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时间:2022-10-10 09:48:21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摘 要: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项重要学习项目,关乎着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积累以及实践技能提升,既是衔接基础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桥梁,同时对于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然而初中时期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阶段理论性相对较强,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往往会觉得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以便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中学 数学 学生 兴趣 培养 策略

一、运用数学科目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实用性。数学是一项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项实用性较强的学科,都说“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的影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科学的运用数学科目的这个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马克思说的“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使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就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规律性。作为一项理科学科,数学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这也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学习的效率。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对于规律性质的观察、归纳得到答案,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的能力,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善于利用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学生的特点,通过创设师生关系、运用学生心理特点等方法来加强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学习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而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上课下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点,以便能够及时的改进教学模式,使教学符合是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效率。

2、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的设计。都说好奇是青少年的天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为之绞一番脑汁,费一番苦心,探索它,解求它,所以课堂上应根据该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另外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课外活动讲数学家的故事,猜数学谜语,针对学生喜胜不服输的心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竞赛和游戏,这些都非常受学生欢迎,适时地把他们引入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可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不能有效同步,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则不顾教师的教学步骤,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教师教学资源的浪费。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重视课堂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在教学中不断的优化教学过程,通过丰富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消除师生“相离”现象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严重。所谓学教“相离”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认识到师生协作对于课堂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培养。比如在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观察,看看教室里哪些线是相交线、哪些是平行线,通过真实物体的观察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感知,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认识。

2、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完了某节课程就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学生的学习体验往往是通过作业进行体现的,单调的学习形式很难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与学习体验,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统计调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统计学校一共有多少学生、多少老师?多少间教室、多少间宿舍?让学生能够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实践操作,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自主性也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就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以便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

上一篇:“学案导学,当堂达标”物理教学应用 下一篇:有趣的教,有趣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