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股东账簿查阅权制度检讨

时间:2022-06-13 11:30:00

我国公司股东账簿查阅权制度检讨

【摘要】修订后的新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的会计账簿。新公司法的这一制度设计对于维护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但新公司法关于股东账簿查阅权的设计存在重大缺陷,不论是享有查阅权的股东主体范围方面,还是查阅权针对的对象即账簿的范围和查阅权的保障手段方面。文章从股东账簿查阅权的价值诉求入手,针对我国股东账簿查阅权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公司 股东 账簿 查阅权

一、公司股东账簿查阅权的价值

设计股东账簿查阅权的立法目的,与股东(大)会会议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等文件查阅权的立法目的相同么?账簿查阅权也是对股东行使参与公司重大事项决策权的保障措施么?

账簿查阅权的立法目的与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虽然都是针对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及其相关的载体,但是二者的立法目的存在显著区别。股东账簿查阅权是对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会、管理层控制公司的限制,即股东账簿查阅权行使的前提条件是:股东有理由确信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会、管理层的某些行为已经损害了公司的利益、或者使公司利益处于潜在受损害的状态、或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从国内外的立法规定就不难看出二者的区别:第一,查阅权的主体范围不同。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的主体适用于各种公司形式,并且适用公司全体股东。而账簿查阅权仅适用部分种类公司和持有一定比例股份以上的股东。例如: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二四五条第一、二项规定:“继续一年以上持有已发行股份总数百分之三以上之股东,得声请法院选派检查人,检查公司业务账目及财产情形。法院对于检查人之报告,认为必要时,得命监察人召集股东会。”第二,查阅权行使的条件不同。账簿查阅权的行使需要具有合理目的,而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的行使则不需要任何目的。例如:《美国标准公司法(2002年修订)》第16.02节“股东对记录的检查”规定:公司股东有权于通常的营业时间在公司的主要办公地检查和复制公司的最新年度报告,不需要任何理由;而检查和复制公司财务记录,则应当是善意的、处于正当目的,并且做了合理的具体陈述。我国新公司法第34条第2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

根据上述分析,股东账簿查阅权是对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会、管理层的忠实和勤勉义务的保障手段,是为了防范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会、管理层损害公司利益、中小股东利益,而赋予部分股东的一项特殊的股东权利。这项特殊的股东权利的终极行使目的既不是知情,也不是为了股东决策权利的行使,而是为了监督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会、管理层的违法行为或者不当行为。

二、我国公司股东账簿查阅权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1、行使账簿查阅权的理由

新公司法第34条第2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但是,哪些查阅目的为正当目的,新公司法并没有予以明确。《美国标准公司法(2002年修订)》第16.02节股东对记录的检查规定,股东在满足下列情况可以检查、复制相关公司财务记录:该要求的做出是善意的、处于正当目的;就其目的和要求检查的记录做了合理的具体陈述;该记录与其目的有直接联系。美国标准公司法对查阅目的的善意和正当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规定。《日本公司法典》第430条规定,享有全体股东表决权的百分之三以上表决权的股东,或持有已发行股份(自己股份除外)百分之三(公司章程的规定低于此比例时,为其比例)以上数额的股份的股东,在股份公司的营业时间内,随时可以提出下列请求。本场合,须先表明该请求的理由后提出。……存在前款请求时,股份公司除认为属于下列之一的场合外,不得拒绝该请求:提出该请求的股东(以下本款称“请求人”),以有关为确保或行使其权利的调查之外的目的提出请求时;请求人以妨碍该股份公司业务的完成,损害股东的共同利益为目的提出请求时;请求人经营实质上与股份公司业务处于竞争关系的事业,或为该事业从事者时;请求人为向第三人通报通过阅览或誊写会计账簿或与此相关的资料得知的事实而从中获利,提出请求时;请求人为,曾在过去两年之内,向第三人通报通过阅览或誊写会计账簿或与此相关的资料得知的事实而从中获利者时。日本公司法只规定了股份公司可以拒绝股东查阅会计账簿的五种情况。

根据我国新公司法关于账簿查阅权的立法目的,我国应当明确以下理由为股东账簿查阅权行使的合理理由,公司不得无故拒绝:第一,了解其他股东出资是否到位。第二,了解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否滥用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第三,了解公司董事、管理层是否存在新公司法第149条的情形,即违反忠实义务损害公司利益,公司依法可以行使归入权的情形。第四,了解公司董事、监事、管理层执行职务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或者使公司处于利益可能受损的状态。董事、监事、管理层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给公司造成损失,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有权要求监事会或者董事会向法院提讼,或者提起派生诉讼。而为了掌握董事、监事、管理层在执行职务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并且是否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必须查阅相关账簿。另外,公司董事、监事、管理层执行职务虽然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但未必给公司造成现实的损害,只是使公司处于利益可能受损的状态。

2、适用主体范围

新公司法仅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享有账簿查阅权。那么,股份公司股东是否应当享有这一权利,股份公司股东在何种情况下应当享有这一权利?基于人合性质的考虑,新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所有股东均享有查阅账簿的权利,不论该股东持股比例的多少。而股份公司由于其股份的自由流动性,因此新公司法没有授予股东查阅账簿权利。股份公司股东所持有股份的流动性虽然较有限公司股东所持有股权的流动性强,但是股东权利的基本属性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查阅账簿权作为股东维护公司及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应同样赋予股份公司的股东。考虑到股份公司股份的流动性强于有限公司股权的流动性,可以设置股东所持股份的流动性、持股的期限性以及账簿针对的交易或者事项是否给该股东造成实际损害等限制性条件。第一,股份公司的股份虽然可以自由流动,但是仍然存在禁止或者限制转让某些股份的情形。例如:股份公司设立后一年内股东不能转让股份;股份公司上市后一年内公开发行前的股份不能转让;对于境内上市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深圳证券交易所均有关于上市后某些股份锁定的要求。持有这些被禁止或者限制转让股份的股东不论持股比例大小,应当被赋予账簿查阅权。第二,对于可以自由转让以及上市交易的股份,应当设置一定的持股期限和持股比例作为查阅权的主体条件。比照日本公司法的规定,以连续持有6个月且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作为条件是较为合理的。第三,查阅的账簿针对的交易或者事项必须给公司及股东造成实际的损害为查阅的前提,如果该交易或者事项虽然给公司造成形式上的暂时损害,但相关主体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承担了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则公司以及提出查阅请求权的股东并未遭受实际损害,因此无赋予股东账簿查阅权的必要。

3、关于账簿查阅权的诉讼时效

从权利属性上看,账簿查阅权是请求权。作为请求权,账簿查阅权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问题是,针对账簿查阅权的时效的起算时点从哪里开始。第一,从要查阅的账簿所针对的公司交易或者行为的时点开始,或者查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这一交易或者事项开始;第二,从股东提出查阅请求被公司明确拒绝开始。

根据对账簿查阅权立法价值的分析,账簿查阅权是股东维护公司及自身利益的手段,因此,如果股东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某一特定交易或者事项损害公司利益,而不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那么为了查证是否存在导致公司利益受损的交易或者事项的账簿请求权理应从属于损害赔偿请求权,因而同样适用该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另一方面,股东在已经提出查阅的请求被公司拒绝的情况下,法律也应该设定特别诉讼时效。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建议:第一,从股东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害公司或者股东利益的事项发生之日起一年以内,有权提出查阅请求。第二,股东提出查阅账簿的请求被拒绝后,股东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的诉讼时效为两个月。

4、关于公司股东查阅的范围

根据我国新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股东对于不同的公司信息,在获取手段上存在差别:对于公司章程、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不仅有权查阅,而且有权复制;而对于会计账簿,股东只是有权查阅,而没有权利复制;对于其他文件,因新公司法没有规定,股东似乎没有查阅的权利。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以及会计实务,与会计有关的文件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公司股东有权查阅的与会计有关的文件范围包括哪些?对于财务会计报告,新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股东均有权查阅;对于会计账簿,新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股东有权查阅,而对股份公司股东的查阅权则没有规定;对于会计凭证,新公司法没有规定公司股东的查阅权。根据《会计法》第十五条的规定,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账簿。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以及会计操作实务,如果股东查阅账簿的范围限于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而不包括填制会计账簿的依据和基础性文件即会计凭证,特别是有关协议、合同、发票、单据等原始会计凭证,则股东可能无从发现公司和股东利益受有损害的确切依据,股东查阅权的最终目的将难以实现。新公司法关于查阅范围的规定存在漏洞。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将股东查阅的范围从原规定的会计账簿扩大至会计凭证,新公司法可以将查阅范围统称为“会计记录”或者“商业账簿”,并对该概念做出解释。

5、账簿查阅权的救济措施

第一,需要明确公司股东所享有的账簿查阅权是公司法法定的股东权利,股东协议、公司章程以及其他公司内部规范性文件、股东(大)会决议及其他公司内部决策性文件,均不能对股东的查阅权进行剥夺或者限制。例如:《美国标准公司法(2002年修订)》第16.02节(c)(4)就规定:公司章程或者内部细则不得取消或者限制本节授予的检查权。

第二,公司无正当理由拒绝股东行使账簿查阅权时,新公司法只是规定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但没有详细的救济操作程序的规定。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允许股东提出合理的理由时,对公司可能毁损、灭失相关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情况下,基于股东的申请对相关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采取查封等保全措施;其次,股东向法院提起查阅请求之诉后,法院在审理案件后,只要公司没有提出查阅会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应当裁定公司为股东提供查阅相关公司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便利,如果公司拒不提供相关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则法院可以查封有关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并指令股东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查阅。

【参考文献】

[1] 赵旭东:公司法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M].法律出版社,2004.

[3] 梁宇贤:公司法论(修订六版)[M].三民书局,2006.

[4] 沈四宝:最新美国标准公司法[M].法律出版社,2006.

[5] 崔延花:日本公司法典[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会计准则体系中会计信息质量监管问题 下一篇: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