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的迅速发展呼唤高素质体育导游

时间:2022-06-16 08:19:47

体育旅游的迅速发展呼唤高素质体育导游

【摘要】体育旅游产品已成为现代旅游产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都已有了日益丰富和成熟的体育旅游产品,每年都吸引大量体育旅游爱好者。体育旅游对经济的贡献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急切地呼唤高素质体育导游人才。

【关键词】体育旅游 体育导游 人才培养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兼运动与休闲为一体的新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体育是一种时尚,旅游也是一种时尚,体育与旅游结合更是时尚,体育旅游成为人们普遍的喜爱,成为百姓追求的新时尚。

一、体育与旅游的天然联系

体育与旅游,古往今来就有天然的联系,从两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高僧、旅行家法显,再到三百五十多年前的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通过这些先驱者的执著的探索,人们才在更大的视野上了解了中国和世界。古代的旅行游览,主要是通过徒步实现的,跋山涉水之辛苦,风餐露宿之艰难,依然没有阻挡住一批批旅行家及文人墨客。

现代的体育旅游更是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将职业运动的吸引性、观赏性与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成为一个可以盈利和产生双重效益的体育旅游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以体育健身、娱乐、观赏各类竞赛和尝试体育刺激与挑战等为目的的体育旅游活动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人们不难发现旅游与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外出参加或观赏体育比赛,或者骑马射箭,或者畅游海滨、或者在酒店、宾馆健身、娱乐等等,这些体育活动都是旅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旅游业所创造的财富与体育的作用和功效是分不开的。但体育旅游又不同于普通的旅游,它需要导游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体育与旅游有机结合有益于开发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和拓展旅游产品,使旅游者寓健身于游乐之中,在旅游中强健体魄,在健身中陶冶情操。由于体育旅游的线路由旅行社安排好,由专业导游带队,旅游者可以充分享受体育旅游的乐趣。体育旅游越来越魅力无穷,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参加各种以体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如远足、野营、垂钓、划船、游泳、打棒球、高尔夫球等,以达到寻求刺激、放松身心、增进交往、挑战自我及改变生活方式等目的,这一切是传统的观光型旅游无法达到的。

中国旅游局副局长孙钢曾说,体育旅游产品已成为现代旅游产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世界,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都已有了日益丰富和成熟的体育旅游产品,每年都吸引大量体育旅游爱好者。

体育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中的一道新的风景线。体育旅游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开拓新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体育旅游的迅速发展

体育旅游虽刚刚处于萌芽阶段,但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体育旅游这一特殊文化现象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体育旅游在旅游中已经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企业为了使自己的旅游产品获得稳定的利润,就必须从各方面为旅游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好,而体育赛事,特别是国际上的重大体育赛事,都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强大吸引物,体育界的盛事也同时是旅游者的盛会,因此发展的体育旅游无疑是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一种好方法,而体育旅游的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它的潜在商业价值被逐渐被众多旅行社与体育旅游公司看好。据世界体育组织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体育事业的年产值约4000多亿美元,而且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

在国外,体育旅游对经济的贡献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瑞士洛桑曾对欧洲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体育带来的经济效益仅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2%,对旅游业的贡献则在4%-5%之间,在体育发达的北美、西欧、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内。这不难说明体育与旅游的完美结合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相关统计,在英国,发展体育旅游业所得到的产值近90亿英镑,每年从事高尔夫旅游的人数达300万人次;在德国,体育旅游每年平均增长17%,每年约有1200万人参加自行车旅游,自行车旅行社有200多家;在意大利,发展体育旅游的年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已达180亿美元,目前已达500亿美元,它是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在西班牙,体育旅游创汇始终稳定在170亿美元以上,占西班牙国民生产总值的9.6%,90年代来,每年来该国旅游人数高达5600万左右,其中体育旅游者占60%以上。北欧的瑞士仅滑雪旅游一项,每年就接待外国旅游者达1500万人次,创汇达70亿美元。

著名的奥运会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往往是前七后三,也就是说奥运会之前的前七年和奥运会后三年,国家经济都会随着奥运的脚步走,据相关统计,在奥运会准备期间,每年旅游者可以增加20%,旅游收入每年增加20亿美元,7年就接近140亿美元的收入;奥运会期间再增加100万人,收入约50亿美元。因此,由于奥运会增加的旅游收入就达190亿美元。从已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来看,这个数字还可能是保守的。澳大利亚政府曾经增设体育观光部,负责悉尼奥运会前后旅游业的发展,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16天时间里吸引了大约150万名游客,给澳大利亚带来至少37亿美元的旅游收入。据澳政府测算,从1994-2005年,奥运会对国内旅游、就业、社会资本积累等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79亿澳元。

如前所言,国际体育大赛的影响也不可小瞧,马来西亚在2000年10月举行F1方程式汽车大奖赛,来该国的国际游客激增至780万人次。

中国的体育旅游20世纪90年代初才悄然兴起,它是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新领域。然而,与国外的体育旅游业相比,中国的体育旅游业乃至整个体育产业无论是经济收益还是消费意识,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体育旅游对于正走在奔小康路上的国人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国人对体育旅游的意识还远远不到位。由于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人们收入水平制约等因素使得体育旅游还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许多地方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到将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发展。实际上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给本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是缺乏商业运作机制和缺乏足够资金,但是如果用旅游业的市场观念来运作体育赛事,就可以弥补不足,因此体育一旦与旅游的结合就能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1994年兴起体育旅游之后,中国体育旅游的收入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有专家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测算,认为它将给北京乃至整个中国带来了无限商机,中国地大物博加上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其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所能带来的收入必将是空前可观的。它为北京带来新增投资1600亿元,新增消费支出880亿元,将诞生100万个就业机会,拉动北京居民人均收入增长6%。另据业内人士推算,到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此外,专营体育旅游业务的旅行社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特色体育旅游品牌。

三、体育旅游的迅速发展呼唤高素质体育导游

体育旅游具备一般旅游的线路性特点,旅游者往往根据时间、精力、爱好、金钱以及旅游项目、旅游方式、旅游地点等诸多因素决定旅游的线路,开展体育旅游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体育项目资源、体育场地资源、自然与文化资源、体育导游人才资源。体育项目资源与体育场地资源是开展体育旅游不可缺少的资源,自然与文化资源是体育旅游拓展业务的空间,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可以大大丰富体育旅游的内涵;体育导游人才资源是开展体育旅游的宝贵财富,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与此极不相称的是专业的体育导游的极度匮乏,目前的体育导游多为非专业人员,只是普通的导游人员,不熟悉体育规则、不具备体育相关知识与急救知识,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体育旅游市场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急需大量体育导游专业人才,因此体育旅游市场在急切地呼唤着体育导游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体育导游人才。

想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体育旅游服务,必须具有国际一流的体育导游专业人才。尤其是一些体育旅游项目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作为体育旅游的组织者――导游,只有经过相应的专业训练才能上岗工作。因此对体育导游的要求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导游人才。体育导游不仅仅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背景,同时更要具有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团队意识及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还必须具备特有的业务素质:精通并指导各类户外活动,精通各类紧急救护常识,才能确保旅游者在体育旅游过程中的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具有100多个体育赛事或旅游节庆,同时还有十多个体育旅游业专项产品,可以说,我国的体育旅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巨大的旅游市场急需一大批体育旅游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加入。

四、体育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体育旅游是一种将休闲体育活动融于旅游活动之中的特色旅游,体育导游专业是体育专业与旅游专业的交叉与融合,人才培养应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体育导游人才规格的特殊性对人才培养的有着特殊的要求,若旅游企业自己培养体育导游专业人才,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由于旅游人才的频繁流动,往往会使旅游企业遭遇尴尬、无奈与损失,所以旅游企业最佳的途径是与高校进行合作。高校拥有人才优势,与企业没有同行业竞争关系,高校可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开展联合办学等方式,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体育导游人才,弥补人才的空缺;企业则可以尝试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专业器材、教材等手段扩大给高校提供帮助,提出自己的培养规格,实行订单式培养,共同寻找适合体育导游专业办学的新途径,构建能够主动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一流的体育导游人才,不断地满足企业的需要。作为高校则为了适应企业的培养规格的需要,首先必须建设一支由交叉学科组成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一支既能承担旅游,又能承担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以开放式办学理念为指导,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组织健身游、观看赛事及户外运动旅游的导游技能,培养学生创编与策划体育旅游产品的技能。体育导游培养的过程除了需要复合型的教师队伍之外,还需要一系列结构完善、功能齐全的运动器材与场地设施,如:雪场、冰场、探险等实训基地,只有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才能真实地实现校企深度的合作、才能真正为高校建立起广阔的、良性循环的就业绿色通道;也只有校企共同参与全过程培养出的人才,才能使培养出的体育导游人才具有鲜明的特色,满足企业的需要,从而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体育导游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赵全等:体育与休闲[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

[2] 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J].商学院高教研究,2000(1).

[3] 韩丁: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计[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

[4] 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

[5] 赵金岭: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体育旅游课程之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

[6] 黄磊、吴长清:高等旅游教育课程体系探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3).

[7] 王渝:高职高专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探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8] 王瑞红:体育旅游 助推旅游产业向前跑的品牌[DB/OL].互联网,2006-8-22.

上一篇:中国旅游形象大使活动开展的现状及策略 下一篇:工作生活质量维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