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反思的事情

时间:2022-09-04 12:23:41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反思的事情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可以说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地转变了自身的教学观念,并且不断地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但是个别学校和教师从中也暴露了一些本质上的问题,比如说一些教师为了单纯地应付新课程的要求,仅仅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合作而合作等等,这种虚伪的教学反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抑制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直接地影响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情景表面化

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情景过于表面化的现象,比如说教师设计一些不合适、不合理的情景,或者是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及思考等等,以至于课堂的教学最终走进了误区。比如说在人教版数学八(下)§19.3的梯形教学片断中,有的教师在引入梯形的概念以后,紧接着就设计了这样的情景:让学生一起研究等腰梯形的相关性质,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等腰梯形的性质。这些情景从表面上看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起码也说明了这样的情景设计属于没有经过深层次考虑的,要知道初中生学习数学必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整体认知的活动,这当中就包括对于所学内容的优选能力,而优选能力不仅仅只是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更是今后高素质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过于表面化,只会抑制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抑制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抑制学生的深入性。

二、过分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忽视形式中的实质成分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而未曾留意到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是否均等参与的现象,掩盖不了少数学生撑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事实。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研究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片面地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就会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未能进行全面的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又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已经停止了。

三、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培养学生反思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说明了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对学生而言,每次学习仅是一次经历,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个教师都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使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活动都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积极的反思,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使每一位学生的非智力水平都能在有效的智力活动中得到更健康、和谐地发展,进而达到素质的综合提高。

正是因为以上情况,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将观念与行动紧密融合在一起,从本质上使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积极地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兴趣,努力克服以上问题,其目的就是要使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打造优质的、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学到知识、学到经验。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

上一篇:培养语文教师的四个能力 下一篇:摒弃庞杂,化繁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