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质检起底

时间:2022-06-14 03:25:23

白酒质检起底

塑化剂危机已让整个白酒业感到了危机。

11月24日,在一个财富高层论坛上,泸州老窖总裁张良拿着一份国家检测报告,高调宣布泸州老窖的白酒没有质量问题,“泸州老窖所有酒都是检测合格的,绝对没有塑化剂。”

泸州老窖并没有透露所谓的“国家检测报告”的具体来源。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国标缺失以及中酒协在塑化剂问题上讳莫如深的态度,则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

在塑化剂超标被曝光之前,白酒业质检是如何进行的?一些白酒企业在质量检测方面是否有着“特殊待遇”?又有哪些机构在负责这些检测?

江苏一家酒企的高层人士向时代周报坦言,“目前,白酒业的质监管理存在着一个执法上的真空地带。多头管理,有时候就等于没人管。所以,具体质监管理上存在着交叉和模糊的领域。”

一位接近国家质检总局的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则透露,“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经启动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标准的制定,很可能在明年出台,而DBP最大残留量的限值有可能掐在0.6mg/kg。”

“重叠”的两套标准

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是典型的分段监管模式,生产环节由质监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由工商部门负责,餐饮环节则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就同一食品而言,根据食品卫生法,有食品卫生标准,主管部门是卫生部。根据产品质量法,有产品质量标准,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

“白酒的质监管理存在着一个执法上的真空地带。多头管理,有时候就等于没人管。所以,具体质检管理上存在着交叉和模糊的领域。”江苏一家酒企的高层人士告诉时代周报。

按照标准的适用范围,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具体到白酒业的质量标准,则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两类。

国家标准由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定(编制计划、组织起草、统一审批、编号、)。具体到白酒行业,2008年,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了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于当年11月1日实施。

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适用。2008年4月,中国酒业协会委托国家相关检测机构用的检测方法是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该标准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于2009年6月1日开始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质检系统还是中国酒业协会用的两套标准,都不是为白酒“量身定做”。由此,白酒的塑化剂检测,一直在用食品参照物的标杆。

“这两套标准都有效,具有同等效力。”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主任、国家FDA保健食品审评中心评审专家厉曙光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今年7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这两套标准都具有国家强制性,其间矛盾显而易见,企业苦不堪言。因为不是一个部门制定的,互相不通气,在安全指标这一共同指标上,比如,同一食品测定铅含量,若按这个标准是合格,按那个标准就不合格了。”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勇透露,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早就委托相关部门启动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标准的制定。但目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尚未公布进展情况。

部分地区或存质检真空地带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做好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期满换证工作的通知》(国质检食监〔2006〕428号,下称“通知”)的要求,白酒产品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核查员必须获得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国家注册审查员资格。

一般情况下,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工作机构为该地区酒类产品质监部门,白酒的年报抽查工作也相应地由该部门承担。

接近质检部门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按照正常的流程,白酒出厂上市流通前,需要质检部门的检验,合格才能销售。

“检验针对批次而言,同样产品一个班或一个酒罐的酒,随机取样,化验检验。只要产品的生产日期、产品名称、酒度、容量等信息,与检验报告相符,有效期无限长,因为白酒没有保质期。但质监局的检测部门,只对样品负责。”

此外,质检部门一般不会定期到酒企抽查,但会根据白酒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或者升级改造,比如“换包装了,换容量了,就必须到质检部门备案”。

浙江省质检局一位人士告诉时代周报,按照质检部门的规定,白酒企业的产品改良或者变更,都必须以新产品的名义统一备案,所有的质检指标都必须复检。

比如,质检部门会做出部分酒类产品标签标识规范的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饮料酒必须标注酒名、配料表、酒精度、净含量、制造者(经销者)名称和地址、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产品标准号与质量等级等。

事实上,在有的抽查中,会有部分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主要是“未标注产品质量等级、产品名称不规范、未标明生产厂址等”。

至于质检部门的抽检,“一般都是有消费者投诉,或者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质检部门才会去白酒企业抽检,一般情况下,现在抽检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前述浙江省质监局人士称。

在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看来,质检部门很难对所有食品添加剂都进行详细检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相关部门下发行政命令,“比如说对所有的白酒,不管是市场上卖的,还是没有出库的,都要进行检测,看看含不含塑化剂。查清楚后,看有没有必要列出强制性检测的目录,只要查出,不管是什么带出来的,不管是管道还是包装,只要超标,就要对企业进行相应处罚。经过整顿后,可以将强制性检测改成抽检,最终的目的是要取消这个检测。”

正常情况下,酒企每年都要送样品到质监局检测,“供质监部门检查的样品我们都是专门制作的,这些样品代表我们可以生产出完全符合要求的合格产品,但不能保证所有市场流通的产品都没问题。”江苏一家酒企的高层人士告诉时代周报。

在董金狮看来,“质检部门抽检合格的产品,并不代表市场流通的产品就一定合格。如果质监局去实际的流通市场上抽查,合格率可能没那么高。”

目前,国内白酒企业自身的质量控制一般为两级控制,即感官评定与气相色谱分析。感官评定是评酒员凭眼观、嘴品、鼻子闻等感官手段对酒体质量进行评价。气象色谱分析,则是利用气相色谱仪进行白酒检测,能够快速检测白酒的主体成分构成。

在本世纪初,白酒行业曾存在着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一些酒企在做宣传时,曾称自己是“国家免检产品”。理论而言,如果一家企业某种产品获得了免检资格后,在免检有效期内,各级政府部门不会对其进行质量监督检查。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逐日显现,2008年,质检总局特别公告,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相关企业要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

尽管白酒企业已不再具备免检资质,但为了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一些白酒企业仍会花费巨资去搞各种各样的质量证明,“如质检部门的信得过品牌,消费者协会的推荐品牌,地方工商部门的著名品牌,保险公司的质量担保,以及质量认证体系等,这些荣誉和证书到手后,就成了广告和各种场合宣传的核心内容。”一位白酒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

“部分二三线品牌的白酒企业,由于近两年的市场需求猛增,产能释放较大,管理也变得粗放,质量问题因此埋下隐患。”前述业内人士分析。

“一些成长性品牌,在质检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白酒企业占据了当地很大的税收收入,地方政府一般都会选择扶持白酒企业发展,相关部门也会有所照顾。”前述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小的白酒企业,甚至会存在先生产产品,然后再由质检部门出具证书的可能。

新标准或明年出台

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塑化剂类物质的限量标准。

一位常年制定标准的专家告诉记者,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其实是一个妥协的过程。小企业希望把标准定得越低越好,大企业需要把标准提得高一些,以便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江南大学副校长、中国第一个白酒博士徐岩认为,目前国家没有针对酒类的标准来规定塑化剂的指标限和检测的标准方法,都是采用针对食品的摄入量进行推算其安全量,加上检测方法准确性和可比性的难度,应该客观、理性地分析出现的问题。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8月20日的一份名为《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中显示,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这意味着,质检总局检测出酒鬼酒的DBP成分为1.04mg/kg,并非为所有白酒企业中的最高值。

“目前,全国有5000多家第三方的质检机构,其中大约60家是具备国家资质的质检机构。”一位接近国家质检总局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目前,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正在做相关的检测,在2013年有可能出台有关白酒的塑化剂最大残留量的相关标准。

该人士坦言,让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就是评估结果如何与社会沟通。作为权威的专业机构,的结果是有说服力的,但食品安全领域复杂而专业的知识构成,如果不能准确、有效地传递,就容易造成社会误解。

“到底塑化剂含量的线掐在哪里适合?目前台湾地区内部试行的含量标准是0.6mg/kg。我们也可能把线掐在0.6mg/kg,这样80%以上的白酒企业应该都能达标。”该人士说。

该人士认为,具体标准仍会听取白酒行业的意见。今年7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起草某些标准需要企业参与,因为企业不仅最了解生产情况,也是标准的执行者。

“如果一套标准出台后,超过50%的样品不合格,那这套标准还有何意义?在整个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只参加起草,并不参与评审和最后的卫生部行政审查。”陈君石称。

全行业整改

在酒鬼酒被勒令整改的同时,质检总局已要求对全国白酒企业进行排查。

11月26日,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召集四川主要白酒生产企业,专题调研白酒塑化剂问题。

四川省酿酒研究所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有一个设想,由政府和协会旗下的企业出资,由白酒技术研究所牵头,做白酒前沿课题的公共研究,包括质检分析、酿酒工艺监控等,最终共享。“从技术的角度,尽量让酒不接触塑料。”

河南省质监局日前则《强化白酒生产企业监管措施说明》。该说明显示,目前各级质检部门已在该省范围内开启对白酒生产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

其中,排查内容覆盖进货查验、过程控制、原辅料、添加剂、接触材料及可能对产品造成污染的各个重点环节,“是否添加非食用物质”成原则线。

山西省商务厅一位人士告诉时代周报,11月20日至12月31日,山西省11地市的商务局已组成4个检查组,通过异地抽查的形式,对山西的酒类市场进行集中检查。

江苏一家酒厂的人士则告诉时代周报,自酒鬼酒出事后,该酒企就立刻把旗下的几个重要品牌送到质检总局复检。

“过去,塑化剂一直不是质检部门的工作重点,以后不得不充分重视了。”江苏酒厂的一位人士如是告诉时代周报。

上一篇:开征房产税须信息透明、公众监督 下一篇:温州谋建本地券商 浙商证券成近水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