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在心血管内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

时间:2022-06-15 12:03:29

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在心血管内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在心血管内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以提高心内科护理人员的技能。 方法 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科的学历为本科和专科的、资质3年以内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用德尔菲法设计的“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进行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观察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操作能力、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基本技能操作合格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留用率和离职率情况。 结果 经过规范化的护理培训后,新护士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操作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经考核后发现,基本技能考试合格率由上一年的78.9%上升到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临床工作能力;护士;在职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7-0116-03

心血管内科是一个专科性非常强的科室,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突发抢救机会多且不分昼夜,死亡率高;且在抢救过程中使用仪器较多,操作较为复杂,因而对护士的要求较高。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多种因素,加上科室的工作量大、工作辛苦导致护士流动性增强[1]。如何让护理人员有较好的理论知识、操作规范、科室留用率高以及降低护士的离职率是目前研究探讨的重点。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主要针对护理院校毕业生上岗前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培训,目前研究显示: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能够提高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2]。本研究对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科的学历为本科和专科的、资质3年内的护理人员30名进行规范化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科工作的3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所有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护龄小于3年,并能够坚持完成本次培训全部内容。30例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 ~28 岁,平均( 23.76±5.18) 岁,工作年限6个月~ 3 年,平均(1.81±1.10)年;文化程度:12 名(30.0%)为大专, 18名(70.0%)为本科。并与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相关情况(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文化程度构成上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临床评价表的设计及内容 本研究按照德尔菲法设计“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的要求进行相关设计,主要由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参与协调和设计。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3]: ①15项临床基本能力:一般入院的护理(包括危重Ⅰ、Ⅱ及常规护理)、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护患沟通、静脉置管护理、饮食护理、护理抢救程序、用药护理、预防压疮的护理、压疮护理、鼻饲的护理、出院护理;以及特殊的心内科护理,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术、无菌技术、吸氧和吸痰护理等;②对15项临床基本能力中的每项能力的培训与评价包括:自我评估、带教管理、考核评价三个递进环节。其中自我评估主要是看护理人员是否胜任心内科的护理工作,对心内科常见的护理操作存在的疑点等。带教管理由带教资格的护士对护士进行指导,并对每次的护理相关操作进行指导和点评。考评环节主要由副主任护士和主任护士改为科护士长进行定期的考评。

1.2.2 评价表的应用 定期培训:依据《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大纲》的要求,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基础知识、医疗技术和新的方法,掌握心血管内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提高护理人员的监护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以及护理科研能力,达到能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需求[4]。

具体操作:根据护士的资质及护士所具备的核心能力来设计临床护理实践。在护理人员通过模拟的技能训练合格后,由带教老师进行心血管内科的实际护理的运用。主要包括护理记录的书写、查房、内科常用仪器的操作、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护患的沟通等。

1.2.3 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理论课程评价: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即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5 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40名护理人员均参与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

年终综合考评:①理论考核内容包括:心血管病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护理论文撰写3 个方面,综合得分≥80 分且单项成绩≥60 分为合格,考核试卷采用百分制。②技能操作考核统一在我院护理培训中心进行,由高年资护士或护士长进行考核,按操作流程表进行逐一打分。③论文汇报采用幻灯汇报的形式,论文只用年终交一篇予护理部。

学员的自我评估采用调查问卷形式, 通过调查护士综合能力自评满意度,重点掌握学员培训前、后临床综合能力的改变。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年终基本考核情况比较

按照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要求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护理人员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人员离职率比较

按照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要求进行规范化培训后,护理人员离职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的比较

按照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要求进行规范化培训后,护理人员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较大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与其他的科室不同,面对的是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各种复杂仪器的使用以及繁琐的护理操作。护理人员不仅工作劳累,而且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不能有半点疏忽[5]。对于资质较浅的,尤其是刚入科的护理人员是一种角度的挑战。有研究报道,入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离职率和科室留用率较低、人员流动性大[6]。故如何提高心内科护士留用率,提高护理人员的胜任能力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培训准入资格、工作岗位设置、工资体系、资格认定标准与机构等方面尚无统一标准[7],科室护士任意调配,缺乏科室的统一标准。加上护理人员缺乏常规化、标准化、系统化培训,或进行的培训内容局限、方式简单,不能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我国专科护理的发展,使得护理难以向更高层次发展。

笔者科室采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对护理人员监护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以及护理科研能力进行评估。并采用德尔菲法参与的护理专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对一般入院的护理(包括危重、Ⅰ、Ⅱ及常规护理)、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护患沟通、静脉置管护理、饮食护理、护理抢救程序、用药护理、预防压疮的护理、压疮护理、鼻饲的护理、出院护理以及特殊的心内科护理,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术、无菌技术、吸氧和吸痰护理等进行考核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年终的各项考核制度来看,与同期上一年相比,基本理论知识考试合格率达100%,基本技能考试合格率达97.5%,显著高于上一年的84.2%和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心血管内科特殊的护理且患者病情较特殊,使得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造成护理人员的留用率及离职率增高[8]。采用规范化培训后,使护理工作人员掌握护理的基本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监护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及各项护理基本操作,使其工作有条理化、合理化,让护理工作者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适应了护理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劳累,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离职率。从本研究发现,与上一年离职率7.9%相比,无一例出现离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让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对一般入院的护理(包括危重、Ⅰ、Ⅱ及常规护理)、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护患沟通、静脉置管护理、饮食护理、护理抢救程序、用药护理、预防压疮的护理、压疮护理、鼻饲的护理、出院护理有更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自己的缺陷所在,提升临床护理能力、操作能力、护理程序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7 个方面能力;使得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大大提高,不再为繁重劳累的护理工作而抱怨。并且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尤其是刚入科的新护士,使得科室指导老师针对新手“独立完成”的项目进行一对一带教和跟进强化训练,让新手能够在短期内得到大的提高,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9]。本研究对两年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实施规范化培训后,护理人员满意度达100%,与同期上一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实施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不仅护理理论知识、临床基本技能知识得到了提高,而且护理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进步,让护士的工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展现[10]。

综上所述,使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新护士的临床基本护理能力和专业胜任度,为其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红叶. 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分析[J]. 医学信息,2010,23(4):1150-1152.

[2] 李继平,黄丹莉,魏毅. 规范化培训护士基础护理能力评价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885.

[3] 成翼娟,黄丹莉,李继平. 以能力为基础的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73-75.

[4] 徐翠荣,李国宏,任璐璐,等. 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43-344.

[5] 林海霞,石宝文. 心内科临床实习带教探讨[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2):223.

[6] 林爱玲,廖梅芳,梁惠儿,等. 规范化培训在提高CCU 护士急救能力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89.

[7] 黄海妹,黄金美,伍茜. 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在中医科实习同学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970-971.

[8] 秦洁,周丽娟,梁英,等. 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J]. 护理学报,2013,20(3):10-13.

[9] Foss GF,Janken JK,Langford DR,et al. Using professional specialty competencies to guide course development[J]. J Nurs Educ,2004,43(8):368-375.

[10] 周远秀, 李迎春. 心内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效果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64-65.

(收稿日期:2013-07-02)

上一篇: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 下一篇: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