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养猪成本高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5-26 10:25:21

农户养猪成本高的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S8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08)01-0011-02

目前,不少农户养猪成本偏高,导致养猪效益低,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笔者就养猪成本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品种不优良

据调查,目前,农民养的猪虽然是杂种猪,但并不是优质商品杂交猪。这些猪虽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点,但生长缓慢、瘦肉率低、价格偏低。选用良种公猪(如长白猪、杜洛克、汉普夏等)配当地优良母猪所产的杂交一代猪(二元杂交猪),或用杂交一代母猪再同另一个良种公猪杂交所产的仔猪(三元杂交猪),其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育肥期短,瘦肉率高,市场上供不应求,饲养效益高,效果好。

2 饲养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日粮配合不合理,认为熟料喂猪好,以及饲喂、饮水等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2.1 科学配合日粮

一些农户不懂饲料科学配比或不明白全价饲料的含义,只是将农村常用或现有的几样饲料混合一下而已,导致肉猪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有的养猪户全部使用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喂猪,无形中增加了饲料成本。应在考虑饲料品质、适口性和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玉米、麸皮、豆饼等饲料资源和啤酒糟、鸡粪、兔粪、花生蔓、黄豆叶、玉米芯粉(即玉米雄花)、向日葵花盘粉等辅助饲料设计饲料配方,从而配制出营养全面、平衡而又经济实用的全价饲料,以减少饲料费用支出。

2.2 用生料喂猪

全价饲料生料喂猪比用熟料喂猪效果好,据试验表明,精饲料在煮熟后要损失5%~10%的营养成分。采用生料喂猪比熟料喂猪平均日增重提高10%左右,此外,采用生料喂猪还可以节省许多人工和燃料。

2.3 定时饲喂

应该固定每天喂猪的具体时间。如果饲喂时间不固定,打乱了猪的生活规律,就容易引起其消化机能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猪患胃肠病,时间一长,猪就会消瘦,生长发育迟缓。

2.4 供给充足饮水

猪体内1/3~1/2的重量是水,细胞代谢及各种生化反应都要在水的参与下才能进行。缺水则影响猪的食欲、消化和正常生长而降低对饲料的利用率。所以一般采用自由饮水的方法,供给猪清洁卫生的饮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水槽不能断水,并以深井的凉水为宜,以利降低体温。

3 管理粗放

合理的管理是提高效益的关键,并不是有了饲料猪就可以健康成长,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做好以下几点,可大大节约成本。

3.1 实行生态养猪

夏秋高温多湿。应注意通风换气。可在猪舍内安装通风设施,降温防暑。猪舍外栽植速生杨等高大树木,临时性可栽植葡萄、丝瓜、葫芦等藤蔓类植物遮阳降温。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和温度适宜,有条件的猪舍夏秋季安装纱网防止蚊蝇的叮咬。冬季寒冷,可采用塑料薄膜暖棚养猪。不断改善猪舍小气候,给猪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要坚持严格的消毒制度,经常打扫环境卫生,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3.2 自繁自养

自繁自养可以保证仔猪的质量,再加上采用哺乳仔猪早补料等技术,仔猪发育快。同时,通过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有利于防疫灭病,提高其成活率,这也是降低仔猪饲养成本的重要措施。

3.3 育肥方式与适时出售

(1)将猪的育肥期分成几个阶段,按各个不同阶段采用精粗结合进行催肥的方法。若采用从仔猪断奶到出售,一直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及种植牧草喂猪,并根据日龄的增加逐步提高其营养水平的直线育肥方法,可有效地缩短育肥期,提高出栏率,增加经济效益。

(2)高密度饲养的育肥猪,由于猪只饲养密集,省猪舍,固定资产投资少,饲养费用低,且育肥猪争抢吃食,活动场地小,吃饱则睡,增重快,饲养期短,出栏早。一般冬季1头育肥猪平均占地面积0.8m2,夏季1头育肥猪平均占地面积1m2比较好。

(3)肉猪生长各阶段增重速度、饲料耗料量是不相同的,当体重达到90~100kg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猪超过90kg后饲养越来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多,不好销售;不足90kg屠宰,虽然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轻而屠宰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猪90~120kg屠宰最合适。

3.4 及时淘汰生产性能差的公母猪

(1)长期不的母猪、屡配屡返情的母猪、习惯性流产的母猪、产仔数少或哺乳性能差的母猪、有肢蹄病不能使用的公猪、使用频率很低的公猪、质量差的公猪等。应及时淘汰以免浪费人力、饲料和栏舍等。

(2)无价值的病猪,如无法治愈的猪,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猪,治疗费工费时的猪,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猪,治疗费用过高的猪等,也应及时淘汰,否则浪费人力、药品,最后收效很小。

3.5 实行人工授精技术,有效利用优秀种公猪

(1)采用自繁自养的猪场,如果要保证有2头合格的种公猪投入使用,至少要引进3头种公猪。从购后备猪,后备猪到成年猪以及成年以后的饲料费用是一项很大的开支。在自然情况下。1头公猪只能配1头母猪,如果采用人工授精,采精1次就可以配十几头母猪,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种公猪的饲养头数,减少了费用,而且还可以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

(2)人工授精每次输精都使用经过检查的优质,而且选择最适合时机输精,可提高母猪受胎率,且仔猪日增重快,育肥期短,节省饲料。

(3)采用人工授精,公猪和母猪生殖器官不直接接触,防止了某些由而感染的传染病的传播。

4 防病不及时

有的农户防病意识不强,购药渠道不明,导致防疫、药物预防等方面不合理而导致成本增加,应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降低药物消耗,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4.1 防重于治

农户大都忽视“防重于治”的原则,注重对猪病的治疗,宁愿在治疗上花“大”钱,不愿在防疫上花“小”钱,结果是农户损失惨重。因此,每年春、秋两季必须定期搞好驱虫和疫病免疫预防工作,做到“防重于治”。

另外,疫苗预防和药物预防都是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但两者同时使用却没有好效果。因弱毒菌苗仍是活的细菌,如同时使用抗生素,这些菌苗就会被抗生素杀死,起不到激发猪体产生免疫力的作用。

4.2 饲料拌药要均匀

饲料给药和饮水给药是常用的办法,逐步稀释法仍然是一种较好的拌料方法。无论在料车上拌料、地面拌料,还是加水搅拌后拌料,若没有将饲料拌匀,都会导致药品浪费。

在已经拒绝采食的猪的饲料中给药、不溶于水的药物用饮水给药、对已发病猪群用预防剂量药物等3种情况下治疗没有效果或效果很差。药品浪费在所难免。所以,在大群用药时应考虑到猪群的状况,采取有效的给药方式对症用药。

4.3 药物防病不可取

预防猪病,一些人主张长期大剂量用药物控制,有不少养殖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样做不仅增加药物成本,而且长期大剂量用药后,一旦停药就可能引起疾病暴发。这也就出现了哺乳仔猪好养而保育猪难养,保育猪养好了却在生长育肥阶段出问题的反常现象。

5 费用支出多

主要表现在饲养员养猪知识少,工作效率低,储备饲料占用资金等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减少支出,降低成本。

5.1 降低人工成本

采取多种措施降低人工成本:①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和工人培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工人数量。②利用部分机械、生产设备(如水泵、手推车等)抽水冲洗猪圈、运送饲料,运用自动料槽、自动饮水器等半机械化设备,以节省人力。③缩短商品猪的周转周期,增加年出栏批次,提高工作效率。④根据商品猪的生产特点,在出栏等用工量大时雇用临时工,以减少固定工。

5.2 节省折旧费

每年出栏猪越多,设备利用率就越高。摊到每头猪的折旧费就越少。同时,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购置设备时尽量选择质量好的,其使用期长,从而降低每年的折旧费。另外,自己建场时,可采用土洋结合的方法以降低基建、设备等费用。

5.3 减少利息支出

饲料的储备和利用要通盘计划,可以和饲料原料供应商、饲料供应商签定合同,保证保质保量供应,必要时可采用赊欠的办法,待肥猪出栏后一并付给,这样养猪场就不必过多储备饲料,提高流动资金利用率,减少贷款利息支出。

上一篇:移动改变生活中国移动携多项创新成果亮相科博... 下一篇:免耕人工草地的生态与生产力动态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