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推敲 推敲贾岛

时间:2022-09-12 02:16:42

教材简解

《推敲》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月夜访友不遇,题诗相赠,在回长安途中,反复斟酌误闯韩愈仪仗队,他执着地与韩愈一起推敲诗句中的用词。通过这一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目标预设

1. 了解“推敲”事情的经过,并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划分段落层次,运用详细表达和简要概括的方法练说片段意思。

2. 循着事件,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学习贾岛做学问时认真钻研、执着探索的精神。

3. 明白“推敲”的含义。

4. 初步感知侧面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5. 学习推敲文中的词语,体会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

1. 循着事件,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钻研、执着探索的精神。

2. 学习推敲文中的词语,体会表达效果。

设计理念

《推敲》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叙事性文章,单纯从叙事角度来读文章,并没有过于艰深的知识藏于其中,那么教者就在确定了基础目标(目标1、3)后,又进一步确立了提高目标(目标2、4),这样的目标预设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既能够理清叙事性文章的脉络,了解事情梗概,又能够借助于事件学习人物的认真钻研、执着探索的精神;既关注到了文章的内容,又关注到了其表达形式,使得内容和形式有机的统一,使得言和义浑然一体。

在推敲贾岛其人的教学设计中,教者希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降低学习难度,搭好阶梯,故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一从远处到近处走向了解贾岛;二自己品读文字理解贾岛;三辅以他人评价,让贾岛的形象愈发丰满。相信在事件中走了一遭来回的学生已经根植于语言文字的土壤中,体会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感受到了异乎寻常的表达效果。

贾岛执着探求精神的提炼是教学难点,教者希望“零起点,小步子,低要求”的达成目标,故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呈现人物的正常表现,再引入贾岛不同常人的甚至于我们看似反常的表现。这样的对比,学生印象深刻,追溯其中原因,难点就迎刃而解。

设计思路

1. 古诗铺垫,引入推敲。

2. 理清脉络,再现推敲。

3. 循着事件,“推敲”贾岛。

4. 学习运用,推敲字词。

教学过程

一、 古诗铺垫,引入推敲

1. 教师导入: 同学们,贾岛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本学期我们学习过他的《寻隐者不遇》。(齐背)

2. 教师过渡: 贾岛对隐者的仰慕敬佩之情,对自己访隐者不遇的心情变化描摹得入木三分。通过古诗,你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贾岛?(学生初步交流)

3. 教师小结: 诗中识人,概括粗略,事中识人,精细入微,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推敲》。

【设计意图】从本学期学习过的古诗《寻隐者不遇》初步架构贾岛这一人物特点并引入新课的学习,让新课的开篇不显突兀,也让位于不同单元的教材建立了联系。

二、 理清脉络,再现推敲

1. 自由练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

2. 学生交流。

3. 快速浏览,思考交流: 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贾岛推敲的故事?

教师相机引导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 贾岛是唐代诗人,早年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第二段(2―7): 贾岛月夜访友不遇,题诗相赠。回城路上斟酌“推敲”,后遇韩愈共同探讨,商定用字。

第三段(8): “推敲”就是写诗作文时斟酌文字。

4. 默读课文第二段,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层,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层意。

第一层(2): 访友不遇,留诗相赠―起因

第二层(3―4): 仔细斟酌,误撞韩愈―发展

第三层(5―7): 共同商讨,确定“敲”字―高潮结局

【设计意图】教者设想先从整体感知贾岛的推敲事件,帮助学生架构文章整体的框架。然后抓住具体事件引导学生按照事件发展的几个部分梳理层次。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搜集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概括段意、层意。通过这一块面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对“推敲”事件了然于胸。

三、 循着事件,“推敲”贾岛

(一) 走向贾岛

创设情境,师生共说贾岛。

(二) 走近贾岛

1. 教师过渡: 在事件中认识人物,为了更好的勾勒人物形象,突出特点,我们还应该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入手考虑。默读课文第二段,静心思考: 这是一个怎样的贾岛?画出文中与人物密切相关的语句,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 学习第二段,师生紧扣语言文字,推敲贾岛特点。

(1) 这是一位真诚待友的贾岛。

① 出示第2自然段。

② 交流: 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的情真?(紧扣“长安城郊外”“山路”“摸”“照料好久”这些词感受)

③ 配图、配乐练读。

④ 教师导读《题李凝幽居》,小结贾岛是个真诚待友之人。

(2) 这是一位严谨认真的贾岛。

① 出示第3、4自然段

② 在交流中相机为句子画” ”(句子1: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地进了长安城。句子2: 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③ 引导学生紧扣“一边……一边”“不知不觉”“竟然”等词感受贾岛认真投入专注的样子。

④ 想象贾岛如入无人之境的认真劲儿,表演读,再现他的样子。

⑤ 引入侧面描写―大街上的行人,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

⑥ 男女生对比练读,充分感受贾岛忘我投入的创作精神。

(3) 这是一位执着研究的贾岛。

① 出示5、6、7自然段。

② 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发挥想象: 面对庞大的阵容,面对庄严肃穆的仪仗队,面对凶神恶煞的士兵,常人会怎样?

③ 对比出现描写贾岛的句子。

④ 指名分角色朗读,表现出贾岛不慌不忙,不卑不亢的气势和他不管不顾沉迷推敲的忘我状态,感受他执着研究的精神。

(三) 润饰贾岛

1. 教师小结: 在推敲事件中,我们与文字同行领略了贾岛的真诚的待人方式、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

2. 师生交流补充已搜集的资料: 贾岛生平;自己所写诗句表明创作态度;历史上对贾岛评价。

3. 小结贾岛雅号―“苦吟诗人”。

【设计意图】教者认为仅围绕推敲事件展开教学会让文章缺失了灵性,也违背了作者借事塑人的初衷。因此在教学中用“贾岛是个怎样的人”统领教学,纲举目张,贾岛的人物形象便自然的根植与他的语言、动作描摹的土壤之中。“走向贾岛”“走近贾岛”“润饰贾岛”层层推进,教者、学者摒除了时间空间的阻隔,在文字中行走,先远远观望贾岛,然后走近他,触摸他,最后从世人的称道中让贾岛的形象清晰可辨。

四、 学习运用,推敲字词

1. 小结: 像贾岛这样反复斟酌一个字、一个词,就称之为“推敲”。引读末段。

2. 学会“推敲”,完成书后52页练习4。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既揭示了贾岛推敲之精髓,也帮助学生斟酌词句;既充分对比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也在课堂上落实了文章的训练点。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上一篇:“项目”和“事业”的区别 下一篇:学xué 画huà 懒lǎn 羊yán 羊y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