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情感与记忆

时间:2022-06-13 02:45:45

建筑的情感与记忆

2008年4月,华黎开始了云南腾冲高黎贡山区新庄村的手工造纸博物馆项目的设计工作。这是一个为保护当地传统造纸工艺,由民间传统资源保护团体与当地村民形成合作社的方式来操作的项目。设计运用木竹火山石等当地材料和当地传统的木构技术,由当地工匠来建造。项目于2009年6月开始,前后历时一年半的时间,于近期完成。此项目建成将推动手工造纸技艺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当地的旅游

在高黎贡山下建手工纸博物馆,缘起于我的两位朋从05年初开始在云南高黎贡部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社区传统资源保护的活动。新庄村位于腾冲县界头乡,有手工造纸技艺传统,在新庄村,造纸不仅仅是门技艺,还作为一种文化深深植根于村民的心电开设一个博物馆,陈列器物。展示文献,一则教育村民继承传统,二则可向外来访客宣传介绍。

第一次听说建手工纸博物馆的想法,作为建筑师我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最开始朋友的想法是迁建一座当地的老民宅作为博物馆,他们还向我展示了当地人手绘的图样,居然还是用传统的丈和尺做计量单位的。但是由于传统房子的空间格局和采光效果作为博物馆都不太理想。我给他们的建议是:既然建博物馆的初衷是保护和发展当地传统资源和文化,那么建筑的建设活动本身也可以成为这-工作的组成内容,手工纸和博物馆建筑可以共同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这个想法得到了他们的赞成,因此我们定下了合作的意愿。

这个项目令我感兴趣的有两点:一是在这样一个自然场地同时又是乡村环境中建筑应以何种方式植入?在传统与现代,乡土与工业的二元关系中是否存在兼容的可能?二是手工造纸作为被保护的传统资源在今天的核心价值是什么7建筑作为展示这种资源的场所又是如何应对这种价值的?

08年4月,第一次考察,初步了解了手工造纸的传统和工艺以及当地的一些材料和工艺资源。由完全自然的当地树皮全手工造出的纸。韧性和质感很好,非常有亲和力。到达新庄村之前,我们首先在腾冲附近的和顺古镇作了停留。这个还未过度商业开发的小镇很有魅力。它依山而建,前者有水塘,是非常优美的居住环境。抗日战争也未破坏它。小镇里许多乡土建筑在建造细节和做法上让我们非常受启发。

经过几天的考察,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手工纸博物馆的设计与建造应当关乎手工造纸这一事物的特征自然的、环保的、乡土的、人文的等等。但它的核价值是什么呢?从现实层面,手工纸是绿色无污染的、与环境友善的制造方式。而从内涵层面,它实际是对待自然的一种态度它是尊敬自然的,也承认事物的生命轮回周期,任何事物都是来自自然,又回到自然。建筑也如是。因此,当时脑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应该运用可降解回收的材料来建造这座房子,避免使用;混凝土这种未来会变成难以处理的建筑垃圾的材料。因为建筑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而并非永恒。

手工纸的文化价值在另一点有所体现,手工纸真实体现了原材料的特征及制造过程的痕迹,这种真实性体现出一种还原和呈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筑的结果作为表象只是其意义的一部分,它与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一起才构成建筑的全部。因此,我希望这座博物馆能够清晰地表达建筑是如何被建造的。建造的细节设计遵循这样的原则:尽可能反映材料、结构等元素内在的真实逻辑与性质,以及建造过程的痕迹与特征。因为只有完成面而缺乏建构特征的建筑其形成过程的历史信息会缺失一一这就好比机器造的纸,它很光滑,但缺少质感,也缺少情感。建筑如此,设计的过程也如此。实际上过程中的思考往往比最终结果有更丰富的意义。

最初的方案是-U字型的建筑,中间的院子对着基地西侧的田野和山景。后来发现这样做建筑的体量太大,在周边环境中显得突兀。因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将建筑做成由几个小体量组成的一组建筑聚落,如同一个微缩的村庄。这样使建筑的尺度变小更好地融入环境。这一建筑集合包括一个三层体量(正房),个两层体量(阳台)以及六个连在起的展厅。这六个展厅分别对应的是六道造纸的工序,在空间上形成延续的动线。人在其中穿行的时候,间或看到的是外面优美的自然景观,这种室内外之间以及人工与自然之间不断交叉转换的游览体验形成一种提示――手工造纸与当地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建筑单体的形状和相互关系延续了原始的村落空间。从整体上,整个村子连同博物馆又形成一个更大的博物馆,因为每一户人家都可以向来访者展示造纸的工艺;而博物馆则浓缩了村庄的空间体验,就像对村子的个预览。

从09年5月开始了博物馆建设过程,整个建造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雨季、停电农忙(工匠就是农民有农活就得暂停盖房子)、以及资金等诸多因素使得周期拉长。后期些材料和成品都要专门去腾冲县城甚至昆明采购也使得建造过程比较缓慢。这其中木结构实际只用了两个月,亦可见工人对木构的操控自如。而之后的墙体构造、屋面,室外楼梯玻璃安装、防水管线等他们不太熟悉的部分,以及一些需要试验的做法:如火山石上涂刷树脂以闭水以及屋顶龙骨与防水层之间的缝隙处理等,则相对耗时较多。不过做完这个房子,工人们都获得了很多新经验,说以后什么样式的房子都能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龙占先(博物馆的馆长)在整体管理监督博物馆建设上功不可没,在没有驻现场设计师的时间段中(约一半时间),全靠他来组织协调解决诸多预算采购、建造维修的问题。整个过程也使我深切体会了乡土环境中建房子的不易。

2010年8月,龙占先带着他的孙子龙有运来北京参加一个创意集市的手工造纸表演时,我对他说,这座建筑是一个桥梁,联系你们和我们。”或许这最能概括这一项目的意义。这座房子既不是传统的,又不是完全现代的,它是属于当下的,或许将是当地建筑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一步;同时它既不全是当地的,也不全是外来的,它是“此地”的,此地“可以理解为外来力量与当地元素碰撞后的种新的结果。正是这种“当下”与“此地”使得该建筑的建设成为地域传统资源保护与发展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未来的工作还将继续,我期待不久的将来村子里将发生的新变化。

上一篇:媒体就是媒体 下一篇:家居新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