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12 05:06:46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研究

一、引言

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幸听了几节某校初中科学公开课。课堂上,对于老师恰如其分的提问,在我看来,学生们一定会踊跃地回答并参与讨论,但只有二、三名同学回答了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洗耳恭听。仔细想想,初中教学中此类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是旧的“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习惯于听信权威。新课改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学过程不再被看做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因此而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又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在本文中既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又包括学生间的互动。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当前课堂上发生的师生互动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符的现象,指出并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解决办法,由此而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对改善课堂教学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当前普遍课堂教学概况分析

为了寻找答案,我对浙江舟山一初(原大成中学)各年级段科学教学进行了听课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的:初一段为45%~50%,初二段为25%~45%,初三段为11%~20%。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时间较少,而且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不愿回答问题。对这些课中学生活动的时间做了一次统计:学生活动时间平均每节课约12分,最长的一节20分钟,最少的仅6分钟。因此,看来还没有一节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自行探求知识的课。

我也是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对初中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部分老师的观念存在着不合时宜。

三、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如下策略有利于优化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应确立平等尊重的关系。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在对待他们的错误方面,尽量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在批评他们的时候,尽量亲切一点,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与此同时,也要真诚地赞美他们已取得的进步,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这样才能让他们说出心里话,才能不失时机地调整他们的心态,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课堂展示(大约5分钟)。

首先个人展示导学案中的预习知识,对学生在展示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将其列在黑板上。例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有:明明是近处成的像小,远处成的像大,可是怎么会是等大的像?如果镜子一半拿走了,成的像怎样了?薄玻璃和厚玻璃有什么区别呢?这三个问题就要在课堂上解决。

2.小组合作交流(大约20分钟)。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相互答疑解难。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实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学生围绕预学展示环节生成的“我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进行检查和讨论,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启发,然后推选出一名组员上台展示。要求其他小组仔细听,遇到不解时,可提出质疑。在学生合作交流时,老师要从“台上”走到“台下”融入各小组内部,与学生互动交流,指导学生思考,倾听学生意见,了解思维状态,随时指导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平面镜成像》一课所列的三个问题中,学生能解决两个问题,却始终无法解决“半块镜面成像的问题”。要求学生展示解决的两个问题的答案,对没有解决的问题,我进行了适时的点拨,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在图上用反射原理画出成像的光路图。部分优生经过自我实践解决了该问题。此时可以叫优生上台展示给全班同学听。这样,三个问题都是学生自己解决的,教师只是在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

3.当堂训练,巩固提高(大约15分钟)。

当堂练对活动及练习的设计要求:既照顾全体,又要注意分层。首先,要强调“低起点”,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的基础和能力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其次,注意“小步子”,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让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时时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增强自信心,不断强化学习动机。如教学《平面镜成像》后,我给学生设计了根据成像特点画图,根据反射原理画图,已知物和镜画像,或已知物和像画镜的变式练习。再联系实际给学生练习像的速度与物的速度比较,区分平面镜前走动与河面上走动时像相对于物的速度的不同。通过当堂练习,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应用,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练习过程也是用学生自学,互学,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

(二)培养学生的有关习惯与能力

1.耐心倾听的习惯。

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就是学生理解别人的时候,也是学生把别人与自己比较、对照的时候。所以,在一位学生发言之后,让其他学生复述别人的发言、概括别人的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善于表达的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大胆开口。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鼓起勇气,语言表达是否清晰、科学性,对互动效果也有很大影响。要让学生明白发言的过程是与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另外可要求学生从简洁到有条理再到全面这样一步步提高表达能力。

3.善于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

网络资源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载体。教师要培养学生上网查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从书籍中去搜索资料的能力。

社会发展到今天,素质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肩负着培育“四有”新人重任的光荣的人民教师,更需要牢固地树立在课堂教学中育人的观念。真实的课堂是一个具有时间、空间、人际间等多向维度的立体系统,其间充满了即时的、不确定的、无法预料的成分。所以,改变研究视角,直接对课堂的动态实况进行透视,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课堂教学鲜活而全面的认识。

上一篇:化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下一篇:我国护理管理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