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亲子好时光

时间:2022-10-15 07:41:23

周末,亲子好时光

在五天的工作日期间,绝大部分家长要忙工作,没有多少时间去陪孩子,所以,周六、日两天就是非常宝贵的亲子时间。家长朋友要把这难得的两天充分利用起来,可根据孩子的特点,充分挖掘身边资源,和孩子一起参加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这样不但可使孩子获得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可促使孩子个性、人格、情操、体质等多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

自1995年5月1日实行双休日休假制度以来,人们的工作、生活、休闲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家庭和个人每周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家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变得丰富多样。如何把双休日中蕴含的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掘出来,让家长和孩子共度周末好时光,是很多学前教育阶段孩子家长很关注的问题。

双休日带给家庭教育的新变化

实行周五工作制以来,家庭教育有了很好的政策支撑,在社会福利性政策的拉动下,家庭教育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

家长教育孩子的时间增多,亲子互动的几率大大增加。一周五天工作制留给上班族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明显增多,很多家长利用双休日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参加社区和社会教育机构举办的亲子活动。孩子也同样是周五工作制度的直接受益者,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父母呆在一起,享受亲子互动交流的快乐。

周末幼儿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从我们掌握的资讯看,双休日推行后,除了出现公益性的周末家庭教育组织以外,市场化运作的周末和节假日促使家庭教育机构迅速出现,家庭教育内容比过去更加丰富多样。不但有传统的周末带孩子去兴趣班、特长班、青少年宫、动植物园、博物馆等,还有家长带孩子进行旅游、爬山等户外娱乐活动。

双休日也带来问题

双休日孩子活动缺乏计划性。家庭教育尽管具有随机而教的灵活性和寓教育于生活的情境性,但它并不排除家长有计划地安排教育孩子的诸种活动。有些家长在周末孩子的教育中随意性、任意性较强,很少考虑围绕孩子成长应该开展哪些系列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和儿童发展有什么关联。计划性差与家长对孩子教育知识不足有关,也与现阶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较低有关。

双休日孩子活动内容安排不够合理、科学。从一些地方的抽样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城镇孩子周末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在家看电视、玩游戏;去校外教育机构参加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去公园、动植物园等场所;父母带着走亲访友。总体上看,家长在周末对孩子教育方面存在重知识性接受轻心智开发;重营养轻锻炼;重室内活动轻户外活动的趋向,在孩子活动的安排上创新不够,资源利用开发不够。

孩子对双休日活动的参与权没有得到尊重。在周末孩子的活动安排上,往往是父母说了算,不征求和尊重孩子意见。如父母喜欢去动植物园,就常带孩子去玩,很少考虑孩子感受。孩子是正在成长的人,是有权利诉求的人,不能认为孩子年龄小,就忽视、无视他们的需求和权利。

共度周末好时光

双休日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大好时光,这是由家庭教育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孩子在园活动场地的狭小,教育保育活动的有限,人际关系的相对单纯(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使得幼儿园的教育在好多方面没有家庭教育有优势。在家庭,血缘伦理关系使得夫妇对子女的爱绵绵不尽,轻易不言放弃;家庭教育实际场所没有限定,孩子能接触更为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融教育于生活使得家庭教育的根基很深,对孩子影响持久甚至终身。那么,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周末好时光呢?

做好活动计划

双休日活动要有计划,制定计划要考虑四个参数。

一 活动要满足孩子需要。

生理的需要,即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需要。有利于安全健康是一切亲子活动的普遍原则。

心智成长的需要,即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适应环境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在探索性的动态过程中满足的,所以亲子活动重在鼓励孩子“动”起来。

语言发展的需要。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刺激,语言生成的社会模仿学习和自我创造均需要多和孩子交流,多提供语言发展的激活性因素。

情绪发展的需要。情绪发展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巨大。亲子活动设计应注意培养孩子对情绪的辨认、理解、表达和控制的能力,应避免孩子在不利环境下负性情绪(如悲伤、抑郁、恐惧等)的累积。

社会性需要。主要包括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同龄群体之间的社会互动及社会规则的学习。包括遵守不同场合的礼仪和规则、建立和亲人的依恋关系、建立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学会合作、分享、移情等,社会性发展的满足是亲子活动极为重要的内容。

二 是调动父母的教育资源,即父母自身拥有哪些教育孩子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可以支配的时间等。

三 是家庭外部拥有哪些可以供孩子所及的成长性教育资源,这种资源是广泛意义的资源,绝不是单纯的文化课学习班和那些特长班。

四 是要对孩子的发展进行诊断,了解自己孩子的心智及个性发展水平和状态,明白自己设计的活动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一般性问题,还是针对孩子发展中的心理、情感、社会适应障碍(自私、任性、爱发脾气等)的矫正性活动。

精选活动内容

精心确定好双休日活动内容,要防止前面所说的问题,不要进入误区。周末孩子的活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家庭内活动和家庭外活动。

家庭内活动应避免家长忙自己的事而忽视孩子的存在,让孩子孤单的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做作业。家长可以和孩子做游戏、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涂涂画画等,总之,要让孩子的手和大脑动起来。

家庭以外的活动内容更多,除了常见的去动植物园、博物馆、自然馆等外,要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如郊游、爬山、野炊等。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根据季节和地域文化特点合理安排。

温馨提示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简・B・布鲁克斯提出了3~6岁孩子养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供我们借鉴:

父母成为一个敏感、反应及时的照顾者,给孩子安全感;提供玩具、人等刺激孩子的成长经历;帮助孩子面对挑战,让他们感到成功;像教练一样养育孩子,提高孩子在自我控制和社会关系方面的能力;帮助孩子遵守家庭以外的规则;提供玩伴和游戏。

双休日能不能给孩子带来美好愉快的时光,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智慧和人格力量。任何教育都是一种互动,都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孩子在一起,父母也会悟出很多道理,学到很多东西。和孩子共度周末好时光,父母的生活会更有意义,更有质量和价值,我们不仅是负责任的家长,也是负责任的公民。

请给孩子留点时间

殷飞

做父母真不容易,周一到周五早晨要忙着接送孩子,到了单位自己还有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想好好放松一下,补补那永远补不完的觉,看看那期盼已久的电视节目。可是,对很多父母而言,周末早晨酣睡的美梦还没做完,“噩梦”就悄悄地来临,一个精灵揪着你的耳朵,在你的身旁爬来爬去,喊着口号:起床,起床,去儿童乐园。美妙宁静的周末早晨就这样被打破,睡眼朦胧的父母们背负着如此甜蜜的负担翻身下床,父母的“休息日”就这样泡汤了。当然也有厉害的父母为了把休息日继续下去,会把孩子重新按倒在床上“培养”他们陪父母“补觉”的能力。从此孩子的生物钟被父母修改,直到孩子习惯了睡懒觉,父母到了那个时候又会责怪孩子习惯不好。殊不知,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的家庭或者就是父母不知不觉在生活中培养的。

双休日是父母的休息日,那么对孩子而言,他们又是如何理解双休日的呢?工作日的父母和孩子的生活都是有节奏的,每天仅有的早晚亲子时光也还要更多地围绕幼儿园开展,早晨为入园做准备,晚上回来完成幼儿园的任务,孩子的好多愿望和期盼都被父母一句:等周末再说;周末爸爸妈妈一定带你去等给推托了。就这样,周末充满了孩子一周来的各种期盼,周末是他们心中愿望的满足日、是和爸爸妈妈亲密的情感日、也是需要释放各种激情的狂欢日。

父母角色建立得成功与否主要看父母为孩子的到来所做的改变,如家庭生活方式、夫妻互动与分工等。父母应该调整生活方式适应孩子的到来,这是父母角色转变的要义之一。可能有些父母会说“我不能有了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活”,这话本没有错,但是对父母而言有了孩子后的“自己的生活”与没有孩子时的“自己的生活”内涵应该会发生变化。陪伴孩子,给孩子时间理应成为父母“自己的生活”中重要的内容组成。

爱孩子,请给孩子留点时间。花时间陪孩子是父母的权利更是你们的义务。

温馨提示

周末,仅仅意味着休息吗?周末意味着情感的满足。工作和学习无论是空间和时间在现阶段都是建立在同事和同学关系的基础上,不能奢望工作和学习的每一步都令人愉悦,可能有竞争,可能有压力,可能会出现情绪垃圾和情感失衡。周末为情绪平衡和满足提供了可能,让孩子和家人在宁静轻松的生活中抚慰情感,滋养心灵。

周末意味着生命的拓展。工作和不完善的教育很容易把人训练成单向度的“人才”,效率遏制了人们的兴趣和爱好,纪律压制着人们的个性。周末的美好时光,满足了我们和孩子对生命张扬的渴望,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恣意探索,可以享受一场音乐会带来的心灵震撼,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滋养干涸的心灵……

周末的主题是家庭和亲子。家庭和亲子应该成为周末的主题,特别是幼儿阶段的家庭更应如此。孩子汲取营养的根在家庭,家庭的组织水平和运作的健康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充分利用好家庭时光和亲子时光有利于形成孩子稳定的情绪、健康的人格。

活动困惑逐个解

殷飞

周末是发挥家庭教育功能的大好时机,不少父母总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和孩子在一起,并努力给孩子一个多样的快乐时光。但是,这也让不少幼儿父母感到苦恼,到底怎样的周末才算是合适的,该如何给孩子安排一个科学的周末?是该学点什么还是该让孩子无忧无虑地嬉戏;是满足孩子的要求还是让孩子服从父母的安排;是家庭成员在一起温馨地度过还是让孩子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无止尽的问题和左右为难的困惑让父母为此焦虑和彷徨。我认为周末给孩子的活动安排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符合孩子发展的需要

亲近自然。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主要是以室内活动为主,尽管根据孩子的特点,幼儿园会注意让孩子多一些户外活动,但是受制于场地和组织的难度,通常会以室内和静态的活动为主。这样的环境和课程组织形式对年幼的孩子发展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它制约了儿童心灵世界的发展和对大自然的渴望。贴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所传达的信息让孩子的心灵更充盈更丰满更具有灵性。因此,在周末父母应该多带领孩子走进自然,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赐。

亲近同伴。伙伴是目前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中最短的一块板,然而同伴却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长期的缺失必然导致儿童发展的失衡。因此,父母要在周末有意识弥补这块短板,尽量为孩子创造同伙伴自由活动的机会,如几个家庭相约周末同行,可以有主题(职业体验、泥偶制作等)也可以不需要主题(在公园的草坪上嬉戏)让孩子们在一起活动,这个时候只要保证安全,父母应尽量少打断和干扰孩子的活动,让他们可以在自然的状态中体验交往和成长的乐趣。

要关照孩子的身心特点

当然,周末的安排除了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父母还需要根据自家孩子的发展特点安排有针对性的活动,所谓有针对性的活动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拓展性的活动,一类是弥补性的活动。

拓展性的活动。有些孩子在幼儿阶段就表现出某些方面的天分,如对音乐方面的特别兴趣和能力,这时父母就需要根据孩子天分所指引的方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带领孩子拓展这方面的天赋。如多带孩子听听音乐会,带领孩子接受专业的音乐启蒙等等。

弥补性的活动。当然父母也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有些欠缺,如孩子显得比较胆小或着动手能力比较弱,这时父母就需要对孩子的发展不足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孩子参与一些弥补性的活动,如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小范围的集体活动,增加孩子的交往经验等。

让孩子做活动的主角

孩子不是随父母摆弄的玩偶,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周末安排时,父母需要有儿童的视角,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把周末变成孩子的快乐成长时光。

首先需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培养他们选择的能力。周末来临父母在做出决定前需要有征求孩子意见的意识,让孩子参与到安排周末计划的活动中来。当然有父母会认为孩子年幼参与和选择的能力有限,因此父母应多带领孩子尝试各种各样的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为他们参与生活打下基础。

其次,在周末活动中父母要有意识锻炼孩子参与的能力。如给孩子准备一个背包,让孩子自己收拾需要带的物品。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可以适当引导、从旁协助,出行过程尽可能让孩子承担起照顾自己的物品的任务,如自己背包等。父母根据孩子的能力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参与生活,这样既能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满足感和自信心。

责编 陈金华

上一篇:什么时候入园好3~4岁 下一篇:向幼儿园集体婚礼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