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汇率制度选择研究

时间:2022-06-16 02:23:16

我国汇率制度选择研究

【摘要】目前,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中国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制度会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提出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运行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随后在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该怎么选择的基础之上,提出改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汇率制度 资本项目

一、引言

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关浮动汇率制度。在此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但是,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这种保守的汇率制度提出了质疑。除此之外,国内高速增长的经济以及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也造成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另一方面,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对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供求的一种扭曲,也不能有效地反映与调控经济。所以,我国应积极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

二、汇率制度的选择理论

(一)传统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罗伯特・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简称M-F模型。该模型认为,没有资本流动的时候,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在资本流动有限的情况下,政策效应也基本上是有效的。而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下,固定汇率下的货币政策是无能为力的,浮动汇率下却相当有效。这个模型还提出“不可能三角”,即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和固定汇率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

2.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是一种经济地理的概念。在这个区域内,支付方式可能是单一的共同货币,也可能是几种可无限兑换的货币。蒙代尔提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可以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来衡量,和本国贸易高度相关的行业确定为一个区域,采用固定汇率,其他相关性不大的区域采用浮动汇率。

(二)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新变化

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加快,使得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资本流动活跃,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全球性的金融活动,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学术界也对汇率制度的选择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展出几个有代表性的理论。

1.原罪论

经济学中的原罪是指一国货币不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借贷,甚至不能在本国用本币进行长期借贷。这就使企业面临要么借美元导致货币错配要么把短期借款用作长期的用途导致期限错配这样一个两难的选择。原罪的存在使得政府和企业都不愿看到汇率波动,时间越久,汇率就越难以波动。

2.害怕浮动论

1999-2000年期间,马里兰大学的Guillermo A.Calvo教授和Carmen M.Reinhart教授提出了害怕浮动论。该理论提出一些国家虽然实行浮动汇率制,但是却基于一种恐惧,而把本国汇率维持在对某一货币的变动范围内。这种恐惧多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金融产品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本币的升值会降低本国的竞争力。

3.中间汇率制度论

中间汇率制度论主要有钉住单一货币与钉住货币篮子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来源于麦金农提出的“东亚美元本位论”。因为东亚各国经济增长大部分都是依赖贸易或直接投资,这种制度相比浮动汇率制度来说更加适合东亚各国的发展。第二种观点是威廉姆森提出的。这种钉住货币篮子的制度对稳定双边汇率非常有效,可以消除大国间汇率波动对各国竞争力的影响,进而稳定贸易价格。

4.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

Eichengreen提出的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又称为两极论或是角色论。这种观点提出,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之间的所有制度都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只能在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它是以三元悖论为基础的,因为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独立、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不能同时存在,只能实现两者。易纲与汤弦作为国内这方面的专家,曾经提出了一个关于“汇率制度角点解”的模型,他们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下,当世界各国趋向于资本完全流动之时,汇率制度角点将是唯一的稳定解。

三、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效

1.人民币汇率已经趋近于均衡汇率

从2003年开始,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讨论就一直持续着,最初是日本希望人民币升值,提出人民币升值论,美国紧接着也希望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这样的方式达到其削弱巨额贸易赤字的目的。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以及来自于美日等国的压力,使得人民币汇率在汇改之后一直是对美元单边升值的。至今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超过30%,说明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区间。

2.宏观经济因素发生改变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保持双顺差状态。人民币汇率升值给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基础,调节了国际收支顺差。在外汇储备方面,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与人民币的汇率政策是紧密相关的,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政策因素就是汇率制度。汇率的升值对减少外需依赖是有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也有助于对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

(二)人民币汇率存在的问题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缺乏灵活性

人民币汇改实施之后,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灵活性不够。我国实行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本质上是参考美元的汇率制度,美元所占比例偏高,其他货币只是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中国的国际贸易结算主要采用美元,美元是重要的国际货币,这样看来美元比例过大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汇率制度并不适合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以美元为主要货币的外汇储备很容易受到美元贬值的影响而缩水。另外,国际收支一直持续顺差,也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的压力之下。

2.央行过度干预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在外汇市场失衡的情境之下,央行一般选择被动的去参与买卖,但是外汇储备以及国际收支面临的严峻问题已经使得我国的基础货币投放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就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成本。目前,我国实行全面的利率市场化的条件还不成熟,还只能使用货币供应量来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另外,外汇储备来源于国际收支,它的增减已经成为影响基础货币投放和收缩的重要渠道,也因此给货币政策的制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未来走向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未来走向

金融危机在全球爆发之后,我国为了防止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暂时将汇率制度定为非正式的钉住美元的制度。这只是一个短期的危机选择,帮助中国度过了金融危机。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这种汇率制度势必会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一项特殊的政策,迟早有一个退出的问题,浮动汇率制度才是我国最终的汇率制度选择。作为一个动态问题,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汇率制度的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会高度自由化与市场化,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才能适合发达经济国家的选择。

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我国外汇市场以及均衡汇率的形成。当然,浮动汇率制度需要健全的金融市场和高度发展的经济为基础,所以在我国目前的发展条件下,不能盲目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应该渐进地改革,全面考虑经济发展的各项因素,朝更加市场化以及灵活化的方向改革。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政策建议

1.加强外汇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央行应该逐渐从参与者转变为监督者,让符合条件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这样竞争机制才能真正起作用,市场才能反映真实的外汇供求状况,为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形成打下基础。

可以适当引入做市商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配套措施,活跃外汇市场的交易,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2.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三元悖论表明: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也就是说在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下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难以保持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于我国来说,可行的路径是在资本账目开放之前实行更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我国会按照谨慎性原则,动态均衡原则,逐步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进程。

参考文献

[1]吴颖雯.论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研究[J].金融经济,2010(14):58-60.

[2]刘晓辉,郑庆茹.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与标准述评[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02):29-33.

[3]田文静.我国现行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C].硕士毕业论文,2010.3.

[4]何慧刚.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分析和现实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8(05):37-42.

作者简介:崔利敏(1983-),女,安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上一篇:审计机关如何通过审计审理提高审计质量 下一篇:顺丰快递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