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与文学的生命互证

时间:2022-06-14 09:11:19

民族与文学的生命互证

摘 要: 《鄂伦春族文学研究》是一部知识丰富、论证谨严、史料翔实、视野开阔、方法创新、观念前卫的优秀学术著作,不仅从整体上勾勒鄂伦春族文学的发展线索与精神维度,而且从文本、个案等微观层面对之进行深入阐发,特别是著者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从多个层面解析鄂伦春族文学精神维度的理论诉求,使该向度的鄂伦春族文学研究达到新水平,为进一步相关研究拓展领域。

关键词: 《鄂伦春族文学研究》 王丙珍 鄂伦春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性格鲜明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源远流长的繁衍生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审美文化。鄂伦春族文学就是这种地域民族文化的感性显现与审美凝聚。包括两种媒介形式:一种是形式多样的古代口头文学,另一种是富于个性的当代书面文学,二者先后构成了鄂伦春族的审美文化主体,与该民族的生活文化紧密结合,生动地记录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生死歌哭与理想愿望,不仅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璀璨夺目的审美价值。如果说创作与研究构成了每种文学均衡发展的两翼的话,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积淀丰厚的鄂伦春族文学创作,鄂伦春族文学研究的相对薄弱与理论贫乏赫然彰显,这种不对称局面不仅不利于文学创作进一步发展与繁荣,反而严重制约鄂伦春族文学走出地域、走向全国的脚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丙珍等人新近出版的《鄂伦春族文学研究》一书就显得格外重要,该书以“整合”性的研究视域、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扎实的文献积累,对鄂伦春族文学的“历史、现实、人性有着独特洞悉与关怀”[1],将鄂伦春族文学研究提高到新水平,并为今后研究提供良好的学术范式。

一、“整合”性的研究视阈

首先,著者持有历史的、宏观的研究范式。《鄂伦春族文学研究》一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浓郁的历史感与宏观构架。可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加以把握。从纵向上看,该书用较大篇幅梳理了鄂伦春族、鄂伦春族文学与鄂伦春族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能够全面、系统地向读者呈现鄂伦春整个民族与文化的整体面貌,包括历史缘起、阶段特征与演进过程等,为本书问题提出与目标设定提供详尽背景材料。从横向上看,注重从多层面、多侧面、多角度开掘鄂伦春族文学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著者依次分析鄂伦春族文学的民族精神、传统习俗文化、文化、人生哲理、生态文化、审美精神等多个向度,将研究对象置于一个由文化和生命统摄的多层次互动的纵横交错的网络之中,让整个研究呈现出立体、有机、辩证的可贵品格。此外,这种关注横向联系的研究意图还表现在从全球化高度对这种少数民族文学所做的文化关怀与未来展望。对鄂伦春族文学而言,这是一个关乎未来命运的生死攸关的话题,作者不吝笔墨对这个向度上的跨文化认同问题给予富于建设性的探讨,并对全球化视域下民族文学创新与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该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在于研究方法多样性与跨学科性。任何文学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网络与文化系统之中,相比于其他文化形式,文学具有更强的文化包容性,它以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姿态显示自身的卓越存在。从理论上说,文学研究没有一套自身专属的批评方法,本身就是跨学科的,作为文学研究之一的鄂伦春族文学研究自然概莫能外。然而,作为一种具有更多历史原生态与人类本真性的民族文化类型,鄂伦春民族具有异常鲜明的习俗、宗教、生态、生存、性格等特征,所以,跨学科性不仅构成鄂伦春族文学创作,而且构成鄂伦春族文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在这个方面,作者自觉地认识到,以往研究“多以宗教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神话学、叙事学的记述和文化研究为主,少有与文化哲学、中国文学史、文艺美学、生态审美文化相结合的高层次理论研究”[2]。基于上述理论反思及力图完整把握研究对象精神维度的学术努力,著者将自己推向一个更开放、更多元的文化视野,不仅需要研究者熟稔大量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知识,更需要具有熟练驾驭多种批评方法的研究能力,而这无疑已作为本书的一个写作优点得到深入贯彻,尤其在把握“地域理念和现代意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3]等方面有着更精彩的呈现。

三、扎实的文献积累

该书是一部资料性极强的论著。几位著者均是该领域颇为资深的学者与专家,具有扎实的文化功底与厚实的学术积累,治学态度极为严谨,有着千淘万漉、精益求精的学术苛求,在史料、素材积累与处理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姑且不论以史料见长的相关章节,如“鄂伦春族概况”、“鄂伦春族文学及研究述评”、“鄂伦春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单就评析鄂伦春族文学某一精神维度的章节而言,文献、文本、文化三元互证的特征也是异常鲜明的。如阐述“鄂伦春族文学与鄂伦春族精神”的章节中,为了从作品角度证明鄂伦春民族具有勇敢精神、自由精神、无私精神与热爱自然精神等品质,作者提及近三十部传奇与故事,并以细读方式重点研讨了其中十余部,使其结论显得雄辩有力、水到渠成。又如“鄂伦春族文学与传统习俗文化”一章,著者辟出专节详细讨论了“民族语言与口头文学”、“姓氏起源与取名习俗”、“衣食住行的民间风俗”、“社交礼仪与伦理道德”、“:远古的幻想”,所论之处无不知识密集、资料宏富、引证翔实、考证精微、新意迭出。如谈到狩猎民族在出行方面的发明创造时,不仅一一列举了水上、雪上、陆地上林林总总的交通工具,还辅以史料、民俗、神话和传说等文化内容,凡此种种,无不大大增强论述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收到良好的解说效果。

综上所述,《鄂伦春族文学研究》是一部知识丰富、论证谨严、史料翔实、视野开阔、方法创新、观念前卫的优秀学术著作,不仅从整体上勾勒了鄂伦春族文学的发展线索与精神维度,而且从文本、个案等微观层面对之做出了细致解读,特别是著者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从多个层面解析鄂伦春族文学精神维度的理论诉求,使该向度的鄂伦春族文学研究达到新水平,为进一步相关研究拓展领域。

参考文献:

[1]黄大军.历史与现实的变奏――莫言剧作论[J].戏剧文学,2014(6).

[2]王丙珍,关小云,关红英.鄂伦春族文学研究[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4:33.

[3]林超然.高寒境遇里的文学致敬――黑龙江当代文学发展论略[J].文艺评论,2013(9).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的幼师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HYZC2014-8)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论小语言的符号化过程 下一篇: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