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污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时间:2022-06-12 11:48:17

信息污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开启了新闻传播的新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媒介,博客、播客、微博客、手机媒介等不一而足。新媒介的广泛应用为公众表达合理的意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纷至沓来的信息污染现象也困扰着人们。所谓的信息污染,是指“媒介信息中混入了有害性、欺骗性、误导性信息元素,或者媒介信息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的信息元素超过传播标准或道德底线,对传播生态、信息资源以及人类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损害或其他不良影响”。①本文拟就新媒介时代信息污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为视角,分析信息污染带来的社会危害,以期管中窥豹,对治理信息污染有所裨益。价值观的体系宏大而复杂,笔者选择从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目标三个角度来考察信息污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信息污染对大学生价值判断的影响

大学生对特定认知对象有没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有多大的价值等问题的判断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其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影响比较明显。过去,学界对前两个因素的探讨非常系统,而对于大众传媒在价值判断中的功用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新媒介功能先进,符合大学生消费习惯。但是,网络博客、微博、手机媒介等存在信息把关不严的状况,一些有毒、有害信息不断通过各种新媒介得以传播。黄色信息、虚假信息、错误信息、伪劣信息、冗余信息等在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中传播对信息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信息污染对大学生价值判断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信息污染的影响下,大学生容易选择错误的价值判断标准。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种新媒介传播的非主流价值观以及错误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造成了误导,致使大学生出现消极乃至错误的思想倾向。第二,信息污染容易使大学生在多元价值观中丧失立场。如今,层出不穷的各类新媒介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为公众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大学生是受众中非常活跃的群体,他们经常利用新媒介的互动功能参与信息传播,也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各种新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大多数符合主流价值观,也有一些信息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甚至有一定数量受到污染的信息通过新媒介传播出来。各种不同观点的信息逐渐形成了多元价值态势,如果大学生过多接触那些受到污染的信息,就容易丧失自己的立场,对其价值判断无疑将产生直接影响。第三,信息污染现象导致大学生价值判断感性化与浅表化。大学生过多接触受到污染的信息之后,分不清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这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并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过于依赖直觉,出现感性化、浅表化的趋势。在过去我们组织的调查中,很多大学生认同这样的观念,即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媒介塑造的世界”。人们往往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世界并采取行动,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使之越来越带有拟态环境的特征,以至于出现“拟态环境环境化”的现象。②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介塑造的拟态环境,并逐渐通过其行为转变为客观现实环境。

信息污染对大学生价值选择的影响

大学生进行价值选择的过程中,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按照传播学的“培养”理论,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各种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公众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因此,媒体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及重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介时代,信息污染现象日益突出,给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第一,信息污染使部分学生忽视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新媒介时代,人们处于信息过载的环境中,新媒介传播的新观念、新思想多,大学生群体乐于接受这些信息。一些大学生的信息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不足,在接收信息中不能很好地过滤有害、有毒信息,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甚至部分大学生放弃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片面追求一些新奇的、非主流价值观,并在个人行为上有所表现。第二,信息污染导致大学生价值选择过程中出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宽松的信息传播环境,其信息传播自由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各种新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与现实社会联系更加紧密,大学生在接触新媒介的过程中,对空洞的人生价值理论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转而重视现实的价值观。商品交换规律、利益平衡原则、实用实惠取向日益成为大学生进行价值选择所考虑的因素。新媒介传播的一些污染信息对大学生的幸福观、利益观、道德观产生不良影响,其价值选择也因此发生变化。在物质生活中追求高消费,在精神活动中崇尚现实的快乐,甚至部分大学生将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运用于人际交往与道德权衡。当然,大学生的这些功利性价值取向及实用主义的价值选择行为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新媒介的负面影响,但是新媒介为不良信息提供了相对自由的传播渠道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选择的重要因素。第三,信息污染使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行为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取向。新媒介对于物质消费的炫耀与倡导以及对人类自我意识的宣扬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得到强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容易导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错位现象。西方社会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通过各种新媒介的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尤为显著,部分大学生过于追求自身利益,漠视集体利益。

信息污染对大学生价值目标的影响

价值目标是价值观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基于人的根本的需要所形成的价值目标决定了人们价值观的基本取向及整个价值观体系。③价值目标回答了“什么类型的生活最有价值”、“什么样的人生属于有价值的人生”等问题。因此,价值观是个体对于自身以及客体价值的观点和看法。笔者认为,新媒介的信息污染现象对大学生价值目标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污染导致大学生价值目标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今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在传播多元文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媒介既传播了各种先进文化,也为落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其中,很多落后文化污染了信息环境。大学生接触到这些受到污染的信息,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随之发生变化,极易出现价值目标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况。具有公正、自由、平等等积极意义、健康向上的价值目标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也是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重要内容。当大学生重视自我价值、忽视集体价值的时候,就会出现价值目标偏离的现象,需要加以引导。第二,信息污染使部分大学生价值目标结构失衡。价值目标包括不同的维度,相关研究认为:“青年学生的价值目标是多维度的,包括6个维度:和平和安宁的价值目标、友谊和真爱的价值目标、刺激和享乐的价值目标、名望和权力的价值目标、自我实现与发展的价值目标、奉献价值目标。”④可见,青年学生的价值目标既重视个人价值实现,也观照社会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大学生过于关注个人发展,把个人价值放在社会价值之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信息污染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新媒介对不良信息的传播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信息污染环境下,大学生在树立自身价值目标时容易忽视对政治价值观和精神价值的追求。各种新媒介传播的西方文化和政治观念对大学生影响较大,有些学生出现“信仰危机”和政治意识淡薄的情况。媒介传播的部分信息大力宣扬物质消费,忽视了精神生活对公众的意义。一些新媒介所呈现的信息中存在炫富、拜金主义等倾向,对大学生确立价值目标无疑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媒介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介不断改善人类的信息传播质量与效率。但是,新媒介所引发的信息污染现象值得反思。今后,我们必须对媒介把关模式进行创造性的改革。一方面,要让公众能够有表达言论的渠道;另一方面,也要净化媒介环境,尽力减少信息污染对公众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新媒介使用频率较高的群体,新媒介信息污染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尤为突出。在思想政治以及媒介素养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对新媒介信息传播进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而崇高的价值观。(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信息污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防控机制建构”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d057)

注 释:

①邵培仁:《大众传播中的信息污染及其治理》,《新闻与写作》,2007(3)。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页。

③戴茂堂、江畅:《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6~336页。

④文萍、李红、彭宇、罗卫华:《青年学生价值目标结构研究》,《心理科学》,2005(6)。

(作者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文法系讲师)

编校:赵 亮

上一篇:饶宗颐《西海集》的艺术精神 下一篇:《桃花源记》艺术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