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技能实验班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06-14 07:53:50

高职院校高技能实验班培养模式探讨

摘 要 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渐显现,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毕业生职业技能素质低,缺少实践经验。本文提出的建立高职实验班,实行先调研再设置相应课程的理念,满足学生在学校期间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提升技能,解决了学习深度和广度相结合、学习与就业相适应的高技能实用人才模式的问题。

关键词 技能实验班 分层培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Vocational College Highly Skilled

Experimental Class Training Model

DIAO Zhigang

(Hua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0)

Abstract Vocational students appeared increasingly difficult employment issu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is the low quality of graduates of vocational skills, the lack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Establishment of experimental vocational cla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rst survey and then set the appropriate course of philosophy, to meet the students to accumulate more work experience during school and upgrade their skills to solv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learning, learning to adapt to the high employment, proposed solving skills and practical talents mode.

Key words skill experimental class; hierarchical training; teaching mode

1 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级技能型人才所占比例很小,年龄普遍偏大,尤其在某些领域,如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领域,严重制约着我国独立自主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从高校的就业形势来看,2013年是严重的就业困难季,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高职毕业生理论知识不扎实,业务技能不熟练,普遍缺少工作经验,不能满足企业对工作性质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上的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却严重短缺。

目前,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渠道有:一是企业对新进的员进行岗前培训,二是社会培训机构根据企业对技能的需求进行短期培训,三是通过高职院校进行正规的培养。前两种培训方式时间较短,掌握技能的深度不够,而在学校的学习是系统性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培养得较为扎实。

2 高技能实验班的主要目标

(1)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而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得以实现的。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还不平衡,长期以来其课程多以模仿本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深度,而忽视实践性和职业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得不到有效培养。高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还缺乏创新机制和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跟不上时展的步伐。通过实验班的组建与培养,紧跟企业的发展需求,逐步探索出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回到高职教育的本质上来。

(2)为全国技能大赛和全国各级电子设计竞赛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职业院校的各类技能大赛近几年开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近两三年来,比赛项目越来越丰富,参赛学生越来越多,各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越来越重视,现已形成“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技能大赛”的火热局面。同时技能大赛的成绩也从某种意义上成为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参赛学生大部分是创新实验室、第二课堂等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科目中选拔产生的,因此,建立技能型实验班,可以为各类大赛提供人才保障。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为全校学风建设提供示范作用。组建高技能型实验班,开设分层的教学体系及分解化的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协同完成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可以大大影响非实验班同学学习的兴趣。

(4)为学校招生宣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验班的组建,将大大提高学习气氛和提高应用技能,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在毕业就业中进入满意的单位,这势必会给学校的整体综合实力带来较大正面的影响,尢其在当前每年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把学校的特色展示给别人,这将为招生宣传提供一个很大的亮点。

(5)促进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来自升格前的中专学校,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刚毕业于高校的年轻教师,前者一般理论水平与综合素质偏低,后者大多数缺乏实践能力和职业训练。学科型教师占有较大比重,而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强“双师型”教师却严重不足,通过实验班的教学与锻练,可以大大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专业技能的提升。以教师提高带动学生技能提高,而这个载体就是实验班。

3 课程体系的探讨

办好实验班的一个主要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技能,使之在毕业后就能不经过企业的培训直接上岗,也就是在工作之前就获得工作经验,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经验呢?

实验班以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和实践,通过在校内选拔组建班级,确定人数,制定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特长和爱好,可以综合学习,也可以对某一项技能进行深入的学习,采用分层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在实验班的培养过程中,始终把和谐的班风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来抓,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也着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和不怕苦不怕累的职业精神,采用定期考核评价的方式,实现实验班和非实验成员的动态流动,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毕业后到企业实践,最后跟踪调查,实时反馈。

以电子信息类电子产品开发为例,通过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当前和以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深度和广度)要求,制定详细的课程训练的项目,如要开发一种嵌入式电子产品,在教师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以后,大致要经历以下步骤:电路设计-元件选型-绘制原理图和PCB图-电路板焊接与组装-软件设计-维护升级。每一步都包含若干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课程内容与之相对应,这样就可以以项目为载体,一步一步地来学习,如电路设计,它用到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因此,在做项目前,要重点的学习晶体管、运放、反馈、电源等的设计技术的理论知识和练习,更要大量的亲自焊接调试的练习,来积累经验。再比如软件设计,如果上操作系统的话,就要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如Linux)的内核移植,了解驱动程序的编写和应用程序的编写,对于驱动的掌握还要深入理解和应用底层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寄存器的设置。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实践练习,很多问题是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发现的,平时注重积累并及时总结,这是就是经验,企业的工作经验从哪里来,不就是从平时项目化中积累的吗?以上的每一步都包含很多课程及大量知识点,有些知识教材上分析得并不深入,这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或上网,因此,要在平时学习时把知识系统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当一个项目做完后,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这个项目本身的知识,还学到很多其它相关的知识,为做别的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关于分层学习的问题,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学会整个项目开发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能独立完成,这是一个真正的硬件工程师的培养标准,而对于有些学生,他可能对某一环节或科目有相当大的兴趣,如只对绘制线路板图或只对软件编程感兴趣,那么可以集中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功底。实验班采用定期考核,班级成员可采用流动机制,实行能进能出,以企业反馈来动态调节上课项目,如此,将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敬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探讨.理论与实践,2007.7.

[2] 王文槿.终身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潮对课程模式的影响[J].中国职业教技术育,2009.

[3] 张劲松,郑国齐.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才智,2012.8.

[4] 王卓.国内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比较研究与借鉴.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

上一篇:高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商务英语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