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时间:2022-06-15 01:02:02

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摘要:本文主要就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目前,在国内各类型混凝土浇注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着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问题多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到位或管理措施不严格导致。而混凝土施工作为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 耐久性和安全性起着决定作用。本文主要就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1.蜂窝

蜂窝是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其产生原因: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水泥材料加水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末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③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末设串简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折。

④混凝土末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⑤模板缝隙不严密,水泥浆流失。

⑥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⑦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末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作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柱子、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隔1-1.5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处理方法:

小蜂窝:先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的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其产生的原因: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末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②模板末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③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

④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⑤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末排出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

处理方法: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就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缝隙、夹层

主要是混凝土内存在的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产生的原因:

①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②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③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④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防治的措施:

①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②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4.缺棱掉角

主要是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产生的原因:

①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②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③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④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防治措施:

①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②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5.表面不平整

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产生的原因:

①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②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③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6.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主要是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产生的原因:

①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②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③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④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⑤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

防治措施:

①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

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②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多发易发,总体而言,其多由施工工艺不科学和施工管理不严格造成,从实际工程实践来看,为了杜绝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首先从施工管理的角度着手,在工程前期编制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尤其是针对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通病的专项方案,通过专项方案实施专项质量控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秀.浅谈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7).

[2]薛海斌.探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检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3).

[3]黄昊,徐一沣,师伟等.浅谈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止措施及处理方法[J].时代经贸,2011,(8):20.

上一篇: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下一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管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