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银盐派

时间:2022-06-16 09:13:33

数码时代银盐派

柯达克罗姆胶片(Kodachrome)停产,似乎真的“胶片已死”。然而我们却看到:柯达和富士仍有专业胶片在推出:70年代日系旁轴等一批相机在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新的中画幅相机Fujifilm GF670需要排队订货,仿佛是购买经济适用房??传统相机从数码相机所带来的摄影普及潮流中吸收了新的拥趸,这些人和那部分坚持传统相机的人一起,成为了传统相机和胶片的新用户群,引用日本摄影界的一个词来形容:他们是数字影像时代的“银盐派”。他们是谁?他们用什么相机?

题图:Capt Kodak

数字影像时代,为什么还使用传统相机?

1把玩手中的传统相机

在本刊今年8月刚刚举办的“纪念摄影术发明170周年相机展”上,我们可以看到数十台经典相机。照相机的发展经历了人类现代科技文明最戏剧化发展的一百多年,从相机的变化可以看出整个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每台经典相机都凝聚了当时精密的机械/光学/电子技术,而就是这些相机拍摄了那些记录人类社会变迁的经典影像。一台传统相机拿在手中,其精良的做工,精密巧妙的设计,以及让人联想到的那一幅幅凝结着历史和记忆的照片,无一不让摄影人感慨。对年轻一代影友来说,拿着手中的传统相机拍照,则是最时髦的事。传统相机本身,似乎也代表着一种价值观,于是它们更值得拿在手中把玩了。

2银盐影像的质感

关于银盐影像和数码影像的争论似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摄影领域和电影领域一直如此。我们经常可以听见此大师说“数码影像解决了所有银盐不能解决的问题,你们想要的质感我都能调出来”,而彼大师说“银盐影像的高宽容度和细腻厚重的感觉目前数码影像仍然没有解决”。到底要相信哪个大师?还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目前用胶片拍摄的人,数字化输出是最主要的输出方式(扫描成电子文件后调整输出),在这种流程得到的影像中,还是比较明显地能看出银盐影像的特点:丰富细腻的过渡层次,厚重的暗部和色彩,以及某些“迷人的自然颗粒感”。这种质感确实是传统影像仍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3难以割舍的情结

虽然经过十年左右的数码相机普及过程,使用传统相机的摄影人似乎已经“所剩无几”了,但这部分还在用的人,就是会一直用下去的人,他们或者只用传统相机,或者数码传统“双修”。摄影是一项需要投入感情的活动,长时间的拍摄创作或是生活记录,摄影人和自己的相机结下的感情是难以言表的,很多摄影师最常使用的仍是自己的那台“身经百战”的相机,用的还是那几只镜头,这并不妨碍他们拍出好照片。这份难以割舍的情结,让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老相好”(虽然有时候也会拿起“新欢”数码相机)。

4与数字摄影不同的流程带来的摄影乐趣

使用数码相机拍照,针对每一个场景或每一个被摄体,可以有N种方案,曝光和构图等都可以进行尝试,当下就可看到结果。这样养成的拍摄习惯就是大量的随手拍,然后从无数照片中挑选,片比很高,拍“活儿”的话这样比较合适,失手的可能性小。但拍摄过程中可能比较少注意对摄影手法的控制和调整,养成的拍摄习惯过于随意,很可能拍了很长时间之后,拍摄技术也不见提高。使用传统相机,由于胶片成本和容量的关系,基本上在拍摄每张照片的时候都会比较细致地对构图曝光等元素进行调节控制,这样得到的影像是你经过控制得到的,真正的拍摄乐趣就在于此――不仅是“得到照片”,还有“如何得到这张照片”。使用传统相机,影像不能马上看到,在经过冲洗之后看到影像,这种神秘感也是摄影过程中的一大乐趣。

二手胶片机的购买挑选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拍摄习惯和想要进入的题材进行选择,记录生活,每天上下班随手拍弄个小旁轴即可,缓慢的专题拍摄可能需要一台120相机,城市建筑的拍摄则可能需要一台大画幅可移轴的相机……其次,如今网络如此发达,查清楚资料,找到某种成色的大概价格,如果可能的话同城交易最好,可以当面看机器,购买比较昂贵的相机或镜头还可以当时试拍一卷,回家冲洗看效果后再联系购买,如果去二手店,很可能会有N台不同成色的同一个机型供你选择,国内各大城市的二手相机店风格不一,比较著名的店家基本都有网店开设,如果外语好,还可上ebay等国外网站购买,可以买到更多国内少见的相机和镜头,价格也可能更便宜,不过风险稍大一些,有被“忽悠”的危险,这种情况时有发生,需要加以注意。

谁,在如何使用传统相机

无论是“驰骋影坛”多年的名家,拍摄具有浓郁情绪或强烈戏剧性照片的纪实摄影师,还是新一代的新闻摄影人,对影像品质的追求、影像创作风格的变化、不同风格作品之间的融合,我们都能在他们用传统相机和胶片拍摄的作品中看到,而他们选择传统相机的原因也愈发的个人化。

翟东风:难以割舍那些“老朋友”

翟东风曾以他拍摄的长城获得摄影圈内外的一致认可,多年来,他以拍摄风景类专题和专题报道摄影为主。我们查阅了三年前的媒体资料,当时翟东风仍坚持使用胶片,然而现在由于主要客户对图片工作流程的选择,翟东风主要使用数码相机完成拍摄任务,但他把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留给他的那些“老朋友”。

用一些,玩一些

从踏上摄影之路至今已经近30年,多年来购买、置换、积累,慢慢就有了这么一大堆相机和镜头,尽管已经进入了数码时代,但对于手头这些使得烂熟的家伙,一时半会儿还难以割舍。目前最常用的是宾德645N和尼康F100,相对于胶片年代,这两款相机是最方便快捷的。其他型号的相机偶尔拿出来把玩一下,以免长毛生锈。有些东西并不是放着不用就好,相机就是如此。

胶片的数字化流程

反转片我通常使用EPSON 4990 PHOTO扫描仪进行简单扫描,提供给客户小样备选,这样的文件已经够用了,当客户认定后,再提供电分文件或RAW数码文件,供客户印刷使用。我在电脑中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即使我不在家,我的夫人也可以通过系统快速地找到底片或数码文件。

我的合作对象主要是媒体、杂志社、图片公司,所以不需要冲印、放大或打印输出照片,只提供原文件即可。因为我主要是和媒体等合作,图片都有相对比较固定的流通渠道,所以目前我的图片在网上流传的较少,主要交流的网站是“车坛影协”网站,这是一家十分活跃的民间网站。

“双修”的选择

尼康F100相机是我目前与数码相机配套使用最多的机型,操控上许多地方与D700相似,现有的镜头大多可以兼顾,即使换到数码相机上也不会感到生疏。相机数码化是传统摄影师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痛苦转换过程,在转换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胶片、数码双修,给我在创作上提供了多重想象空间。

目前是传统、数码兼顾,数码使用尼康D700相机,外出时携带一台爱国者数码伴侣王P8800作为存储。应客户之邀完成工作时,以拍摄数码为主,数码照片提供的整个流程方便、快捷,绝大多数客户选择数码照片流程;拍摄自己所需的题材时,以创作、娱乐为主时,多选择反转片,理由是反转片能直接得到很好的画质,而且使用我的这帮“老家伙”拍摄的过程乐趣无穷。

使用的传统相机

4×5型相机:

仙娜F-1,72、90、150、250mm镜头各一支

120型相机:

哈苏503CXI,50、80、120、180、500mm镜头各一支

宾得645N,33~55、75、120、200、300mm镜头各一支

135型相机:

尼康F100、尼康FM2

18~35、20、50、105、80-200mm镜头各一支,SB80闪光灯

富士TX-1宽幅相机

常用的胶片

富士Velvia和PROVIA反转片。

严明:我就是个跑江湖的观察体验者

任职于南方日报视觉新闻中心,作品《少年三峡》参展2008年连州摄影节;2009年参加北京三影堂画廊的09新人展;2009年8月广州个人摄影展《我的码头》。

笔者最早是在网络上看到严明的摄影作品,当时立即为作品的情绪所打动。他的照片与传统纪实不同,又比当下众多的观念类作品厚重。个人化,且结实。严明拒绝提供相机“靓照”和本人照片,他说:“我就是个跑江湖的观察体验者,主张随机拍摄,反对‘题材’,我用我喜欢的方式体验这一次生命。”

使用的传统相机

我没有“数码传统双修”的问题,我只用传统相机。因为我认为基于胶片的传统相机成像好。目前使用Rolleiflex 2.8F, 因为它复古,符合我克己复礼的思想。事实上,目前我也只有买这一台的钱。上帝保佑这台相机不要坏掉,否则一切将难以为继。

常用的胶片

柯达黑白TX400胶卷

津巴布韦――头顶纸箱的妇女翟东风 摄

输出和分享方式

目前我的照片输出方式,手工放大和打印都有。网络很重要,它很自由,网络上不需要求人,可以看到大量自己喜欢的照片,并且很容易和别人交流拍摄信息,可以让我一日千里。

胶片的数字化方式

胶卷自己冲自己扫,然后基本上就是放在那。需要数字文件的时候,我绝不电分,只用冷光源透扫。电分的涂油环节,我实在受不了。现在我自己的扫描仪是EPSON4870,也去其它地方使用尼康Coolscan 8000ED和易迈康扫描仪。

我的码头――童年 严明 摄

张立洁:当我看到毛玻璃上的影像时??

1981年生于北京,现工作居住在北京。2009年5月,参加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SARS背影:非典后遗症人群纪实》。以纪实类题材为主,方式则多为抓拍和肖像。张立洁的专题采用肖像和风景/静物并置的方式,一下使这些单纯的照片有了更立体和广阔的维度,时间感和空间感,从一系列画面中缓缓流出,是带着感情的。她用哈苏相机完成了这个系列的拍摄。

使用的传统相机

哈苏500CM,80mm1∶2.8镜头(使用最多)+长焦+广角各一支;

骑士SW612,35mm1∶4.5广角镜头一支。中画幅的高成像品质和轻便是最重要的两个原因。

另外,同时使用佳能的EOS-1Ds MarkⅢ相机,用于日常的动态抓拍。

常用的胶片

富士RDP Ⅲ反转片。

柯达120 TMAX100/400黑白胶卷。

摄影必然反应了你对世界的某种看法,拍什么、怎么拍,是你作为一名摄影师和这个世界最根本的联系。相信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体验,当你第一次透过哈苏顶部方形的取景器看到毛玻璃上映出的反向影像时,会立刻被那种沉静、端庄的气质深深打动!这就是我对它一见钟情时的真实感受。随着拍摄“非典后遗症人群”的深入,哈苏标头对于这些饱受疾病折磨的人们忠实的、没有任何扭曲的捕捉,以及优异成像素质、轻便的身形,我就再也离不开她了。不过有一些缺憾,对于动态场景的抓拍,她“含羞内向”的性格还是不太从容。

选择与取舍

一些出版周期比较短的工作大都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快捷方便,也可以满足一般的印刷出版要求;对于时间不太紧张,影像素质要求较高,有一些特殊思路的项目尽量使用传统胶片相机,可以为后期调整、洗印留出更多的余地。

输出与分享

打印方式较多。我有个人网站(),有基本的图片展示功能和个人介绍,很多人通过它找到我;另外Flickr也不错,很便捷,易于和国外的朋友交流。

胶片的数字化

我的底片,用易迈康扫描多一些,如果放大尺寸不是非常大的话,基本没问题。期待以后能有效果和价格兼顾的更好的解决方案,也是对传统胶片拍摄方式一种最实际的支持。

被遗忘的非典后遗症人群张立洁 摄

熊小墨:拍城市与共生

他的自我介绍是:“上海人在北京,一个睡不醒的杂志编辑,被绵延的加班生活逼成了夜景摄影师,业余诗人。虔心于城市的生长与变迁,以及城市人的情绪与信仰。拍摄城市与共生。”事实上,他那大量拍摄于城市夜晚的照片有着统一的气质,想象着他在夜晚背着三脚架逡巡于楼宇桥梁之间,是一个上海夜游狂在北京。

参加展览:

2007 上海证大美术馆 “1981”设计与艺术群展

2008 上海“私房” “临时写真馆”个展

2009 宁波空空间艺术中心 “篝火”摄影群展

使用的传统相机

中画幅系统常用的是一部Rolleiflex T和一部Makina W67,它们在视角、携带性、精确程度、近摄能力方面正好互补。135系统里,最常用的还是Leica,准确且顺手,镜头一般多用35mm和50mm,这也是我最习惯的两种构图,要是碰上下雨天,还有一部便宜的傻瓜机Yashica T5可以扫射。另外,还加上一套4X5双轨相机及两支镜头。

也许再没有一个牌子比福伦达更让我喜欢。与众不同的设计和“硬要出头”的倔强,是这个德厂最大的魅力,也是它没落的原因。我喜欢的Vito III就是一个例子,作为一个折叠135相机,不惜工本搭载了50mm/2.0的Ultron镜头、最高1/500s的镜间快门和联动测距器,都容纳在精巧的小小机身里,和同一时代的竞争对手相比(Contax的Iia和Leica的M3,这两部相机也在我的武器之列),Vito III显得太过自信。不过对于一个喜欢手动对焦和标头视角的摄影师来说,Vito III是非常理想的口袋机。我用它拍了不少黑白速写,都是在各种零碎时间的缝隙中按下快门,写意而自在。

常用的胶片

Kodak E100G / Kodak 160NC / Fuji Reala

数码与传统

虽然目前一部数码相机也没有,但是我并不对数码摄影有任何成见。数码相机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胶片用家如果抱有清高且“光荣孤立”的理想,明显是不现实的。只不过手动相机对于我来说更顺手、更保险,而目前还没有一部适合的手动数码相机适合我。

目前我自己的项目都在使用中画幅的胶片相机,这是从画质上进行考量的。如果近期会买一部数码相机的话,我会选择一台可以潜水又可以进行高清摄像的卡片机。

输出与分享

最近出的照片都是底片扫描后用打印输出的,就精准度和还原能力来说,我觉得现有的从数字暗房到打印输出的过程,其结果已经足够让挑剔的摄影师满意了。但是传统暗房的乐趣还是很有吸引力,如果我的住房条件允许,我一定会建一个传统暗房。至于网络对于摄影师的意义,其实是一个太大的命题,因为网络改变的是整个世界及其中所有人的交流方式,而影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倒易律失效熊小默 摄

相机玩儿什么?

相机和镜头

一百多年的摄影史发展,是感光材料和照相器材共同发展的历史。不同的画幅标准发展出了不同的相机。相机小型化之后,又根据不同的取景方式,有了旁轴测距取景相机和单反相机,其中又囊括了世界经济变迁的历史,例如相机的普及和半格相机的诞生……这些相机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世界现代史的“切片”,即使你不能收集所有具有纪念意义的经典老相机,也同样能在对传统相机的了解过程中,了解摄影史,体验影像给现代人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变化。购买一两台传统相机,在挑选和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对相机工作原理的了解,体会传统影像那种魔力般的质感。

对于所有可更换镜头的机身来说,镜头都是个让人欲罢不能,不得不玩的东西。各种新的和老的镜头,匹配的和不匹配的(可通过接环来匹配),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可交流的玩家。这些镜头通过网络二手买卖,在玩家手中流来流去,有些人就是这样买进卖出,不花成本的玩了很多镜头,最后留下自己最喜欢的那几只。不同镜头的质感令人着迷,而且它同样可以与你手中的数码单反结合使用,这让老镜头的“艺术生命”更得到了延续。

不同的感光材料

使用传统相机,胶片的选择是重要的部分。数码相机固定了感光元件,就是其中的那块CCD,而传统相机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胶片与相机镜头相配合。只要进入这个领域,对不同感光材料的尝试和选择就是必修课。挑选胶片的原则首先是自己的感觉喜好,任何题材都可以采用不同种类的胶片,再经由不同的冲洗流程得到不同的影像质感;其次是自己的财力和精力。彩色负片的高宽容度,彩色反转片的浓郁色彩,黑白片的抽象和全面的可操控性,这些你都要加以了解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选择。总之,你是要在黑白、彩负、反转、柯达、富士、依尔福、乐凯、公元……等种种条件中进行选择,找到适合你拍摄题材的那个质感。

输出方式的选择

胶片的数字化方式之一:电分

俗称的“电分”即电子分色扫描,熟悉传统印刷流程的影友对此都不陌生,此技术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在影像的印刷流程上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技术模式和流程系统,一般认为其特点是锐度高,但和操作人员对影像的理解有很大关系,若选用此方式得到底片的数字化影像,最好挑选一家品质比较稳定,能与技术人员沟通的店。

胶片的数字化方式之二:扫描

十数万元的高端扫描仪(例如哈苏Flextight,也就是从前的易麦康)多见于专业影像工作室,个人则可以购买尼康ED系列专业底扫或爱普生V系列平板扫描仪。我们经常听到什么“几千块的底扫没法用,必须得易麦康或者电分”这种说法,其实并非如此,如今的底片扫描仪分辨率基本不成问题(无论是网络输出还是中小尺寸的照片打印),宽容度方面也有很大提高,用它们扫描的文件,可能用来制作画册和展览等还不够标准,但用于网络分享是足够了,重要的是使用者要最大地利用扫描仪的动态范围。

打印输出

在说打印输出之前,我们仍然认为,基于放大机手工放大的照片,尤其是传统黑白银盐照片,仍然有着难以替代的操作感受和难以替代的影像质感。但数字化喷墨打印技术的成熟,以“艺术微喷”为例,已经拥有了非常好的影像表现能力,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发现,除黑白照片之外,几乎所有影展的照片都是采用打印方式输出的,其精确的色彩控制和丰富的色彩表现,让摄影人找到了能够还原银盐影像的上佳途径。照片,最终一张照片,仍然是摄影作品难以替代的再现方式,如果你要办展或参赛,将照片挂起来,那么成熟的喷墨打印输出技术是很好的选择。

Mathias Ailstock 摄

Pineapplebun 摄

Mitchell Joyce 摄

网络分享

从摄影门户网站办的网络影展,到国内外各大门户网站的网络相册功能,再到Web2.0时代的图片社群网站等……网络分享无疑是更低成本更高效的图片分享观看方式,通过这些地方,你的照片不需要经过媒体遴选,就可以让他人看到,虽然这同时意味着海量的“图片爆炸”,让人无所适从,但同时也会经过网络民意,让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那些真正出色的照片上。比如这次我们采访的严明,他Flickr页面上吸引了大量的网友,对其照片啧啧称赞,从每张照片的回复量上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网友对照片的审美偏好。网络分享已经成了这个时代摄影人的最重要分享/展示方式。

图片社区上大量的胶片机用户群

好玩的传统相机

虽然数码相机是消费市场和应用市场的绝对主流,但摄影人群的空前庞大,让使用传统相机的人群有了一定的空间。现在仍有一些型号的传统相机在生产着,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有一两台全新的胶片相机诞生,摄影术已经诞生了170周年,期间有无数的经典相机,我们的列举只能是挂一漏万,但我们列出的这些,是目前比较容易买到,且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的。鉴于目前大画幅相机和数码后背仍在在性价比等方面不具有可比性,在使用领域方面也有所区别,我们这次没有将大画幅相机列入其中。

中画幅系统

禄来双反系列

年份:1929年

参考价格:7000-30000元

特性及评价:“禄来福莱”几乎就是一个时代顶级双反相机的代名词,它的简洁、坚固、顶级的光学素质和明亮的取景器,让它把“TLR”这个东西做绝了。如今最受追捧的当然还是Rolleiflex 2.8/3.5系列,其中时期不同,镜头和机身结构也形成了诸多差别细微的版本,但是都价格不菲,二手购买需“稳、准、狠”。

福伦达Bessa Ⅱ

年份:1950年

参考价格:5000-15000元

特性及评价:皮腔折叠中画幅的一代“机皇”,是福伦达还是纯正德国制造时期的作品,配备有三款镜头,分别是Color-Skopar、Color-Heliar和APO-Lanthar,价格各有不同,但都是上佳的德国镜头,其中使用APO-Lanthar镜头的更稀有更昂贵,偷梁换柱者也更多,购买需谨慎。

哈苏V系统500系列

年份:1957年

参考价格:11000-15000元

特性及评价:哈苏的V系统500系列产品从二战后到现在一直在专业和严肃摄影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和任何专业系统一样,高品质、耐用和丰富的可扩展性是这个系列最显著的标志,虽然现在哈苏的H系列数字中画幅产品风头正劲,但仍未停止胶片系列产品的生产。

海鸥4型

年份:1962年

参考价格:2500元

特性及评价:计划经济时期诞生的海鸥4型已经走过近50个年头了,简单的结构和极高的性价比让它成为现在距离大家最近的双反,现在国内年轻人也开始热爱这朴实的国货了,与之搭配,最好弄一块小测光表。

Makina67系列

年份:1978年

参考价格:12000-20000元

特性及评价:日本的相机经营者Kimio Doi延续了德国人Plaubel创立的品牌,自此研发出第一台由经销商主导开发的相机,采用一只Nikkor 80mm 1∶2.8镜头,镜间快门,皮腔折叠结构,外观也非常酷,风格与德国货不同,更像一供阿童木使用的紧凑机身,日常拍摄使用非常棒。

雅西卡Mat124G

停产年份:1989年

参考价格:1300-2000元

特性及评价:雅西卡拥有很长时间的双反相机生产历史,Mat124G是它最后的一款,被称为穷人的中画幅(相比Rolleiflex而言),后期产品使用四片三组的天塞结构镜头,成像素质不俗,只是机身做工较多采用了塑料,而没有德国货的手感,总之,这是一台很适合日常使用的双反相机。

地平线系列

年份:不详

参考价格:1500-2500元

特性及评价:结构相对简单的俄罗斯摇头机,可拍摄变形的宽幅画面,其中Horizon 205使用120胶片,Horizon202使用135胶片,画幅为24×58mm,画面拍摄角度达到120度,夸张的视觉效果为很多年轻人喜爱。

富士GS645系列

年份:

参考价格:3000-4000元

特性及评价:便宜、轻便、高光学素质的全手动折叠皮腔机,网友戏言它是“GF670”的哥哥,若你买不起价格近两万元的GF670,买一台GS645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它的塑料感强一些,另外GS645S和GS645W也是这个系列中的不错版本。

玛米亚7系列

年份:1995年

参考价格:9000-11000元

特性及评价:玛米亚7,1995年上市,玛米亚7 II型则在1999年上市,这两台兄弟机说俗了就是“大旁轴”,让你在中画幅上体验使用RF相机的,该系统拥有一系列优质定焦镜头,II型则可以拍摄24×65mm画幅的照片,与哈苏Xpan一样。

富士GF670

年份:2009年

参考价格:18000元

特性及评价:虽然是皮腔折叠机,但并非老相机,而是全新相机。本刊在前几期曾介绍过,这是由富士公司制作的,在日本以外地区以福伦达品牌的Bessa III为型号上市,可切换6×6cm与6×7cm两种画幅格式,拥有光圈优先功能,且可以轻松地进行曝光补偿,简言之就是一台中画幅轻便“街拍机”。

Lomo中画幅

Lubitel

年份:1950年

参考价格:600-2500元

特性及评价:同样是Lo-Tech质感的“糙货”,价格卖到了两千多,可谓潮流就是财源,和东西的本质不成正比。若追求双反的操作感,可选择它,不过比Holga贵许多。

Diana

年份:1960年

参考价格:800-1000元

特性及评价:同样是香港出身的玩具,Diana的结构比Holga更简单,据说也更容易出现各种摄影上的失误,难以预料效果也就更多,现在更是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套装版本,价格也高出了Holga不少,正是世事难料。

Holga

年份:1982年

参考价格:250-500元

特性及评价:这个玩具除了被姑娘小伙子们用来每天拍个不停之外,也被越来越多的专业摄影师用来拍严肃的东西,它提供的影像质感貌似廉价,但确很容易就有情绪带出,这种“歪门邪道”的东西,用不好的话,就是你被它给“用”了。

35mm画幅系统

徕卡M系列

年份:1954年

参考价格:10000-25000元(M6机身参考价)

特性及评价:M系统已经是摄影史乃至现代科技/艺术史的传奇。抛开各种光环不说,使用M系列相机拍照,可以让你体会经典意义的“摄影”是什么,同时了解感光材料到照片的一系列流程,而非液晶屏上的一张张精美“画片儿”。对工薪族来说,机身镜头都需要不菲的投入,手感与之成正比。

米诺克斯(Minox)35系列

年份:1974年

参考价格:800-1600元

特性及评价:最开始是为了与当时的Rollei 35系列竞争而设计的Minox 35系列相机,以香烟盒一般的体积,兼容了较高品质的镜头、简便的操作、独特的机身设计和全德国制造等一系列特点。从前期到后期,它也有N个版本,最好试拍后再入手。

奥林巴斯XA系列

生产年份:1979-1985年

参考价格:800-1200元

特性及评价:看起来完全是个80年代傻瓜相机的外形,但却不折不扣是一台旁轴测距相机(不过对焦基线短一些),拥有手动调焦和曝光补偿等功能,只要你不将它的操作感和M系列比较,它还是完全可以用来拍出好照片的,况且更轻便便宜,有着高性价比的独特结构镜头。

禄来35系列

生产年份:1966-1996年

参考价格:1500-2500元

特性及评价: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小的35mm机械相机,“毒死人不偿命”的外观,没错,德国货。它被生产了30年,大约有两百万台在世界各地摄影爱好者手中,版本多得可以考据写史。精巧的设计,精密的结构,优秀的成像是它的王牌。另有各种高价收藏版本。

凤凰205

年份:1969年

参考价格:150-250元

特性及评价:海鸥205是凤凰205的前身,1983年启用“凤凰”这个品牌。目前凤凰205是不多的仍在生产的国产相机之一,虽然结构和功能都简单,但它的确是全手动的一台旁轴相机,对想要入门摄影的朋友来说,也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你会用它真正理解摄影是什么,这是一台DC所很难达到的。

佳能G-III QL17

年份:1972-1982

参考价格:850-1100元

特性及评价:佳能QL17系列的第三代产品,配备一只40mm,1∶1.4的大光圈镜头,拥有全机械的手动曝光功能和自动曝光功能,易用且能提供丰富的操作感受,《机器猫》中强夫曾使用过70年代旁轴机,此相机应为同类。

尼康FM2

年份:1982-2001年

参考价格:1500-2500元

特性及评价:FM2,不用说太多了,它简直就属于那种“每个摄影人都应该有一台”的相机,简洁,皮实,经典……这些关键词都不用说,它以自己的存在成就你用心拍照这件事儿。市场上的二手FM2不少,除了种种纪念版,一般的买主大多搭配一两只常用定焦头出售,焦段都是日常拍摄常用,最好见面看成色再出手。

徕卡Minilux

年份:1996年

参考价格:2000-3500元

特性及评价:Minilux,小且奢,就是这么个意思。作为那一批口袋机里面最“贵族”的一员,徕卡也不能免俗。不过最重要的是它的这只六片四组的Summarit 40mm 1∶24的大光圈镜头,这样一只镜头,加上一个有些日式风格的机身,也算值吧。

美能达TC-1

年份:1996年

参考价格:4000-5000元

特性及评价:同样是那一批经典的快拍机之一,目前的二手价格却相对较贵。它较康泰时T系列机身更小巧便携,使用也十分方便,机身做工扎实。它拥有的是一只28mm 1∶3.5的镜头,这只镜头的焦外成像风格曾广受好评。

康泰时T系列

停产年份:2005年

参考价格:3000-4000元

特性及评价:京瓷公司以康泰时为品牌生产的经典小型相机,最开始是与Minox的外观近似的Contax T,之后的T2和T3为自动型号,拥有蔡司38mm 1∶2.8和35mm 1∶2.8镜头。一直以来都是快拍机中的精品。

尼康28Ti/35Ti

年份:1993年

参考价格:3500-4500元

特性及评价:上个世纪90年代的这一批小型自动相机有不少佳作,其中尼康的这两台,从外观上看来更显经典味道,其钛金属和铝合金的机身,高超的光学技术和准确的自动对焦能力,在这批小相机上是出类拔萃的,尽管它更沉一些。

康泰时G系列

生产年份:1994-2005年

参考价格:1200-2000元(机身价格)

特性及评价:日本京瓷公司以康泰时品牌生产了G1和G2,用以和M系列以及福伦达的Bessa R系列竞争,不过它是一台AF相机,若你想体验全面的手动旁轴操控感,那么G系列不太合适,但是它的一系列蔡司镜头是非常棒的,这也是至今仍有人在追寻的原因。

奥林巴斯μ2

年份:1996年

参考价格:450元

特性及评价:一直以来,奥林巴斯对生产小型高质量相机都很有自己的一套,对你来说,买一台μ2,相当于以极低的价格买一只过硬的镜头,再加上一个“傻瓜主义”的机身,这两样已经能应付日常多数拍摄用途,而且它还有点测光功能。

理光GR系列

年份:1996年

参考价格:2000-3300元

特性及评价:GR系列是理光小相机的“头牌”,在相机历史上也算有一笔,而且在数字时代还通过GRD得到了延续,其核心是便携易用的高级小相机理念,那只28mm的高素质镜头是它的“杀手锏”,GR1与GR1s和GR1v之间区别不大,但市场上少见那台拥有21mm超广角镜头的GR21,价格也会更贵。

哈苏Xpan系列

年份:1998年

参考价格:25000-45000元

特性及评价:富士公司以哈苏品牌设计生产了传奇的Xpan系列宽画幅旁轴测距摄影系统,其原型是富士的TX系列。可以随时切换24×36mm和24×65mm两种画幅,尤其是基于35mm胶片的宽画幅,在拍摄各种题材的照片时都能有鲜明的风格。请注意,上面所标注价格为参考均价,根据成色和不同的镜头搭配,差价比较大。

柯尼卡巧思RF

年份:1999-2003年

参考价格:3500-5000元

特性及评价:顾名思义,是Hexar巧思的旁轴测距版本,1993年上市的貌似旁轴相机的Hexar巧思其实核心还是一台高级快拍相机,但是拥有一支好镜头,可以将它与康泰时T系列看作一类,但1999年上市的Hexar RF则正式拥有了M卡口和旁轴测距结构,除了M卡口镜头,它还可以使用一系列柯尼卡为其单独制造的镜头,这些镜头都不错。

尼康F100

生产年份:1999-2006年

参考价格:2500-3500元

特性及评价:F100拥有准确可靠的对焦和测光系统,使用5号电池,功能专业,大小适中,被认为是F5的缩小版本,或是F6的先驱,是自动对焦135单反发展到巅峰状态的经典相机,至今有很多摄影师仍在使用。

福伦达Bessa R系列

年份:1999年

参考价格:2000-4000元(机身价格)

特性及评价:想拥有地道的RF(旁轴测距取景)相机操作感受,又买不起徕卡,那么福伦达的R系列是最好选择,虽然目前从机身到镜头都是日本造,但它基本上延续了经典RF相机的原理,而且这个系列还活着,还在更新,一系列的高品质镜头皆可使用,型号中带有A字的具有光圈优先功能。

传统相机的未来

优良的传统,都会在未来得到延续(例如传统的135单反结构,在数码单反上的延续);我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未来,如果能够持续发展,也必定有传统的积累包含其中。也许,在一定时期内,我们会看到使用胶片的传统相机有小规模的“回潮”,并且保持一个小,但相对固定的使用人群。这里面有你吗?

影像的数码化,已然是,且必定是今后的主流趋势,我们通过各种屏幕或纸张再现的影像,包括用传统相机拍摄的,大多也必定经过数字化的流程。但正如历史上发生过的:照相机的出现没能让架上绘画消亡;网络出版物没有取代纸制图书;MP3大行其道的时代,黑胶唱片仍然在有小部分“骨灰级”人群在购买欣赏……这些堪称杰作的传统相机,经历了它们生命的“最低潮”之后,会去向何方?

上一篇:低调中端单反 下一篇:佳能G10vs 佳能G11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