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6-13 10:50:22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 本文以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为例,就高职院校考试现状及改革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考试改革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职业院校里学习专业理论及普通教育课程的同时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训练。“工学结合”教学活动的总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广泛的个人教育,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未来的工作和社会。

1.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考试改革的前提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学业成绩及技能水平的考试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与之相适应,高职院校的考试制度要紧密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从考试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公平公正、切实可行的、充分发挥能力和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目的、完善的考试制度。

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考试考核方法的缺陷日益暴露,越来越不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考核要求。因此,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建立自己的考试考核方法和体系迫在眉睫。

2.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考试制度现状

传统考试方法与传统教学质量观不可分割。传统教学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它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深浅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在期末实行闭卷考试是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方法。这种考试形式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如下问题:

2.1考试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高职院校现行考试制度以校内场所、固定时间、固定模式进行,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把学生的卷面分数看做是能力的具体外在表现,分数越高,能力越强。目前我校课程的考核大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卷面情况,教师给出卷面成绩,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出勤情况占学期总成绩的30%,最后根据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得出学生的学期成绩。

我校虽然对教学内容、考试方法等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尝试,但总体看来高职院校考试仍然没有脱离传统考试方式。

2.2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符。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试观念是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职业道德等综合能力和素质,这与高职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我校传统考试方式没有把考试真正当做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传统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不符。

2.3考试办法没有体现企业的参与性。

目前我校“工学结合”形式是以学校为主的合作教育模式,总体上体现学校与企业在文化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方面的职能分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校企资源共享等优势。但在对学生进行考试评定时没有体现出企业的参与性,只给出学校的考试分数。

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应该把考核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关注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素养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关注学生在参与实训、实习等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

3.考试改革的措施

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其考试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改革。

3.1改革现有考试方式。

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要力图使考核方式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如开卷考、闭卷考、开闭卷结合、口试、实验、实习、技能考核、撰写调查报告、综合大作业加答辩制等考试方法。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这些考试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可以尽量采用一贯的闭卷考试,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可选择操作项目作为考试内容公布给学生,如《数控编程与操作》、《机床电气控制及PLC》,考试时由学生随机抽取一个项目在实训室进行动手操作,教师根据操作结果,以及所选项目难度系数评定课程成绩;对于概述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可采取课程论文撰写、大作业等方式进行考试。

3.2树立现代考试观,建立全新的考核体系。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学业要在学校和企业完成,鉴定学生成绩及技能水平的考试,也要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即决定学生能否毕业不是学校单方决定的。考试要分为学校考试、企业考试两种。基础理论课程的考试一般由学校组织进行。学生在企业培训期间,其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工作由企业负责,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时间都由企业指导教师确定。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遵守情况及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分。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企业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一指导教师,学校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二指导教师,答辩及成绩的评定由企业和学校联合组织进行。

3.3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采用外部评价的方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充分反映“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其具体体现就是实行学历文凭和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

我校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小组,校企双方设立专门小组,根据岗位职责和任务,按照行业相关标准,制定学生在不同培养阶段的能力指标,作为教学实施的目标和依据。我校某些课程结束后,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并拿到相应证书,不再单独进行期末考试。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工作中的作用。

4.结语

为了真正在教学中体现“工学结合”模式并使它发挥作用,高职院校要转变考试观念,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变知识考试为能力测试,充分发挥各种考核方法的优势和特长,最大限度地挖掘考核的功用,使考试模式与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上一篇:王石VS田朴B:就这样被你征服 下一篇:技工学校化学课程考试方法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