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难点问题探究

时间:2022-06-13 04:05:56

留守儿童教育难点问题探究

留守儿童,可分为“代管留守儿童”和“隔代管留守儿童”两类。这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教育缺失,产生了困惑、孤独、焦虑、淡漠、自卑、失望等心理。此外,有的外出打工的父母,为了减轻家里老人的负担,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就读,一些在校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集体生活不适应,又增加一重心理压力,对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对这些孩子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便成了学校的难题。

就笔者所任教的覃塘小学来说,在校生1661人,留守儿童占了近600人,其中寄宿留守儿童563人。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学校的主要做法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优化“家庭”环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结合农村及学生实际,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开辟心理辅导站,进行个别心理疏导,排除学生心理障碍,纠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差;此外,启动“校讯通”——家校联系热线,倾情关爱,细心呵护,让学生从“心”开始,通过热线向远方的父母报平安、报进步、提要求,从耐心转化中让孩子得到父母关爱、鼓励和赏识,从而缓解压力、解除心理问题,重回课堂学习,确保学生“一个不能少”。

一、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当前,留守儿童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学生对“留守儿童之家”的“家庭”观念增强了,他们宽容理解,乐观大方,融洽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全校留守儿童600多人,每年学生辍学率均为0;二是学生自理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用别人代劳,并且培养了一大批“小主人”,小主人们,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保护好自己。四年级(1)班留守儿童走读生杨某,在“五小”主题活动演讲会上说:“现在家里只有奶奶、我和弟弟,我要当好小主人,样样家务我都能做,尽量减轻奶奶的负担,让爸妈放心工作。”这些孩子经过“家”的教育与和谐环境的熏陶,思想意识升华了,对小主人的理解加深了。

最近,辖区村校龙岭小学成立了“广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用爱真正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龙岭村共有留守儿童204人,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致使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很是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一些学生甚至误入歧途。

二、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重任

前年5月初,在覃塘区覃塘镇中心小学和当地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全区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在覃塘镇龙岭小学成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第二个温暖的家。学校为这个“中心”先后共计投入了5万元,完善设施设备,添置书报和崭新电脑,满足了留守儿童的学习需要。学校每月坚持开展留守儿童文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形成团结、协作、友爱的意识,克服自卑、孤僻、不合群等心理障碍。陈某姐弟俩原先独来独往,参加文体活动后,性情变得日益开朗活泼,在“六一”节学校歌手大赛中,姐弟俩分别取得第三名、第五名的好成绩。

三、当好义父义母,给留守儿童补回“爱”

日夜思念父母的孩子,最需要爱的呵护。全校32名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义父义母。他们分别与204名留守儿童“认亲”,让留守儿童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172名留守儿童因离家远,学校就聘请2名厨师专为他们煮中午饭;李某等106名学生家庭贫困,学校全为他们解决了早餐费用;每逢节假日,曾老师就请学生郭某到家里聚餐,一手教她切菜炒菜,打理家务,让她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今年3月7日,学生岑某家庭突遭变故,赖老师当即拿出630元积蓄帮她渡过难关。

四、爱心接力,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学生郭某刚出生时母亲就离她而去,八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无奈寄居在一族人家里,遭遇凄惨,精神几乎崩溃。覃老师了解到此事后,彻夜难眠,几经周折终于在村里的敬老院帮她找到了一个“家”,吃住在敬老院里。覃老师每天坚持到院里看望她,让她感受到了母爱与亲情。从此,经常听到了她欢快的笑声,看到了她活跃的身影。到三年级后,黄老师、郭老师先后接过“接力棒”,把伟大的母爱倾注给郭某,帮助她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敬老院的“家”,她主动帮助老人打水、洗衣服、打扫卫生。尽管她穷得叮当响,每次学校组织捐款献爱心,她也毫不犹豫地捐出过年时好心人给她的压岁钱,几年下来,她捐出的钱就有一百多元。如今郭某已升到中学就读,但我们呵护留守儿童的爱心接力仍在进行着。

(责编 施夏珍)

上一篇:学前教育要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下一篇:对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