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和优化城市步行导视系统中的地图设计

时间:2022-06-14 09:38:50

改善和优化城市步行导视系统中的地图设计

摘要:本文从“人性化”出发,在借鉴国外成功设计经验的基础上,为改善优化城市空间步行导视系统中的地图提供较为科学和专业的参考。

关键词:步行;导视系统;地图;认知地图;设计

步行,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及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疯狂地扩张,当我们行走在陌生的城市中,面对错综复杂的街道,必然会出现“我在哪里?”、“我如何往那里去?”的困惑。这时,往往需要借助导视系统来进行路线的辨识。地图,作为传递空间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导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导视系统中仍然保持着最前沿的地位,因此,关注城市步行导视系统中的地图设计十分必要。

根据环境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行人对城市空间最直接的认识来自于地图,并且在地图的作用下,行人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对陌生环境的认知地图,认知地图是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熟悉周围环境,也能让我们寻找快捷方式和环境资源,简单地来说,认知地图就是人们“头脑中的地图”。因此,以地图作为城市空间步行导视系统的基础,能让行人清楚地获取自身方位与目标方位的空间关系,从而迅速地选择路线并最终完成寻路行为。但是,由于认知地图属于大脑的认知构架,不同的人对于环境的认知能力也有所不同。那么,如何能使地图清晰、高效地传递空间信息,并帮助我们在陌生环境下更好地建立认知地图呢?

标准地图在绘制时,设计师主要考虑的是其使用的通用性和统一性,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理解,然而,在寻路时,使用者的认知地图与标准地图其实并不吻合。观察一下城市导视标识牌上的地图,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地图的参照方向都是以地球为标准进行绘制的,也就是说,无论你身在何处,面对何方,眼前导视标识牌上提供的地图,它的方向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在寻路之前,人们的大脑首先会对地图的方向做出调整,使它与自身的寻路方向达成一致。由美国纽约市交通部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有三分之一的纽约人不知道如何找到“北方”这一方位,很显然,将地球作为参照物,极大地影响了地图传递空间信息的效率,致使设计师在设计城市步行导视系统中的地图时,需要简化行人对方位的思考过程,将以地球为参照方位转换为以自我为参照方位。

在英国,一项名为“易读伦敦”的庞大的寻路实验正在进行中,该项目旨在巩固伦敦居民“头脑中的地图”,意图把伦敦人从地铁中吸引出来。以自我为参照方位的地图在这个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管你行走到伦敦的哪个位置,只要看到导视标识牌上的地图,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北”,因为地图的方向始终与你面对的方向保持一致。这种地图称之为Heads up Mapping,它被西方的信息设计师们认为是当前更直观、易读、友好的导航设备。可见,在城市步行导视系统中,改变地图方位的参照物更易于行人导航城市的街道。

标准地图与认知地图除了在方向上的不吻合,在描绘的方式上也存在极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标准地图通常会将扭曲的街道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然而,人的大脑在建立认知地图时,却将那些“曲线”简化成了“直线”。伦敦是公认的世界上最让人找不到方向的城市,在启动“易读伦敦”项目之前,有研究者发现多数伦敦居民头脑中的这座城市直接取自哈利・贝克在1931年设计的地铁交通图。这张地铁交通图堪称是现代图形设计的经典,复杂的街道和蜿蜒的泰晤士河在他的设计下,变成了一系列平行直线,拐角处呈90度或45度,用地理学家的话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伦敦,可人们每天依然以它为向导,做出成千上万个决定。

凯文・林奇在《城市图像》里提到,城市由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组成,我们越能把这些组成部分放进一张完整的“头脑地图”,就越能抓住一个城市的精髓,城市也越易读。在WalkNYC项目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五角公司利用这一点设计的地图是多么的井然有序。起初,设计师们研究和观察热门目的地、主要的步行路线以及邻近地区的决策关键点,然后再给城市街道命名并配以编号,整合区域结构,将其以几何块状的形式在地图上整齐排列,合并角度混乱的交叉路口,规划成街道网络,极简的风格再搭配上合适的字体、图标及色彩,构成了WalkNYC导视系统中地图的基本框架。

另外,个性鲜明的区域、节点和地标,在大脑构建认知地图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强化记忆力作用。Bath城市导视系统中的地图通过二维和三维两个层次来表现,带有透视的地标建筑“屹立”在地图上,与俯视视角的平面区域连接起来,通过“强调”进一步巩固城市模型在大脑中的建立。

除此之外,人们在寻路过程中的另外一个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关注。AIG信息设计研究所一份关于导视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的行人更加倾向于使用时间来描述“点―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只有5%的行人能正确感知实际的路程并且在800米的范围内抵达目的地。人们对路程信息的感知缺失,很容易造成对出行方式选择的误判,用时间单位代替路程单位来描述实际距离,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点。

“易读伦敦”的城市导视系统地图,不仅将距离要素转换成用时间要素来表达,同时,还设定了两个范围的地图来辅助行人更全面地分析周围环境。一个是以15分钟作为路程圈的区域规划地图,它的作用是让行人大致清楚在此路程圈内各个“城市要素”的连接关系,以此来选择正确的步行路线,另一个是以5分钟作为路程圈的地点寻找地图,目的在于明确最近的重要节点或抵达地。通过这两个路程圈的设定,可以增强人们对就近区域的印象,进一步降低对出行方式选择的误判。

城市步行导视系统中的地图最终要通过整个系统的运作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用和价值。正如“易读伦敦”设想的那样,通过改进城市步行导视系统,将赋予人们迷路的自信,让我们能在陌生的城市里幸福地行走。(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简・维索基・欧格雷迪,郭译.《信息设计》[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2]凯文・林奇,方益萍等译.《城市意象》[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耿军.《城市公共空间步行导视系统研究》[D]. 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3.

[4]David Gibson. The Wayfinding Handbook―Information Design for Public Places[M].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2009.

[5]Applied Information Group. A wayfinding study [R]. Transport for London, 2006.

[6]Applied Information Group. Legible London System Architecture[R]. Transport for London, 2010.

上一篇:略晰弗洛姆的“逃避机制” 下一篇:浅谈淮安大桥侧向限位支座更换监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