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时间:2022-06-13 03:03:24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化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它在推动职业教育体制变革与创新、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职业教育办学效益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关键词】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 问题 措施

近年来,在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集团化办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本上要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走市场化道路。客观上需要职业教育适应变化,走开放、合作发展之路。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职业教育集团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参与程度不深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企业体制的改革,强调以效益为中心,国有大中型企业把以前承担的社会化职能“一刀切”了,新兴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体对各类人才实行“拿来主义”,只管使用,不负责培养。

“职业院校不是招工部门,职业教育不等于短期培训与劳务派遣。”之所以出现目前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政策以后,很多企业老总把职教视为包袱一甩了之,认为职业教育与自己无关,那是承担社会化服务单位的事情。另一方面,随着国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连年扩招以后,人才市场以买方市场为主,职业院校毕业生不具有无可替代性,在就业市场缺少竞争优势。效益好的企业往往非要985、211院校毕业生不可,节约人力成本的企业可以招聘农民工简单培训后上岗。

(二)政府关注及重视程度不够

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有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对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没能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其发展。部分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缺,不但不能给予职业学校资金支持,反而要从学校调用资金,影响了集团的发展。[1]部分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作中没有主动权,企业顾虑很多,积极性不高,尽量不参与、不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实践。

二、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措施

(一)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多方建设职教集团

国家鼓励地方政府统筹和牵头,围绕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特点,组建面向本地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区域性职教集团;鼓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骨干企业或职业院校,围绕行业人才需求,牵头组建行业型职教集团;鼓励开展区域间、行业间合作,组建跨区域或跨行业的复合型职教集团;鼓励以招生就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为合作内容,组建特色型职教集团;探索与跨国企业等开展合作,组建涉外型职教集团。教育报2009的一篇文章上说“据统计,全国已有25个省市组建了200多个职教集团,参与单位6000多个,成员学校达到2400多所,合作企业有3600家。”但是2009年以来是各省市职教集团大发展的时期,估计现在的职教集团应该在500—1000家之间。

(二)加强集团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要实现职业教育集团良好有序地运行,必须加强集团的组织建设,实行团队化管理。要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董事会、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德育工作指导小组、教科研工作指导小组、招生就业工作联络小组等,建立跨职能部门、跨专业的领导或工作团队,把决策权分散到各个工作小组,建立自主、创新、灵活和相互紧密合作的组织形式,定期开展多项主题活动。

对于实质性合并的学校应实行人、财、物全方位统一协调。对于非实质性合并的学校,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在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监控、招生与学籍管理、境外合作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实行统一协调,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基本建设、师资设备、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实行统筹。对于企业参与,应在后勤管理、学生就业、教学研究、课程设置、专业开发、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实践技术力量等方面实现有效对接。通过有效协调,实现学校、学生、社会、企业的“四赢”。

制度是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规范力量,是支配整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的“游戏规则”和行动框架。要积极建立集团的动力机制、制度机制、保障机制,从而形成在一个大目标下的全面合作,集中各方面力量,争取政府对职教集团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创设有利于集团发展的宽松环境。要建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工作考评激励和奖励制度,推动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配合做好企业用工的岗前培训;利用校企紧密合作的优势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规律的研究,做好集团化办学的前瞻性研究;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兼职,不断优化职业学校人力资源配置;建立职教集团的进入门槛和优化机制,保证职教集团成员在一个高起点上共同发展;坚持“大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根据经济社会的需求,充分延伸职教集团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不断形成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点。

(三)发展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和区域特色

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与发展,除自身形成的特点之外,还要着重考虑区域因素的影响,要在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熏陶下,最终在内容与形式上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它与普通教育不同,它更加根植于区域土壤之中,其建立、建设、发展无不打上区域特色的烙印,表现出浓郁的区域特色。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特色对区域特色的体现,实际上就是对区域特色的挖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校园文化特色。区域文化特色必然折射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中,成为校园文化的必然性源流之一。因此,凡是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集团与职业院校,无不重视分析所处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并与自身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二是指职教发展模式。教育与经济是鱼水相依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技术革新为先导,这就要有一大批创新型的科技管理人才。而职业教育也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调整内容与结构,保持鲜明的时代特色。教育与经济正是在这种互动和适应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条件已经成熟,在“省市主导、政策引领、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集团化办学的基本思路指导下,科学布局,集约发展,协同推进,通过走集团化办学之路,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松,陈兵.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教育报,2011.

上一篇:使命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的启示 下一篇:胜任力五层次模型下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