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族预科教育中蒙古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13 02:50:53

蒙古族民族预科教育中蒙古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研究

摘 要: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民族预科教育中未建立长期有效的文化传承机制,主要表现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课程设置较少,传承民族文化的师资较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较弱,校园民族文化氛围不浓重等方面。

关键词:预科教育;蒙古族;文化传承

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探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使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使正规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相互促进,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预科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存在一些问题,地方民族院校利用优势资源解决这些问题,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于民族预科教育

“预科教育”是为准备进入高一层次学习但尚不完全符合标准的学生进行补习的教学形式,有些国家专门借用“预利”或“预备课”教育向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输送人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习惯上被称民族预科教育,目前在我国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

二、关于民族文化传承及其意义

通过文献检索得知,文化传承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传递,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是民族共同体纵向的‘文化基因’复制。”文化传承的关键问题是文化的民族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形式的文化对传承和创新文化知识、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了解,发展各民族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对待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传承就显得尤其重要。

三、预科教育中蒙古族民族文化传承在的问题

民族文化的传承表现在日常语言交流、着装、风俗等方面。通过调查发现:预科学生使用蒙古族语言的情况较为普遍,被调查的预科班全体学生都会熟练运用民族语言,但经常穿或偶尔穿民族服装的学生仅占全体学生的21.2%,大部分学生从来不穿民族服装;大部分学生对蒙古族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了解不全面;家庭教育是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预科学生普遍热爱和珍惜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愿意为传承本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此我们可知,民族预科学生希望为传承本民族文化奉献自己的力量。然而民族文化传承效果不明显,主要问题有:

1.学校教育的传统教材与民族地区院校的实际需要脱节。从教材内容看,各高校运用的教材基本是按汉文化编写的。预科教学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是全国通编教材,在内容上没有反映出民族文化特色。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客观存在着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知识文化的需求上存在差异。学校使用的教材无法体现这种差异,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接受教材内容。

2.学校没有为学生设置专门的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在内蒙古地区民族高校,没有设置民族特色课,即使是预科教学也未设置相关的民族文化的课程,民族文化没有统一的传播载体。

3.学生缺乏传承民族文化的主动性。在大的文化背景下,民族预科学生忙于应付学业和适应专业教育,为了掌握普遍适应性知识、技能,民族预科学生接受以本民族母语为主的教育在逐步减少。

4.校园民族文化传承氛围不浓重。学校关于展现民族文化方面的活动少之又少,没有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四、解决民族预科教育中文化传承相关问题的路径

1.积极研究开发校本课程。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吸收符合民族学生自身特点的风俗文化,为开发校本课程服务,将民族文化融合于各门课程中。可以让预科学生通过学习各门课程,全面了解和掌握本民族的文化。

2.提高教师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教师的观念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观念,要增强教师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传承民族文化。

3.开展多样的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学校应积极开设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的活动,让学生在耳熟目染中接纳传承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为个素[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2]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2002(3).

[3]张俊豪.教育多样性与民族文化传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8).

基金项目:包头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蒙古族预料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研究”(BSYKY2013-20)。

作者简介:张宇宏(1980― ),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和民族预科语文教学。

上一篇:浅议教学科研工作 下一篇: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