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14 04:43:14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具备的最根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一、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孩子独立自信的养成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纽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父母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幼儿学会了自理,能增进师生的感情

为了让幼儿学会自己穿鞋子,我设计了“穿鞋比赛”的游戏。孩子喜欢有成人参与游戏,尤其喜欢和老师做游戏。在游戏中你和他不再是师生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同伴关系。这样的关系有利于放松他的心情,使他能自由自在地练习穿鞋子。赢了很有成就感,还会叫你跟他比,他会为此感到自豪;输了他会不服气,要求再来。这样的游戏对于老师和幼儿来说是获得了双赢,既让幼儿学会了自强,又增进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孩子要放手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把幼儿的自理能力从一件件小事中培养起来。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真正让幼儿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小班幼儿喜欢游戏,我们可采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妈妈要和宝宝比赛,看看谁把脸洗得又快又干净。”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边示范边讲解洗脸、洗手的顺序,从而从游戏中学会了洗脸、洗手。

四、让孩子学习劳动,从小培养劳动的好习惯

有些父母认为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劳动呢?还是自己来做吧!其实从小让孩子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教育,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勤劳习惯。如当父母回家了,为他们拿拖鞋;父母在扫地、洗衣时,可以帮忙拿簸箕、肥皂之类的东西。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我们父母可以及时的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谢谢”“你真棒”。孩子听到赞扬的话语后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家长和教师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朝鲜族幼儿园)

上一篇:有效开展操作型数学实践活动 下一篇:提高中职生数学课堂效率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