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种鸭蛋孵化率的关键措施

时间:2022-06-14 01:32:14

提高种鸭蛋孵化率的关键措施

摘要:为提高种鸭蛋的孵化率,除了规范种蛋入孵后的孵化操作外,还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种鸭的环境卫生与饲养管理,严格种蛋挑选、消毒、贮存等各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种鸭蛋;孵化率;关键措施

中图分类号:S83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08)07-0009-01

当前,随着鸭饲养规模的日益壮大,市场对种鸭蛋的孵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孵化场要想取得优秀的孵化成绩,主要工作应落实在孵化率的提高上,而欲提高种鸭蛋的孵化率,除了规范种蛋人孵后的孵化操作外,更应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对人孵前种蛋来源的选择和种蛋的管理,严格对孵化前后各个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的控制。

1 加强种鸭饲养。确保种蛋质量

“好种出好苗”,种鸭蛋的受精率与孵化率都和遗传关系紧密,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完全从种蛋中获取,只有高产、健康、优良的种鸭才能产出优质的种蛋。

1.1 强化环境卫生管理

倘若因为环境卫生管理不善,导致种鸭感染各种病菌,其产出种蛋的孵化率和健雏率势必会受到很多影响,因此加强日常的卫生管理。做好防疫消毒计划,防止种鸭常见病(如输卵管炎、大肠杆菌病等)的发生,是确保日后科蛋人孵获取良好孵化成绩的重要途径。

1.2 保持种鸭营养平衡

试验表明,种鸭基础日粮中蛋白质、能量等营养元素的不足,会直接导致胚胎在孵化中后期死亡率的升高,尤其是日粮中维生素、矿物元素的缺乏对于孵化效果影响更大。故严格按照种鸭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养,保证种鸭有足量、全价的营养供应是提高种蛋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1.3 抓好种鸭饲养管理

日常的种鸭饲养过程中注意种鸭的健康状况、年龄老化及公母比例等问题。一般种公鸭利用1年即可淘汰,种母鸭的利用年限在2~3年为宜;种公鸭与种母鸭的搭配比例,随品种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肉用型鸭1:5~8,蛋用型鸭为1:20,并可根据受精率高低对此参考比例适当调整。

2 严格种蛋管理,保证入孵种蛋品质

种蛋质量的优劣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把握好种蛋入孵前的各个管理环节,确保人孵种蛋品质。

2.1 种鸭蛋龄

青年种鸭比老年种鸭所产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高,此后种蛋孵化率随种鸭日龄增长而下降。但刚开产种鸭产的蛋由于双黄蛋等畸形蛋较多,孵化率低。雏鸭活力差,所以不宜孵化,故一般选择7~13月龄的种鸭产下的种蛋入孵为最佳。

2.2 及时捡蛋

受种鸭饲养环境条件影响,种蛋蛋壳表面细菌数量会随时间的延长而迅速繁殖;另外温度变化也是影响种蛋质量的重要因素,刚产的种蛋若不能及时用合适的温度保存的话。将会严重影响种蛋的质量。必须要做到勤捡蛋,捡蛋次数取决于季节、气候条件及产蛋箱的设计方式。

2.3 严格选蛋

研究发现,因为前期胚胎感温和后期胚胎散温不良等原因。家禽种蛋的孵化率会随着蛋重的增大而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以此宜挑选重量在80~110g种蛋人孵。另外。选蛋时除挑出畸形蛋、钢皮蛋、沙壳蛋、裂纹蛋等不合格蛋外,还可利用照蛋器将螺纹蛋、腰室蛋、无室蛋、血斑蛋等一起挑出。

2.4 种蛋消毒

种蛋消毒非常重要,有条件的应在捡蛋后就立即消毒一次;在进行种蛋入库前的消毒时,注意消毒方法、时间和消毒药的选用;种鸭蛋人孵前,最好再做一次洗蛋消毒,以彻底除去种蛋表面的脏物、胶护膜和病原微生物,从而提高种鸭蛋的孵化率、健雏率。

2.5 合理贮存

实践证明,刚产的种蛋立即入孵并不能达到最好的孵化成绩,故在入孵前要经过短期的贮存,以促使种蛋内部稠蛋白稀释,便于孵化中蛋白液化。释放胚胎养分,但贮存期夏天一般不超过3d,冬天不超过9d。种蛋保存温度宜控制在15~18℃,湿度在70%~80%。

2.6 其他

种蛋码盘时,蛋体应适度倾斜;种蛋预温时,可采用逐级预温或风冷预温等措施解决种蛋“出汗”现象:种蛋贮存期较长,应注意每天1~2次的翻蛋;种蛋运输时,要避免雨淋日晒和剧烈震动,禁止与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物接触。

3 规范孵化操作,创造优良孵化条件

主要从孵化场卫生和孵化的条件如温度、通风、凉蛋等方面人手,高度重视种蛋孵化的前、后两个关键时期,尽可能地创造最佳的孵化条件。

3.1 搞好孵化环境卫生

孵化前,预先做好整个孵化场包括孵化器等设施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孵化过程中,除了维持日常环境卫生外,还要注意保持孵化车间空气的正常流动和新鲜清洁;出雏完毕后,务必要彻底清洗并消毒孵化器、出雏室等部位。

3.2 控制适宜的孵化温度

温度是胚胎发育的最重要条件,因受地理环境、种鸭品种、种蛋保存时间及孵化器容量等多种因素影响,种鸭蛋孵化的最适温度应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孵化器类型与性能、孵化间的环境温度等确定。

3.3 抓好两个关键时期

据鸭胚胎发育的特点,鸭蛋孵化有两个关键阶段,应高度重视。第1-7天为第一个关键期,该时期要注意供暖保温;第24~28天是另一个关键期,此阶段要重视通风换气。

3.4 合理翻蛋和凉蛋

翻蛋可避免鸭胚胎与蛋壳粘连并使胚胎各部的受热均匀,种鸭蛋的翻蛋角度以50-55°为宜,频率为每2h翻1次,但高温季节的翻蛋频率应适当增加直至每小时1次,以有利于雏鸭的正常出壳。

鸭蛋体积较大,单位重量的散热面积相对较小,又因鸭蛋脂肪含量较高导致产热量特别是中后期较大,因此为了保证种蛋孵化率,孵化后半期必须定时凉蛋。实践发现,凉蛋程度不够,可能会造成后期死胚增加,毛蛋增加,出雏提前。但若凉蛋时间过长或凉蛋频率过高,则会导致臭蛋增多,出雏延迟,因此根据实际掌握合理的凉蛋技术才能提高孵化率。

上一篇:DIY好选择 下一篇:日光温室育肥猪舍主要内环境指标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