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关爱教育”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16 03:50:14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关爱教育”的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关爱教育”的内容安排,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强“关爱教育”的对策进行探讨。同时文章还通过对老师和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从时间和生活中出发让老师能够很好地融入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在素质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师风范,在“关爱教育”中要引导学生选择体验性关爱学习方式,同时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及学生学习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品德教育;关爱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关爱教育”的形成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理想阶段。同时进行关爱教育也是现在时展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我国青少年备受关注的今天,“关爱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目标。进入现在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文明为主的21世纪,人们的交往和联系越来越频繁,但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渐渐疏远,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当今社会培养富有人性关爱品质的人才是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感受,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教学的内容中,进行“关爱教育”,认知“关爱教育”,让“关爱教育”系统化、层次化、综合化。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关爱教育”问题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关爱教育”在人们的意识中比较薄弱,从学生的调查中可以了解到,有很少一部分的学生了解国家大事是从老师那里知道的,而有大部分学生表示学校和班级很少组织和举行有关爱心的活动。这说明了在初中思想教育中教师和学校还没有形成关爱教育的理念,这样就导致了对学生进行“关爱教育”的经验比较缺乏。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有很少一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接受的关爱意识教育是从思想品德课程中得到的,还有少部分的学生认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了政治教育和政治教师在对学生的关爱品德上的影响力度,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政治老师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少半的学生说政治教师在思想、情感和精神方面关心他们,绝大部分的学生希望政治教师不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上能给他们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和同学讨论学生们面临的问题,同时渴望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有精神上的交流。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了政治教师未能在平时对学生在精神和情感世界中发挥作用。

现阶段在我国政治教育中体验教学比较缺乏,特别是在政治教学中学生进行体验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联系实际生活辨析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老师要以自己为榜样对学生进行“关爱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体会得到“关爱教育”。但是“用什么方法教会关爱教育”,在这个问题中,有很多学生主要是从书本教材中了解到关爱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很少能明白和了解到。在“关爱教育”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主要是从课本上背诵内容来回答。在实践中有一半多的学生说学校和班级很少举行爱心实践活动或者组织有关爱心公益的活动。有少部分学生回答几乎没有组织过类似的活动。这些问题说明政治教师和学校很少关注到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很少在实际行动中培养学生的关爱品德。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教学方法上和学生的关爱教育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矛盾。调查还反映出学生比较倾向于在实践活动中有情感体验和认知探索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关爱教育”的对策

1.建立有针对性的关爱教育课堂

重视他人、体谅他人、关心他人,对社会、自然负责任的态度是“关爱教育”体现的主题,同时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形成 “关爱教育”的品德。“关爱教育”还需要针对于学生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的反省,认清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同时反思自己、省察言行,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们,让他们能够体会得到关爱。其次,“关爱教育”层次化的内容要求它与学生的心理、情感、品德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如:遵循初中生有感性到理性逐步加强的特点,初一时着重培养学生感性的激发和认知的拓展,初二时重视两者的兼顾,初三时把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理性的升华。此外,“关爱教育”要与时代问题紧密联系,如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要提出关爱自然;针对独生子女学生间的交往问题,要让学生明白交往准则懂得在交往中换位思考问题。

2.重视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素质

在教学中对学生最好的关爱是建立在尊重、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平时尊重学生,在人格平等的意义上尊重学生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关爱。同时在关爱学生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到不好意思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不能自上而下出现怜悯式、溺爱式的关爱,不能出现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自己碗里的肉夹到贫寒学生的碗里,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关爱学生的作用,反而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到难堪,无法下台。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出现排斥和强烈的抵抗。所以说教师只有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起到关爱学生的作用。

同时教师关爱意识培养是从平时自身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关爱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平时老师要多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让学生能敞开心扉地与老师交流,能够在学生的情感方面起到积极的反馈,以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在倾听、关心、理解他的感受时,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精神情感的交流,使教师在一看到学生时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能够感觉得到关爱,这种情感的产生,能够催化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是教师持续不断对学生付出关爱的动力源泉。

3.积极引导学生选择最佳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选择良好的学习方式方法,多走近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要明白学习任务的行为和认知取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有自主性、探究性和与合作性方面的特征。

以往传统的学习方法把学生禁锢在一个固定的学习模式中,直接扼杀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协作性,原来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所主张的“关爱式”教学。因为“关爱教育”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同时注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情感的流露、认知探究。“关爱教育”构建学生与教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生成道德情感、价值信念和道德行为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必须摒弃传统学习模式,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要真正的在“关爱教育”上取得成就,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

4.要选择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上述调查中可以发现,学生对现在进行的“关爱教育”存在着很多的不满和抱怨,这些问题的出现显然不利于新课标的开展和实施,不符合“关爱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必须改进现阶段在教育中的教学方式方法,把“关爱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要把课堂变为“关爱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关爱教育”的效果。然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方法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必须摒弃以往灌溉式的教育方法,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参加进互动式教学方式。

三、结语

在现阶段初中教学中,“关爱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在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应及时提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有关“关爱教育”的对策及措施。为初中政治教师从另一个角度提供另一种视角开展“关爱教育”,为他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采取更有效的方式和措施,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良好的思路和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惠来.西方关心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3).

[2]李敏.对品德心理研究中关爱主题的新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报,2005(5).

[3]王健敏.“关爱教育”的教学实施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3).

[4]卞松泉、胡惠闵.“学会关心学生”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

[5]邝丽湛,王卫平,谢绍,何亮箸.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新课改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一篇: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