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血糖达标及急性并发症的影响

时间:2022-09-09 01:49:33

综合性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血糖达标及急性并发症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血糖达标及急性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性心理护理,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的变化、血糖达标率和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随访8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和BDI评分均较前显著下降(P

[关键词] 糖尿病;抑郁症;综合性心理护理;血糖;急性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8-0109-03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科较常见的慢性心身性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抑郁症状较常见[1]。糖尿病伴随的抑郁症状可使患者处于长期应激状态,引起升糖激素水平升高或诱发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从而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治疗配合度下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异常上升[2]。近年来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予以系统护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状效果明显,但对患者血糖达标及急性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不一致[3,4]。本研究观察了综合性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血糖达标及急性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4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5];②均为2型糖尿病;③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1分。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②2型糖尿病伴有严重的并发症;③严重的心、肝、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资料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予以综合性心理护理,疗程均为8周。综合性心理护理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干预:与患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沟通,掌握患者的抑郁等负性心理,运用鼓励、心理疏导、安慰等心理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增强患者治疗的自信心。②认知干预:向患者介绍2型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纠正患者以往不正确的认知,建立患者主动认知模式。③饮食、运动和服药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遵循定时、定量进餐的方案,改变患者以往不良的饮食习惯,控制甜食和高脂肪的饮食。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适当体育运动;向患者介绍降糖药的用药原则、时间、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教会患者正确的胰岛素注射及贮存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的变化、血糖达标率和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3.1 抑郁状态的评定[6]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Beck抑郁问卷(BDI)评估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态。

1.3.2 血糖达标率的评价[7] 以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达标率评估血糖达标情况。FBG和2 hPG水平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以FBG≤6.1mmol/L、2 hPG≤8.0 mmol/L为完全达标;HbA1c水平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以HbA1c≤7.0%为完全达标。

1.3.3 急性并发症[8] 包括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态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和BDI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8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和BDI评分均较前显著下降(t=3.03、3.20、2.12、2.31,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随访8周后,护理干预组FBG、2 hPG和HbA1c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χ2=6.05、7.04、4.38,P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急性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干预组治疗期间急性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χ2=5.16,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需长期进行药物控制血糖,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9,10]。心理因素,特别是抑郁症状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康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糖尿病迄今还不可以根治,许多患者不能正确面对疾病,从而导致性格改变,敏感、固执及长期的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障碍,使患者的病情发生、发展甚至加重[11]。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既要选择合适的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患者的血糖,又要注意患者伴随的抑郁症状对患者病情及治疗的影响。因此,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12]。

近年来国内外就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的影响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及探讨,初步认为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血糖控制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13,14]。王平等[15]研究发现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更有利于患者血糖和血脂的控制,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邱忠霞等[16]研究发现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及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抗抑郁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能迅速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糖代谢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本研究结果发现随访8周后,护理干预组患者的HAMD和BDI评分下降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表明综合性心理护理治疗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研究还发现随访8周后,护理干预组FBG、2hPG和HbA1c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且护理干预组治疗期间急性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表明综合性心理护理治疗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可提高降糖药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减少患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总之,综合性心理护理治疗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降糖药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减少患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玲,王德全,任建民,等.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46-50.

[2] Surwith Rs,Van Tilburg MA,Zucker N,et al. Stress managemention proves long term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2,25(1):30-33.

[3] Chatzberg AF. New approaches to managing psychotic depression[J]. J Clin Psychtry,2003, 64(Suppl 1):19-23.

[4] Wang MY,Tsai PS,Chou KR,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icacy of non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for depression on glyca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ics[J]. Clin Nurs,2008,17(19):2524-2530.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08, 88(18):1227-1245.

[6] 刘彦君,宋晓菲,王爱红,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调查[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12(2):123-125.

[7] 陈晓玲. 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95-96.

[8] 蔡维云,柯涓,吴少珍.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急性并发症的效果[J]. 广东医学,2008,29(6):1063-1064.

[9] Lust rnan P,Griffith L,Freedland K,et al. Hux etine for depression in diabetes: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plaeebo-controlled tria1[J]. Diabetes Care,2000,23(5):618.

[10] Golden SH,Lazo M,Carnethon M,et al. Examining a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diabetes[J]. JAMA,2008, 299(23):2751.

[11] Egede L,Zheng D. Independe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national sample of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3,26(1):104-111.

[12] Nefs G,Pouwer F,Denollet J,et al. The cours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results from the diabetes,depression,type D personality zuidoost-brabant(DiaDDZoB)Study[J]. Diabetologia,2012,55(3):608.

[13] 杨桂菊,陈艾华,魏方艳,等. 心理干预对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9(24):25-27.

[14] 杨光艳,李静,闵清,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障碍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09,20(9):157-158.

[15] 王平,韩萍,张咏言,等.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患者糖皮质激素和糖脂代谢的影响[J]. 中华护理教育,2009,6(10):470-472.

[16] 邱忠霞,王涤非,马贺军. 抗抑郁及心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抑郁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6):456-457.

(收稿日期:2013-06-07)

上一篇:腹腔镜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剥除术后卵巢早衰1例 下一篇:2—MG早期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