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渐进激励及时

时间:2022-06-16 06:53:12

目标渐进激励及时

摘要:网络游戏成为目前影响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因素。网络游戏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家长和教师学习的地方。本文以目标设定以及激励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游戏;目标;激励

中国分类号:G898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网络游戏成为困扰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的重要因素,也因此成了教师和家长的公敌。网络游戏会如此吸引青少年,有其值得我们在教育中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比如其趣味性、平等性、草根性等等。本文主要就目标设定以及激励两个方面来探讨网络游戏对教育的启示。

网络游戏的目标渐进。网络游戏通常为玩家设定了一个个等级,也即目标,玩家想提升级别即晋级,须完成相应任务。纵观这些目标,不难发现,随着目标即等级的增加,相应要完成的任务的难度在逐步增加。通常在游戏的初始阶段,目标要求的相应任务,简单易达成,可以让玩家轻松地熟悉游戏规则、玩法,很快上手游戏,并获得信心。随着玩家的熟练程度、能力不断提高,级别的增加,想要晋级,要求会越来越高:要完成的任务的难度也不断增加,要获得更多的经验值。

网络游戏中这种目标的设置,让网络游戏具有了恰当的挑战性。这种挑战性对玩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网络游戏中个,玩家必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攻克难关,完成任务,方能升级、过关。在攻克难关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耐心、决心、毅力都是一个挑战。如果难关太难,远远超出了玩家的现有水平,玩家很容易丧失信心,放弃游戏;太简单,则让玩家觉得没有挑战性,索然无味,也会放弃游戏。因此,好的游戏中的目标设定都是渐进的,任务难度都是恰当的,有一定难度,但不会太难,跳一跳就可以达成。玩家通过努力,克服难关,获得晋升,从而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网络游戏除了做到目标渐进以外,还对玩家的探索和行动都给予适时的激励。玩家在晋级过程中,面对难关,需要付出行动和努力。在行动中,正确的选择和行动除了会带来相应完成相应任务的奖励外,还常常获得一些额外的奖励。而非正确的选择和行动也会得到一定的提示甚至奖励,很少有令人灰心或沮丧的结局。这种激励机制,使玩家即使面对“失败”,也不会灰心丧气,而是充满斗志,总结错误,进入新一轮的行动,争取下一次的成功,直至最终成功,并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网络游戏中,目标渐进和激励及时,让玩家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保持持续的内在的玩游戏的动机。我们教育孩子也应如此,无论是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还是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亦或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都需要学习网络游戏这种目标渐进和激励及时。

目标的设定应该是渐进的,应该是切实可行的。目标的制定应基于孩子的现有水平,对孩子而言就努力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也就是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当孩子从在老师下可以完成任务,到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任务,也即达到第一个目标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下一个切实可行的、孩子努力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目标。第二个目标实现后,再根据孩子此时的实际情况,制定下一个切实可行的、孩子努力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以此类推,直到孩子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水平。我们要明白,人无完人,并不是努力了就一定可以达到最好。即便在网络游戏中,有着逼真的画面,渐进的目标设置和及时的激励,也不是每个玩家都可以达到游戏的终极目标的。孩子亦如此,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在不同的智能方面是有优劣的,所以我们的终极目标不是最好,而是达到孩子的最好。

在目标渐进的基础上,我们对孩子要及时激励。点滴的进步,甚至是不断努力后的错误,我们也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努力是比天赋更值得肯定的。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因素时,产生的成就感则较少。相反,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时,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是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会到愉悦;不努力而失败,体会到羞愧;努力而是被也应受到鼓励。而失败的人,更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稳定的因素即能力上,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所以,及时的激励,帮助孩子正确归因,对于提高孩子成绩、养成孩子好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都很重要。

我们经常遇到或听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家长花了很多精力,去帮助一个孩子,一个月下来,一年下来,孩子还是老样子,甚至反而比之前更甚。为什么?究其原因,目标和激励不当是很重要的原因。比如说一个初中的孩子,数学成绩不好,老师、家长很重视,孩子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三方一起努力,众志成城要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一个月过去了,孩子发现,月考成绩依然是老样子,没有任何起色,她会告诉自己:“看来我真不是学数学的料啊!我很努力了,也还是老样子!”因为多年数学成绩不好,让她认定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如果老师家长的目标也定为,经过一个月的不懈努力,孩子成绩应该有大幅提高。那么当看到孩子成绩还是老样子时,老师家长也会认为这个孩子数学确实学不起来。那么孩子的数学成绩不但不会提高,反而很有可能更差。因为随着教程的增加,孩子会越来越跟不上。

反之,如果制定目标之初,三方一起商讨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数学基础不好,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孩子越来越跟不上。共同制定第一个月学习目标:成绩不再下降。那么,当面对这个成绩时,孩子、家长、教师不但不会有挫折感,反而充满了斗志和希望,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体验到成就感,更会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第二个月,在第一个月的基础上,成绩提高5~10分;第三个月,维持第二个月的成绩……我们要知道,孩子的学习乃至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曲折前进的,甚至会出现阶段性的倒退的。了解孩子,了解学习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在孩子努力时,及时肯定他的努力;当他进步时,及时肯定他的进步;当他疲倦时,及时肯定他的努力并接纳他的情绪……目标渐进,激励及时,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归因,长此以往,孩子的数学成绩肯定会有所提升。

改善学习如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如此,培养孩子的心理品质亦如此。培养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让我们从目标渐进,激励及时做起。

上一篇: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思考与探讨 下一篇: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