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不同行业进出口的影响

时间:2022-06-14 09:19:34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不同行业进出口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的影响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自中国加入WTO后,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亦愈发激烈。在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压力的影响下,人民币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一方面,汇率变动引起货币的升值或者贬值,经过价格机制的作用会对进出口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另一方面,进出口厂商由于汇率变动带来汇率风险,将会改变其进出口决策,从而影响一国贸易。目前国内己有许多文献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和贸易收支的关系,但从汇率传递视角来分析两者关系的文献较少。因此,本文从汇率传递的角度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不同产业进出口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总体趋势

从2005年汇改启动到2011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1.35%,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1.16%,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0.34%。

2005年7月21日,中国将历时10年与美元挂钩的制度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外汇牌价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夜之间升值2.1%。2008年7月—2010年6月,随着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日益恶化,作为稳定中国经济的紧急措施,中国事实上将人民币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6.83元。2010年6月19日,我国又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承诺增强人民币交易的灵活性,事实上结束了两年来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制度,重新采取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总结这个阶段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大致分为三个时段:2005年7月21日—2008年6月19日,人民币汇率一路飙升;2008年6月19日—2010年6月19日,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2010年6月19日—2011年末,人民币汇率平稳升值。

以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为标志,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人民币不再钉住任何一种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国际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相互变动,客观上减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并使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其次,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加快发展作为人民币汇率生成基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参与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增加银行间市场交易模式,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丰富市场交易品种,增设人民币对外币的远期、掉期交易。再次,汇率浮动区间逐步扩大。出台顺应经常项目贸易平衡状况逐步变化的新举措,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汇率的浮动幅度由3‰到5‰、再到1%,欧元、日元和港币等非美元对人民币交易汇率的浮动幅度由1.5‰扩大至3‰。2012年4月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每日汇价的波动幅度从±0.5‰扩大到±1%,这一政策调整标志着人民币汇率走向真正的双向波动时代。今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会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将对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进入2012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平稳、预期稳定,人民币汇率趋向合理均衡水平。1月份贬值0.17%,2月份上涨0.31%,3月份贬值0.04%,4月份上涨0.31%,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双向波动,市场发挥了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由市场决定汇率。1-4月人民币汇率累计涨幅0.35%,4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787元,创汇改以来新高。

展望2012年后八个月及未来,由于全球多个重要国家将相继进入大选换届阶段,因此人民币汇率必将在经济面和政治面做出博弈,并择机波动。从国际收支来看,2011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为2.8%,低于国际公认警戒线,预计未来几年这个指标维持在3%以下。根据汇率“宏观均衡法”计算,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达到其中期稳定水平,即GDP的2.5%-4%之间时,人民币汇率处于均衡水平。从决定因素来看,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及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中国贸易出口已经实现了相对均衡的水平。2012年一季度中国贸易顺差仅为6.7亿美元,接近均衡水平。而且单月的外贸开始出现较大逆差,2月份的外贸逆差达到314.9亿美元。表明中国贸易进出口结构明显改善,人民币单边升值已经没有基础进出口因素的支撑。在利用外资上,2011年四季度开始出现外资大量流出中国,撤回本土以抵御欧债危机的影响。同时中国加大了对一般加工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政策限制,引导外资投入到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对外招商引资已经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以上表明市场力量多元博弈的结果已经不会出现人民币汇率趋势性的单边运行,而是短期内的波动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已经不大。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汇率变动主要通过影响一国物价水平来影响宏观经济。它首先会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继而传导到其他国内商品价格,改变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即需求量发生改变,从而均衡的供给量和供给价格也会变好,进而影响国际贸易。传统宏观经济学认为,在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下,汇率贬值会改善贸易条件,从而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但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汇率的完全价格传递。然而,国内许多经济现象表明,汇率变动并不会导致相应的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完全变动,即其价格传递是不完全的。因此汇率变动对一国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是有限的,从而其调节贸易收支的能力也是受到限制的。例如1985年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后,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但这并未改变两国之间巨大的贸易顺差。

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传递是不完全的,通货膨胀率、汇率波动率以及实质GDP显著影响其传递效应。由于不同产品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大小不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其贸易影响有所不同,并且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因此,从汇率传递不完全的角度来研究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时,笔者得到如下结论:

上一篇:发展“逆向物流”: 现代企业的新战略 下一篇:中国最新增持美国国债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