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管理

时间:2022-05-30 02:32:23

如何加强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管理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认为应当通过健全支出约束机制、实施全程财务监督、建立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考评指标评价体系等方式加强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益。

【关键词】行政消耗性支出 管理效益

一、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费超支现象较普遍

按照军队现行财经制度规定,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应从公杂费、特支费、差旅费、水电费、取暖费、机动费等预算科目开支。这些经费的供应标准是全军统一固定的,这就决定了行政消耗性支出在数量上的有限性。然而,根据对各单位的公务费使用情况的调查来看,全区90%的单位出现了总量超支,其中超支较多的科目主要是公杂费、特支费、差旅费、水电费。由于行政消耗性开支超指标支出现象比较普遍,财务部门只能对超指标部分从其他经费中弥补,否则就会影响正常工作。

2、开支渠道不规范

部队经费供求量小与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需求量大的矛盾,使部队在行政消耗性支出渠道上采取了隐蔽渗透的办法。事业经费科目中的“业务杂支”,本意是明确间接性支出内容,但却成了“事业万能费”和间接性开支合理化的途径。一些单位将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在事业费中开支,致使非事业支出变相吃事业费的问题尤其突出,几乎所有预算经费科目中都有行政消耗性费用的开支,行政消耗性支出成为了一项无孔不入的开支。尤其是一些制度上没有明确规定的“合理不合法”的支出,有些职能部门放在事业费中报销,使得在业务费中开支行政消耗性支出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如会议费和接待费,各单位都存在多口支出的现象,既在特支费中列支,也在其他科目开支。

3、预算编制过粗、不够细化,分配随意性大

一是预算安排粗糙,没有将预算指标细化到预算部门、单位和具体项目上,是一种不严肃、不规范的预算行为。二是专项资金分配主体分散,用于了“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有限资金集中使用的规模效益,削弱了财政资金的积聚作用。

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随着经济的发展,少数官兵认为条件改善了,没有必要再过紧日子,应刺激消费,而不是节俭。艰苦奋斗的传统在一些单位得不到贯彻,行政消耗性支出管理把关不严。这种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使事业部门和财务部门都在行动上直接受到影响。首先,事业部门在行政消耗性支出的使用上容易出现浪费现象。其次,财务部门出现办事不讲原则,把关不严的不良现象。对某些浪费现象视而不见,一些不合规定的开支,在“生活好了,标准提高些也可以理解”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堂而皇之地从财务部门报销,甚至有的财务部门自身都存在浪费现象。

2、规章制度不完善

一是标准化程度低。有的是有部门、有任务但没有供应标准,如机关和部队购买微机,就没有相应的经费标准。工杂费、水电费等既有明确的标准,又留有机动,这些费用在定额分配和大单位机动部分怎么把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标准设置不够科学,不能很好兼顾不同地区、执行不同任务的差异。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价格水平不一,同类型单位执行统一标准,由于物价差异导致实际购买力不同。三是限额管理不够规范。尽管我军一直在努力推行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限额管理,会议费、招待费的限额管理已经执行,但对于其他支出,由于总部没有统一的限额规定出台,各单位制定本单位限额标准不一,使得经费的限额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经费的保障效益较差。

3、“职务消费”约束不力

职务消费是指干部因职位需要,消费部分物品,费用由单位或部门负担。“职务消费”的主要特点是有些消费合理,有些消费不合理,更多地则处于合理与不合理之间;有的是因公消费,有的是公私并用,有的是“搭便车”消费,开支内容和项目都不易界定。同时,群众对于“职务消费”监督的意识还比较淡漠,容易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再加上监督成本过高造成监督不力。这些都为“职务消费”领域中的腐败提供了大量机会。因此,当前部队对于“职务消费”难以进行有效约束,这也成为行政消耗性支出管理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改革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管理的对策

1、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增强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管理的规范性

首先,科学编制预算。一是要强化预算项目论证机制。具体而言,要建立权威的预算论证机构,强化项目论证的科学性。二是要加强预算细化和落实。细化就是要彻底改变粗放式、概算式的预算,将部门经费分项预算再进行分项,具体到每一个小项,将接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消耗性支出明确到具体的部门甚至人员,从而便于控制事业经费中的间接性开支比例。其次,规范预算执行。一是硬化预算执行,重点把好三关:借款关、结算报销关、经费审批关。二是严格预算调整。应改变过去严预算上、松追加的分配观念。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具体要求各单位或部门在上报年度预算时合理制定开支标准,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预算执行中的追加。

2、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内没机构。各级财务部门要根据内控制度要求,结合实际合理分工,做到互相制约、互相制衡。团级单位财务部门必须实行会计、审核分管,人员确实配备不齐时,后勤处领导要兼管审核工作。其次,要完善财务监督规章。一是制定财务监督规定。总部应尽早制订《军队财务监督条例》,颁发全军执行,使财务监督检查工作有法可依。二是要奖惩分明。当财务管理上出现违反规定等事项时,要切实采取措施予以处罚,财务管理好的则要给予表彰奖励。财务管理要奖惩并举,达到奖罚分明的目的,充分调动各方面理财的积极性。再次,要拓宽财务监督的范围,加大财务监督力度。一是要严格按照规定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如在对本级事业部门监督上,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财经法规,对经费使用管理全过程进行认真审核,实施经常性的财务监督,要重点对办理的经济事项的依据、票据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查。二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提高预防经济违法违纪手段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网上物价查询,及时公布各地物价情况,财务人员可参考相关物价信息对采购物资进行审核。三要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完善群众监督制度。各级监督和控制部门要健全群众监督制度,欢迎、鼓励和支持群众监督,把检举、控告、申诉、评议等群众监督方式同专业监控手段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的监控力量,使纷繁的军队财务活动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从而加强监控力度。

3、完善财务信息反馈制度,建立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考评指标评价体系

第一,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执行进度。这项指标反映报告期内某个单位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执行情况,是年初至报告日某个单位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占全年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预算的比例。具体可以分为日常办公用品购置、通用办公设备维护、文件资料印刷、报刊资料订阅、编外车辆维修与消耗、邮政电讯及水电取暖、通用办公设备购置、差旅、会议、集训、接待等明细执行进度。适合于各级党委首长、财务部门对本单位的行政消耗性支出项目开支详细情况进行把握和控制。第二,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保障率。这项指标反映报告期某个单位的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占经费总支出总额的比例,体现单位用于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保障与部队整体建设保障的比重关系,具体可以根据分为日常办公用品购置、通用办公设备维护、文件资料印刷、报刊资料订阅、编外车辆维修与消耗、邮政电讯及水电取暖、通用办公设备购置、差旅、会议、集训、接待等明细执行进度。比例越高,说明单位用于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保障运转的经费越多,单位建设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第三,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集中采购率。这项指标反映某个单位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项目纳入集中采购项目的比例,区分不同单位性质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总部、军区机关以集中采购项目为主,比例较高,军以下单位集中采购项目则较少,比例较低,大单位机关比例较高,一般作战部队比例较低,按经费开支内容可以分为日常办公用品购置、通用办公设备维护、文件资料印刷、报刊资料订阅、编外车辆维修与消耗、邮政电讯及水电取暖、通用办公设备购置、差旅、会议、集训、接待等明细项目占用比例。第四,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节约率。这项指标反映某个单位通过加强管理、严格控制而节约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的情况,此指标的报告期一般应为整个预算年度。

【参考文献】

[1] 朱连清:军队财务[M].海潮出版社,2003.

[2] 孙志强:中国军事财政发展战略研究[M].出版社,2001.

上一篇:IP承载网网络融合与统一之我见 下一篇:商品期货交割库的设置、调整与期货交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