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前膜形成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14 11:25:22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前膜形成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前膜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90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人工植入术后晶状体前膜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膜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结果:膜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原因为炎症反应及易患因素。290眼经治疗,2眼人工晶状体残留岛状膜状物,其余病例前膜均在10 d内吸收。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前膜形成是人工晶状体术后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时有效的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手术

[中图分类号]R77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150-01

人工晶状体术后前房纤维渗出,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对恢复视力意义重大。现总结我院2000~2006年以来,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产生前膜的病例,对前膜形成的原因、易患因素及治疗等进行讨论,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0~2006年我院共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79例290眼,其中,男180眼,女110眼,前膜28眼,占9.7%。老年性白内障3眼,占1.5%(3/200);并发性白内障8眼,占17%(8/47);外伤性白内障10眼,占40%(10/25);白内障继发青光眼6眼,占60%(6/10);先天性白内障1眼,占12.5%(1/8)。前膜出现在2 d内的18眼,3~5 d的10眼。手术方法:术前常规抗生素点眼。术式为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开罐式或CCC撕囊,驱赶法或全套娩核,黏弹剂为玻璃酸钠,人工晶状体为PMMA三体式,爱尔康、眼力健一体式人工晶状体,术后酌情使用抗生素、甘露醇及皮质类固醇激类。

1.2病例选择标准

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见膜状物,参照Miyaki分级法[1]分为:Ⅰ级,人工晶状体表面有少量渗出,丝状纤维膜样物;Ⅱ级,人工晶状体表面有片状严重纤维膜样物覆盖2/3以上瞳孔区。本组Ⅰ级膜10眼占35.7%,Ⅱ级膜18眼占64.3%。

1.3治疗方法

术后若发现明显的房水闪辉及前房纤维蛋白渗出性反应,即给予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若出现人工晶状体前纤维性薄膜则隔日加注射。加5-氟尿嘧啶0.2 ml半球后注射。局部滴用皮质类固醇眼液。美多丽-P散瞳。若膜较厚不易拉开,人工晶状正则可用阿托品眼液散瞳甚或结膜下注射扩瞳合剂,使膜与瞳孔缘分离。严重者可全身静滴地塞米松5~10 mg。

2结果

本组290眼中,共发生人工晶状体前膜28眼,平均发生率为9.6%,其中,外伤性10眼(40%)、并发性白内障8眼(17%)术后产生人工晶状体前膜,均高于平均发生率。经治疗,2例人工晶状体前残留岛状膜状物,其余病例前膜均在10 d内吸收。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3讨论

3.1形成原因

人工晶状体术后晶状体前膜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复杂的病理过程,一般认为该膜是一种异物反应膜[2]。主要原因是眼内纤维蛋白刺激色素上皮向纤维细胞转变。炎症反应造成血-房水屏障严重破坏,前房内纤维蛋白渗出,也可做为细胞增殖和收缩的支架,纤维蛋白还可直接沉积于人工晶状体表面形成纤维蛋白膜。该膜与患者的年龄,手术的机械刺激,术中囊膜、皮质残留的多少,以及机体对于不同人工晶状体材料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3.2易患因素

本组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术后的人工晶状体前膜发生率较高。外伤多为年轻人,年轻力壮者机体免疫能力强反应重,前房渗出增多。外伤已引起血-房水屏障的破坏,手术加重了破坏的程度,使前房内纤维蛋白渗出增多。糖尿病及长期葡萄膜炎的患者,其角膜内皮功能相对较差,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术前血-房水屏障异常已经存在,手术创伤使其进一步加重,从而增加了术后产生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可能性。

3.3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①皮质类固醇的应用。人工晶状体前膜作为一种炎症反应产物,由纤维蛋白渗出,细胞和色素在人工晶状体表面沉积而成,故首先应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房水屏障功能恢复。可局部滴用、结膜下注射和全身静滴。②散瞳。当膜与瞳孔缘无法分离时则使用强力散瞳剂,拉开前膜所形成的纤维支架,利于前膜的吸收,并防止虹膜后黏、瞳孔闭锁而导致继发性青光眼丧失视力的严重后果。③使用5-氟尿嘧啶注射液,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④对于无法吸收影响视力的前膜可行YAG激光切除或手术切除,以提高视力。

3.4如何减少前膜的发生

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前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葡萄膜炎引起的白内障不应在活动期手术,外伤性白内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控制好炎症反应,一定程度上修复血-房水屏障后再手术。术中操作轻柔,充分止血避免前房内残留凝血块,尽量少触及虹膜以免色素播散加重炎症反应或沉积在人工晶状体表面,注意保护角膜内皮,尽可能避免前囊膜或皮质残留。使用质量较好的灌注液及黏弹剂,且可选用肝素处理的人工晶状体,特别是对于年轻人、外伤性白内障及并发性白内障。据研究,肝素处理人工晶状体可减少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在表面的吸附[3],从而减少前膜发生的可能性。术后有明显前房反应者,应积极局部使用激素和扩瞳剂,必要时加半球后注射5-氟尿嘧啶注射液。

[参考文献]

[1]Miyake K,Karkubo K,Miyake Y,et al.Pupillary fibrin membeane-A frequent early complication after posterior chamber lens implantation in Japan[J].Ophthalmol,1989,96:1228-1233.

[2]Wolter JR,Suqar A,Meyer RF.Reactive membranes on postenior chamber lons implants[J].Ophthalmic Surg,1985,16:699-702.

[3]Versura P,Maltarello MC,Fotana L, et al.Ultra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ing reduced cell adhesion on heparin-surface-modified intraocular lenses[J].Ophehalmic Res,1991,23:1-11.

(收稿日期:2008-01-02)

上一篇:乌司他汀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观察 下一篇:婴幼儿急疹12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