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6-14 02:02:25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

[中图分类号]R54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149-01

近年来,冠心病(CHD)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作率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动态心电图(DCG)是监测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对SMI更有其独到之处,它可以记录患者在日常活动、休息或睡眠状态下心电变化情况,主要价值是用以发现并记录在通常短暂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126例CHD患者行24 h DCG监测,以分析SMI发作特点,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CHD患者126例(CHD诊断符合1997年国际心脏学及WHO诊断标准),其中,男性87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5岁,全部病例排除、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肌病、贫血、药物等影响ST段改变的因素。

1.2 方法

采用美国康泰医学TLC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作24 h全信息连续记录,受检者详细记录生活日记和相关症状,微机分析,人工判断,观察ST-T改变与对应生活状态的关系及是否伴胸闷、胸痛、心绞痛等症状。

1.3 诊断标准

DCG采用“3个1”标准:①在J点后80 ms处测量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 mm,原有ST段下降,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1 mm;②ST段改变持续1 min以上;③两次缺血性ST段改变间隔1 min以上[1]。

2结果

本组CHD患者126例,检出SMI 95例,其阳性率为75.3%,SMI发作1 030阵次,每例发作1~26次,平均5次,ST段降低幅度0.1~0.3 mV。SMI可于任何时间发作,以上午6~12时发作最多,夜间0~6时发作最少。126例中检出心律失常112例,其中,室性早搏最多见,为98例,成对室性早搏9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室上性早搏90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0例,窦性停搏5例。

3讨论

SMI是CHD患者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是CHD的一个重要临床类型,有学者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当缺血程度轻,某一小的分支冠状动脉病变;或某一大的分支病变,侧支循环发达者,心肌缺血面积小,持续时间短暂,疼痛刺激较弱,未能引起心绞痛。②由于神经系统的损害,疼痛报警系统失灵,疼痛传至大脑皮质径路发生障碍。③疼痛阈值升高。④心肌顿抑,即局部心肌灌注减少,对缺血的调节反应和代谢明显减低,降低了缺血的频率,表现为SMI[1]。

在24 h中,SMI发作以上午6~12时发作最多,在夜间0~6时发作最少,节律变化与心率呈正相关,此时间段与心肌梗死的发病和CHD猝死的发生呈并行关系,在日常活动中大部分患者(约75%)心肌缺血发作于轻体力劳动和脑力活动时。

SMI发作以上午最多见,可能是由于清晨醒后活动,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血小板凝集增加,引起心肌耗氧量及冠状动脉张力增加,而使血管内径变小,供氧减少所致。SMI伴发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最多见,可能是由于SMI患者区域性血流障碍,导致复极不一致,易形成折返[2]。

SMI是CHD的最常见表现,其发作直接可使心肌梗死和心原性猝死的发生率增加,由于其无心绞痛等表现,易被患者忽视,而DCG能够昼夜24 h连续监测心脏电生理情况,及时记录心脏异常电活动,因此,应重视对CHD患者行DCG监测,做到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降低猝死率。

[参考文献]

[1]卢喜烈. 冠心病心电图[M].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62-64.

[2]郭继鸿, 张萍. 动态心电图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630-632.

(收稿日期:2007-12-26)

上一篇:胎儿畸形的B型超声诊断及病例分析 下一篇: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探讨(附15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