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环境强化实践

时间:2022-06-13 10:43:42

营造环境强化实践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儿童是用表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因此,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营造交际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变得尤为重要。

一、媒体引路,渲染交际情境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正像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因此,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

如我校吴荣梅老师执教《学会劝阻》时是这样导入的:

师: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正是旅游踏青、放飞风筝的好季节,让们背上旅行包、带上风筝,一起到郊游好吗?

生(齐):好――

师:看,石桥弯弯;听,流水哗哗。走过月牙般的小桥,河边青青的杨柳已向我们挥手。树林里一片生机勃勃,小树们正欢快地向上长呢!来到草地上,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景象让我们陶醉。可是,不经意间,我们看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插图,鲜艳的画面、优美的音质,形成了强烈的视听效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师:你看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1:一位小朋友随地乱扔香蕉皮。

生2:这么做容易摔跤,更破坏了环境的,是不对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随地乱扔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根据学生及教材特点,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了去郊游途中去“劝阻”不文明行为的情境中。

二、因文导演,活化交际情境

学生的练说只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次提高口语能力的机会,而上台表演,则是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表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无声的文本语言演绎为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为学生构建一个交际舞台。在师生共演中,进入情境,实现交际能力的训练。

例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的形式,出示要求:

然后让学生自由准备,同桌合作表演。第一轮表演时,学生只是将文本内容照本宣科般地宣了一遍。老师抓住契机,顺势引导学生:若要表演吸引人,还可以添加动作、以及脸部表情等。话音刚落,同学们跃跃欲试,投入了第二次练习准备中。再次指名表演时,现场师生欣赏到了另一番情景――这一组同学的表演非常投入,效果很好。就连后面的听课老师也频频点头,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兴致一下子高涨,纷纷叫嚷着要求表演。这时,老师顺水推舟地说道:“请一二两组演唐僧,三四两组做悟空,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明知道“大锅饭”是“不好吃”的,但没有扫孩子们的兴他,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一时间,内向的、开朗的……各种性格的孩子畅所欲言,“一展身手”。表演中,交际的交互由生生之间到师生之间,由师生之间再到生本之间不断地转化,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口语交际平台。因文导演,让更多的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他满足感,增强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明确要求,稳定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中,学生常常犯两个毛病:一是只会“夸夸其谈”,不注意准确地运用词语及语言的规范性,交际达不到语言提高的目的;二是不能静下心来倾听,别人没有说完就打断别人的话,或者光听不补充意见,不发表想法,这样就做不到双向互动,交流沟通。因此,在口语交际前明确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例《赶海》教学片段,老师出示了一组词串:

嘿 暑假 舅舅 去赶海

哎 喧闹 沙滩 抓海星

咦 夹住 长须 捏大虾

哦 逃窜 螃蟹 成俘虏

这些词语既涵括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又抓住了文本有的语气词。整串词语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设计可谓匠心独具,具体分三步进行。词串一出示,老师就布置学生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从自由练读到指名读,从指名读到比赛读,从比赛读到齐读,分层推进,同学们兴致一路高涨,激动小脸涨得通红。就在这时,老师巧妙引导学生竖着观察第一组词语――找一找其中的规律。支支吾吾学生老师顺势一点拨,引出“语气词”这一概念,学生当即就心领神会了。学,是为了更好地用。紧接着,老师安排了一个选词填空的练习。迁移运用中,学生明确认识到语气词在句中出现时,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深刻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妙。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走神或者听话抓不住要领,老师提要求时语句比较精炼,给学生说话训练时一个明确的暗示。在整个教学板块中,创设出了相对稳定的“交际场”。学生在“场”中畅所欲言,灵动表现,既扩展了思维,锻炼完整、清楚地表达的能力;又体验作者赶海的乐趣,架起沟通课文情感的桥梁。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贵有法。”只要老师多一份智慧的引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们必将开启心灵之门,开动表达之口,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为今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江苏】

上一篇: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方向研究 下一篇:东安县农村中学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