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牵引结合小夹板固定在儿童股骨骨折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时间:2022-06-16 12:34:31

皮肤牵引结合小夹板固定在儿童股骨骨折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摘要】 目的:对皮肤牵引结合小夹板固定在儿童股骨骨折治疗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证实该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8例儿童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采取皮肤牵引结合小夹板进行固定;对照组仅进行皮肤牵引固定。就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不良反应及术后肢体功能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皮肤牵引; 小夹板固定; 儿童股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50-02

股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骨折的6%,其中儿童骨折占有较大的比重。临床研究证实,固定方法的选择对骨折的愈合、患者的痛苦度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均具有显著的影响[1]。近年来,临床在儿童股骨骨折的固定中使用皮肤牵引结合小夹板固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所在医院对皮肤牵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在儿童股骨骨折中的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下文所述纳入及排除标准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儿童股骨骨折患者进行筛选,选取符合标准的7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5.4±2.6)岁;骨折至就诊时间1~7 d,平均(5.2±2.5)d;斜型骨折12例,螺旋型骨折13例,横断型骨折8例,粉碎型骨折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5.8±2.5)岁;骨折至就诊时间1~6 d,平均(5.4±2.3)d;斜型骨折11例,螺旋型骨折14例,横断型骨折7例,粉碎型骨折7例。两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及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5岁;(2)骨折时间

1.3 治疗方法

1.3.1 复位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根据X线片进行骨折分型及程度的评估。按照常规手法复位操作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后经X线复查,骨折复位达到标准后,进行固定。

1.3.2 固定方法 按照分组分别使用皮肤牵引和皮肤牵引联合夹板进行固定。(1)对照组:采取皮肤牵引进行固定,具体操作如下,①于手法复位前按常规对患肢进行皮肤牵引;②使用2条宽4 cm的医用橡皮布胶,于骨折断面下1 cm处,贴于患肢的两侧,使之下端长出足跟7 cm并固定在牵引板上;③于双踝部及膝两侧放置适量的脱脂棉,防止造成软组织挫伤。根据患儿的体重将牵引的重量设置为2~3 kg,进行牵引;④使用绷带对胶布包扎,防止胶布脱落;⑤于胶布远侧3 cm处,按照图1将牵引绳、牵引托板及滑轮固定[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皮肤牵引的基础上使用夹板外固定,具体操作如下,①按常规使用夹板对患肢进行外固定;②固定后定期观察牵引装置,并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小夹板松紧适度[3]。

图1 皮牵引和杉树皮夹板固定(左下肢)示意图

注:1示胶布;2示骨突部棉垫;3示绑带;4示牵引拖板;5示床头滑轮;6示外侧板;7示内侧板;8示后侧板;9示前侧板

1.3.3 后期处理 复位固定后对研究对象及并发症进行处理:(1)每周进行2次X线检查,评估骨折对位及生长情况;(2)对患者出现的患肢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及心理障碍等并发症进行处理;(3)根据骨折恢复情况适时拆除夹板,去除皮肤牵引。

1.4 疗效评价标准

(1)骨折愈合优良率:根据《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中的标准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并计算骨折愈合优良率;(2)疼痛消失时间:根据疼痛消失时平均积分的计算方法,其中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1分,中度疼痛2分,重度疼痛3分的标准,按照1次/d记录,由患儿入院至评分为0的时间为疼痛消失时间;(3)住院时间:由开始治疗至固定解除,骨折愈合的时间,骨折愈合判定参考文献[1];(4)并发症:统计患肢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及心理障碍等病例;(5)肢体功能:根据负重时间和恢复行走时间对肢体功能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5.2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愈合优良率比较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

组别 优(例) 良(例) 差(例) 优良率(%)

观察组(n=39) 22 15 2 94.9

对照组(n=39) 18 10 11 71.8

P值

2.2 两组其他数据比较

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股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儿童骨折类型,临床常用手法复位结合固定进行治疗。临床研究证实,皮肤牵引结合小夹板固定在儿童股骨骨折的治疗中具有愈合优良率高,住院时间短,疼痛消失快,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好及并发症低等优势,对改善手术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价值[4]。笔者将本院使用手法复位及皮肤牵引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骨折的体会总结如下。

3.1 适应证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长旺盛迅速,骨折后愈合快,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只要重叠、旋转、成角基本纠正,日后的功能都能完全恢复,因此整复时不必强求解剖复位,而施于粗暴手法,过多加重损伤骨膜及软组织,更不能追求一时性X线片效果,而轻易手术内固定。皮肤牵引法比较适用于低龄儿童,如果患儿腿部的肌肉比较发达,而且有重叠的移位,该会因为皮肤的牵引力不够而导致重叠加重,此时就不适宜采用皮肤牵引,而应该采用骨牵引。

3.2 优势

夹板固定法通过绷带或者扎带约束夹板,并且在压垫的部位增强了挤压作用,形成了三角稳定,可以有效的控制造成骨折端分离、旋转、成角等再移位活动,既起到了固定骨折端的作用,又保留了轴向挤压对于骨折愈合的有利作用力。而牵引能有效对抗肌肉收缩引起的短缩、成角移位[5]。故小夹板外固定与皮肤牵引治疗联合,可以有效的纠正骨折成角、短缩、旋转移位,保持住整复后的骨折对位对线,与肌肉收缩力量形成对抗,形成断端加压力量,更加有利于骨痂的形成,促进骨的愈合,明显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好及并发症低等优势。

3.3 注意事项

为减少不良发应的发生,需注意以下几点。(1)因患儿皮肤稚嫩,发生过敏的较高,在进行皮肤牵引时应使用脱敏胶布,防止出现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2)在双踝部及膝两侧等骨骼突出处放置适量的脱脂棉,防止造成挫伤;(3)夹板固定时应使绷带活动在2 cm左右,并定期调节夹板的松紧度,防止过紧影响肢体的血运及神经功能;(4)定期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达到愈合标准后及时拆除夹板,防止出现皮肤破溃等不良反应;(5)及时进行功能锻炼,确保肢体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青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40.

[2]许建国,许鑫,缪金怀.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固定皮牵引治疗儿童股骨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2):11.

[3]王建华.小夹板合皮肤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2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6):398.

[4]马海军.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配合中药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495-496.

[5]李瑛.小夹板弹性固定对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博士论文,2008.

(收稿日期:2013-09-10) (编辑:陈春梅)

上一篇:三苯氧胺配伍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试论高中地理等值线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