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12 01:16:00

创新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我是一名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青年教师,本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和热爱,我想对在美术教育中涉及的一点,即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创新教育;美术教学

可能有的老师觉得,美术课较其他的课程好上的多,只要让学生们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什么问题就可以了。殊不知,正是因为美术课较其他的课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所以才更需要教师们更加用心来引导孩子们。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要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美术教育一般都是用图形作为视觉传达的信息,偏向于形象思维,所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意识是非常有意义和可贵的。我国的美术教育在教学大纲中就有培养创造力的要求。

什么是创造教学?简单的说:创造教学是根据“创造心理学”的原理,通过科学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教学。

马蒂斯曾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艺术教育贵在创造,艺术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性的有造才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之势更重要,只是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囊括世界。”从形象思维入手激发丰富的联想,提倡独创精神,加强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第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在绘画中,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挖掘“求异”素材,加强发散思维训练,从概括形象、具体形象引导发散思维,多渠道培养求异思维。

启发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情绪,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创造思维变成画面。启发的手段有:

美术作品。“图画不但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选用大师的作品,借以为学生提供创作思路、创作素材,还可以提供一些构图、造型、色彩以及表现形式方面的帮助。如:丢勒的《兔》;透纳的《凯威来的城堡》;查理士・迪玛斯的《苹果与绿色玻璃杯》等,供学生参考.同时又要求不要盲目照搬或临摹,要借鉴别人的优点,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完成一幅具有学生特点的作品。

第二,采用联想式教学。提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情景,指导学生画创作,产生创造性能力的动力来源于创造性思维。

联想思维是创新的先导,使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下的一种发现,是启发的进一步升级。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尽情抒发自己的意念。联想的形式有:记忆画。反映学生自己经历的生活片断。比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这时学生就会打开记忆的大门,把生活中碰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在脑海中过一遍,列举典型事例通过绘画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记忆画的特点;意想画。在心理学中,指在人脑中形成的客观事物与主观情趣有机结合后的映像,在美术作品中指象征一定主观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比如初二的一位学生创作的科技画《天使的眼泪》,呼唤未来的人不要轻言战争,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连天使都会掉下眼泪。这些事物超时空的组合就是“意想画”创造性思维的充分体现;抽象画。抽象画是强调表现作者内心情感或抽象形式美,不反映任何具体物象的绘画形式,可表现某种主管情感,或表现对音乐的联想,或潜意识领域的意念,学生经一定的引导能产生联想。例如在优美的音乐中,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把一些抽象元素组合成一富有韵律的抽象画,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高体现。

在写生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好奇心,激发创造欲望,行的感觉发想产生形象思维与联想,学生在学习美术中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好奇的想法都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行为’‘受联想过程控制’;联想强度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中某些对它影响最大、刺激最深的事件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在创新学习中,“创”与“造”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不“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只能是天花乱坠的想入非非。

第三,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教书”,同时还要“育人”,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精神。

应该说,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刻的感召学生,亦即在“传言”过程中体现“身教”,这一深层的教育追求,乃是整个教育实践的更高目标,也是影响具体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该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创造者,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教学中的青春活力。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尝试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除此,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们的教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的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宝贵的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第521~522页。

[2] 《心理语言学》[德]约翰内斯・恩格尔坎普著,陈国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4月,第8页。

[3] 《教育学概论》第274页。

上一篇:有趣的教,有趣的学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