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

时间:2022-06-16 04:48:09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了,才能在语文课堂上高效率地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要熟练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还要有所涉及,这样在激发学生兴趣时,教师才能有材可用,才能用自己的个人魅力与个性感染和影响学生。

一、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形象直观、色彩艳丽的事物感兴趣,这是由他们的思维发展方式决定的。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直观向抽象过渡的阶段。了解了小学生的这种特点后,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内容丰富的课件,把所讲述的内容转化成直观的内容,通过图像、声音等传递给学生。在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课件吸引,学生不自觉地进行知识的吸收、分析和思考。例如,在进行《桂林山水》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根据课文描写的内容找到很多关于桂林优美的山水图片,在播放这些优美的图片时配上我的示范朗读,学生好像亲自到了桂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好,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小脸上都是向往的神情。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了深刻体会,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小学一年级进行识字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书写,再进行汉字的讲解,这种做法很浪费时间。如果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还减少了课堂上的学习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留下更多时间。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利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记忆汉字,不仅能让他们对所学汉字记忆深刻,还能提高他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二、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能运用富有魅力的语言,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示范阅读中,教师能把课文中的感情读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会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在讲《千里长街送总理》时,由于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的体会不深刻,感受不到的去世带给人们的悲痛感情,很难体会到作者在进行这篇文章创作时的情感寄托。我在进行这节课的讲解时,用悲痛的语气对学生介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在十里长街上,在一片泪雨与哀哭中向缓缓而去的总理灵车沉痛告别,直到今天,十里长街送总理感人的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在我低沉的语气中,学生神情悲痛,好像亲眼看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通过身临其境地体会课外的情感基调,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揭示的内涵,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学生的语文水平就提升到了更高层次。受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如果教师是充满积极精神的人,那么教出来的学生也会很积极,在面对语文问题时,首先会进行主动思考分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问题的解决。再如,教古诗《幕江吟》,诗中描写深秋时节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可针对诗中景色美这一特点,先展示蔚蓝天空,水平如静,岸边柳树倒垂,池里荷花开得正艳的背景图,再展示日落的太阳,水面一半红一半绿,荷叶上滚动着晶莹透明的露珠,构成了一幅形色兼备的风景图。就这样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脑海里浮现一幅美丽的图画,进入诗人描绘意境之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不用死记古诗,硬背诗意及中心,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可抓关键情节、故事梗概,课文题目等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三、课内活动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括很多内容丰富的美文,教师在进行这些知识讲解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奴隶英雄》一课时,先向学生介绍这是一部优秀的剧本,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可以让学生分角色饰演文中的人物。通过扮演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表演,学生能对文中人物的个性特征有更深刻的体会,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再如教学《镜泊湖奇观》时,让学生当“导游”带领“游客”乘着这班“旅游快车”观赏幻灯上或录像中的美丽景色,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还培养了学生听说的能力。课内增加适当的游戏内容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最适合低年级教学,因为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精神食粮,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手脑口眼耳齐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找朋友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疲劳,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一举两得。

四、引向课外激发兴趣

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让他们利用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进行课外知识的积累。由于语文课堂时间很短,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讲得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涉及课外知识时应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有兴趣在课余时间对这些感兴趣的课外知识主动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内涵,为获得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从课内走向课外,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还提高了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能感到快乐,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促使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探索,不断探索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循环不断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和提高的过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素质教育全面开花,就要减轻学生的负担,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在学习中取得不断进步。

上一篇:如何营造轻松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下一篇: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