料从一篇有内在联系的文章或语段的整体中肢解出来,孤立地进行辨识性的训练,这也就是语文教学中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言情境性原则。

3.认识“表达效果”的“形”。

诸多的有着较好表达效果的词句有着它显性与隐性的“形”。形是为情为境服务的,反问句、拟人句、比喻句等有修辞的炼词炼句就是形与境、与情的完美结合。苏教版第十一册《安塞腰鼓》描写鼓点的内容:“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种表述方式与平常“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似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如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似斗虎一样”的表述不一样。这种倒装短语式的表达形式就如有长有短有节奏的鼓点:“咚,咚——咚,咚——咚……”形式服务于内容,这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语文最自然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仅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还包括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恰当的表达形式,使语言变得形象、生动;使语言有了比较丰富的感彩;使人读起来有兴味,这就是表达效果“形”的作用。

4.知晓“表达效果”的“根”。

任何语言的“表达效果”究其根源都能发现民族语言文化独有的特点。在苏教版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这样的语言因素:“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苏教版十一册练习一)花、家、话、华,韵脚相同,读来朗朗上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苏教版第十册《早》)伏着一只梅花鹿,“伏鹿”即“福禄”也!这一谐音将人们希望通过读书祈得福祈得禄的愿望含蓄地表现出来。课文中的许多语言将押韵、叠音、轻声、儿化、谐音等加以调动,体现了民族语言的音韵美、含蓄美。我们的语言还讲究气势,以整齐、对称为主,以参差错落为辅,表现在成语、对仗、排比等语言现象中。

总而言之,推敲表达效果的“宽”“情”“形”“根”就是将语文教学不只停留在教学生“说得正确,写得正确”的基点上,而是教会学生感悟如何说得更好、写得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学校)

上一篇:道德自律的成本 下一篇:重整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