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两面派”咋办

时间:2022-06-15 05:13:05

案例

4岁的小蓓在幼儿园乖巧,懂事,守纪律,而在家里却蛮横,胡搅蛮缠常使爸妈伤透了脑筋。在幼儿园,小蓓自己吃饭不要教师喂,在家里非要妈妈喂才吃,吃饭时还变着法子折磨妈妈,吃一餐饭非得喂一个小时。在幼儿园,小蓓自己穿衣,在家连袜子也要奶奶给她穿。在幼儿园,她从不吃零食,在家里非得缠着奶奶把刚买的一包糖果吃光,毫不节制,不给就闹。在幼儿园,她从不抢小朋友的东西,规规矩矩,在家里经常抢爸爸正在看的书、妈妈正在织的毛线,把家里闹得天翻地覆。小蓓为什么在校在家判若两人?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分析

小蓓在园与在家判若两人,这种“两面派”与成人的见风使舵、圆滑世故有着本质的区别。4岁孩子社会化的发展才刚刚起步。由于家与园不同的管教方式、不同的情感氛围、不同的生活方式,孩子才会表现为“双面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原因:

1 家与园没有统一的教育尺度。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很乖自己吃饭,那是因为幼儿园纪律严明,有严格的赏罚制度,自己吃饭可能得到小红花,不自己吃就可能被剥夺玩的机会。在家里,喂饭,家长也不会罚,自己吃饭也不会奖。这样孩子在家吃饭时没有动力,家长不喂就不吃,甚至家长追着喂也不吃。幼儿园有严格的制度,家里没有严格的制度,随意性大,家长无原则地迁就、让步,让孩子尝到甜头,耍赖、撒娇就会得到强化。

2 对幼儿园环境不适应。

有的孩子不合群、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胆小,可能经常遭到小伙伴的欺负,不与他们玩,生活很压抑。而在家里比较放松,宽松的气氛让孩子的本性得以显露,他们就会乘机发泄、放松一下。

3 园里是群体生活,而家里是独养。

群体生活整齐划一,小朋友们一起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按时休息,很有规律性、统一性,如果某个孩子不遵守就会感到集体的压力,也会引起教师的反感。而在家里作息无规律,随意性较大,即使表现不好,也没什么压力,家长也不会惩罚孩子。

4 家长对己与对孩子双重标准。

家长教育孩子往往会定很多规矩,可是自己反倒不严格执行,给自己一个标准,孩子一个标准,比如家长不允许孩子打游戏,可自己老是打。这样,孩子会对家长的管教不服,就想违反家长制订的制度。而在幼儿园有令必行,大家共同遵守制度,没有特权。

专家支招

孩子“两面派”,咋办?

1 家与园要育尺度,形成合力。

家长要主动了解幼儿园的规章制度、教育方式,尽量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统一尺度,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如果尺度不一致,家校的教育效果会相互抵消。如果幼儿园某些制度、教育方式不够合理,家长可以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商量、修订制度,完善教育方式,不要不和老师商量,自己在家另起炉灶与老师对着干,这样孩子会无所适从,也可能会见风使舵。

2 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环境。

有些孩子对幼儿园的群体生活不适应,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哪些方面不适应,主动与老师沟通;指导孩子如何向老师求助,如何与小朋友好好相处;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缓解孩子紧张的情绪,如孩子与小朋友发生摩擦生气时,要安慰孩子,也许给一个拥抱就足够了。

3 家中评价标准与园里也要一致。

同样的行为在家中与园里的评价要一致。园里孩子表现好就会被表扬奖励,不好的行为老师可以忽略不关注,正面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忽略孩子的消极行为。而在家里,孩子表现好的行为家长可能视而不见,不表扬也不奖励,如果出现不好的行为就会引起家长的过分关注,孩子在家里就会经常有意出现~些不好的行为以引起家长的关注。这样家长就负面强化孩子消极行为。因此,家长要与幼儿园~样做到赏罚一致。

4 家长对孩子对自己标准要一致。

家长的言行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要起表率作用自己先做好,如果家长对自己与对孩子标准一致了,孩子就不会有空可钻,进而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化。

责编 陈金华

上一篇:“飞蛾出茧”的启示 下一篇:徐思诚认错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