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课堂深度思维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13 11:12:38

提高学生课堂深度思维的几点思考

摘要:近日在听青年教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一课时,青年教师的教学节奏如行云流水,学生积极配合,回答问题也是一丝不差.但在这样流畅的教学过程中,总感到有一丝不妥,学生的思维是否简单了一些,其实学生大多已知道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对于长方形周长的引导、操作过程感觉是可有可无的,并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促进作用,学生思维活动很浅显,没有深度思维参与其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参与,真的很重要.

关键词:深度思维;课堂;转变

一、教材的深层把握是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深度把握教材,不能只是就本节课的教材来定教学内容,而是要从教材的全局观和教材的实质内涵来研究教材,古语说的好,给学生的一碗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应有全局观,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教学目标.例如,《可能性》这样的教学在二至六年级的上册都有安排,对于每个年级可能性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否都能一一把握.

我们只有对教材有了全局性的把握,才能做到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深度思维.

2.把握了教材的体系,可以说是对教材进行了纵向的理解,我们还需对教材进行内涵的挖掘,如本课的教学难道只为了让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是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而已.其实,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制定出知识的目标,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能力目标,通过周长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能有什么样的收获,这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多加关注的.

二、例题的巧妙设计是着力点

想要激活学生的深度思维,好的例题是成功引发学生探究的基础.一个例题可以让学生在平静的湖面泛舟徜徉;同样的也可以让学生穿行于崇山峻岭,戈壁险滩.作为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风平浪静的湖面不会是学生深度思维发展的基础,只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才是激发学生深度思维的训练场.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关键

课改已经有10年了,我们一直在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体验学习的过程,能够深入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果让孩子自己直接去推想圆柱的侧面展开的情况,学生的思维肯定不够宽广,如侧面展开成平行四边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等,这些内容学生一时还难以探究.那么,我们可以转变学习方式,运用逆向思维,先把展开后的图形交给学生,再让学生来倒推圆柱的侧面可以怎样展开,可以得到什么图形,展开的图形间又有什么联系.

三、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艺术是保证

我们以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为例,看两位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发挥指导艺术. 当教师教学完小猴分饼的故事后,得到了大兄弟分得了1/4,二兄弟分得了2/8,三兄弟分得了3/12以后,两位教师做了不同的处理.

教师甲:在学生说出三兄弟分得一样多以后,

设问:观察这三个分数,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继续引导: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才不变呢?学生先从左往右观察这个等式,再从右往左观察这个等式,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以下直接引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乙:在学生说出三兄弟分得一样多以后,

教师设问:为什么会同样多呢,学生可是以利用手边的学具自己去寻找答案.

(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后交流)

生1:利用三条一样长的线段表示三个饼,在线段上表示出三个分数,从图中发现三个兄弟分到得饼是一样多.

生2:利用三张大小一样的纸表示三个饼,纸上画出三个分数,从图中发现三个兄弟分到的饼是一样多.

教师到此并不满足:学生通过动手,找到了猴妈妈合理分饼的秘密,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学具,你们还能创造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小组活动后交流)

小组1:我们把4支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每份的2支铅笔是这4支铅笔的1/2,如果把4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那么2支就是这4支铅笔的2/4,所以1/2=2/4.

小组2:我们班36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的9个学生是全班学生的9/36,也是全班学生的1/4,所以9/36=1/4..

……

师: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生1:每个分数都有无数个与它相等的分数.

生2:只要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的有规律,分数的大小就不变. 生3:其实与“商不变规律”差不多,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扩大和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如果让学生的主动探索终结在得到小猴分饼同样多之后,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就停止于此,不会有什么思维的深度参与.而教师乙通过自己高超的教学指导艺术,让学生不满足与知道小猴的一样多这一层面,让学生还要自己创造出一样多,至此,思维仍没有停止,继续要拓展挖掘,创造不同的相等分数.学生思维不断的激活深入,前景豁然开朗,一个个精彩的创新片段跃然而出.看懂了,学生就掌握了知识;实践了,学生则形成了能力. 一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可能有很多,但我想有一条最根本的标准,那就是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不难,但能够思考计算周长的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那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 詹明道.名师课堂经典细节 小学数学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 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3] 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南京市江心洲中心小学 (210000) ]

上一篇:模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全球员工视角下的管理沟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