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订单人才锻炼尝试

时间:2022-06-11 03:47:13

酒店管理订单人才锻炼尝试

一、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背景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快速升温,带动酒店行业的迅猛发展,据世界酒店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酒店业发展最快的第一大国[1]。旅游酒店行业的快速增长,使得酒店行业对有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很多高档酒店都出现了用人荒,尤其是对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需求,持续增加。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特点,使得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成为我国酒店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应用技能的全面提升展开,以便增强教学适应行业需求的能力。通过对合肥市酒店行业的调查分析,跟踪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2008、2009、2010届毕业生的毕业流向,在分析酒店的从业人员现状及人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开展高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调整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陆续进行“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实践。但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的形式比较松散,企业参与较少。所谓“订单”大多是“实习订单”,也就是学校向企业输送实习生[2]。企业往往是在人才培养的后期阶段才加入,通常是通过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等形式。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黄山大厦班”为例,开展高职酒店管理职业的“订单班”的实践研究,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人才的目标。

二、酒店管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酒店管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高等院校与酒店企业共同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直接参与培养过程的管理,指派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能力强的企业专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并指导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供实训设备和场地,为学生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学费、奖、助学金,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到该酒店就业。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直接面向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彰显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受用人单位的重用[3]。

“黄山大厦班”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建立起来的,2008年4月管理系在进行08级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安排时,确定进行实质性教学改革,同时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选择安徽黄山大厦城市酒店管理集团作为合作办学企业,开办以黄山大厦命名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班:“黄山大厦班”,该班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方式组建,最后确定50人为08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班,本着“实质合作,深度融合,互利多赢”开展合作。黄山大厦每学期为每位学生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助学金,为系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派一名辅导员,协助学院的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每学期至少派遣两名业务骨干到学校,为“黄山大厦班”授课。合肥黄山大厦酒店管理集团旗下有3个主体酒店:黄山大厦城市酒店、新长城大酒店、金黄山国际酒店;4个子公司:新长城酒店管理公司、KK快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一路同行商旅(连锁)酒店有限公司、金色王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其中黄山大厦城市酒店为四星级酒店,金黄山国际酒店为五星级酒店。选择黄山大厦作为合作企业最主要是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合作意愿强烈,还有公司的成长性、规范性和地域优势,为未来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

经过为期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融入式“五二•三一”模式。融入式“五二•三一”模式是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与企业深层合作而形成。“五二”:即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两种能力培养;两年学校教育;学校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两个课堂;“企业辅导员”和“学校辅导员”两个辅导员;企业两年资助合作班二十万元奖、助学金。“三一”即:一个培养目标:德技双馨;一年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就业”一站式服务。

三、酒店管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从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学院管理系以非订单班为参照对象,开展了针对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的实践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学生管理、行为表现、综合素质等方面。

(一)企业参与“订单班”教学计划的制订

订单班(黄山大厦班)的教学计划是企业(黄山大厦酒店管理集团)与管理系旅游教研室一起,既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能力建设,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能力需求而制订,实行滚动计划,每学期计划执行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黄山大厦的企业文化》、《用心服务规范》、《前厅、客房、餐饮服务礼仪及规范》等与企业岗位需求密切联系的课程,进入订单班教学计划;非订单班的教学计划是由旅游教研室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院实际而制订,一般情况下非订单班的教学计划调整比较少。

(二)企业参与“订单班”班级日常管理

订单班(黄山大厦班),订单班采用双辅导员制,学院配一名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企业(黄山大厦)行政部门也配一名辅导员,帮助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完全按黄山大厦准员工的要求来进行,包括统一着装、统一“岗位”分配,统一寝室管理等;非订单班只配一名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按《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进行。

(三)“订单班”学生有较高的活跃指数

通过对学生参与学院的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作为学生的活跃程度观察指标,每学期参加三次以上的集体活动或社团活动的学生即为一个活跃学生。活跃指数=活跃学生数/班级学生总数,经过四学期的记录分析,订单班的平均活跃指数为86%,而非订单班的平均活跃指数为53.2%,大大低于订单班,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订单班在日常管理中把团队协作、集体荣誉感的教育作为核心理念,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中;另一方面,订单班每学期都要抽出业余时间参与黄山大厦各项活动,如店庆、文艺汇演、用心服务大赛等;同时,订单班50名学生都参加了学院的各种社团,比如摄影协会、创业协会、曲艺协会、书法协会、读书兴趣小组、礼仪队等。而非订单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训练相对少些,要求也相对低一些,机会也相对少一些。

(四)“订单班”学生对职业认同度高

对订单班而言,由于企业的提前介入,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基础课教学任务之后,就开设一些与企业岗位相关的特色课程,由企业各部门主管,甚至总经理亲自授课,教材也是企业和学院专业课教师共同编写,主要围绕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岗位技能、服务礼仪等方面展开,他们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取向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岗位设计选择,将短期岗位与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进行系统规划。黄山大厦订单班50位同学有针对性的分成餐饮部、客房部、营销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小组,进行针对性很强的个性辅导和共同学习相结合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的直接效果是,订单班50位同学都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而非订单班的学生一般只在学院就业服务部门组织的职业指导课上,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因而非订单班62位学生中只有23位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显然比例偏低。

对学生的职业认同度的研究方面,以学生一年的顶岗实习结束后,留下来在酒店继续工作的学生数进行分析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对职业的认同度。订单班50名学生,在黄山大厦一年的顶岗实习结束后,有40名学生留下来就业,对企业认同度为80%,其他10名学生经过顶岗实习,基于个人或家庭原因,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就业,因而对职业的认同度为80%;而非订单班62名学生,分别在合肥世纪金源大酒店、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绍兴咸亨国际大酒店、无锡希尔顿大酒店、杭州雷迪森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顶岗实习,一年顶岗实习结束后只有21名学生留在原酒店就业,对企业认同度只有近33.8%,顶岗实习结束以后重新选择到其他酒店就业的11人,合计起来,非订单班学生对职业认同度为51.6%。当然,认同度比较研究,仅限于学生毕业时的初次就业选择,更长时间的就业,需要长期跟踪研究,即使这样,也说明,订单班学生由于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提前的职业素养的介入,互利多赢的能力建设,是提高学生的企业认同度和职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五)“订单班”学生综合能力强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很难有一个客观而又有效的指标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多方面的综合表现,选取多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的时间周期涵盖学生在校四学期和顶岗实习一年时间。

指标一,授课教师对授课班级的综合评价,这项指标有学院教务处制定的评价细则,学期末由授课教师作出评价,最后综合各位任课教师的评分,总分10分。比较结果如下:订单班在校四学期的所有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平均分值为9.54分,而非订单班在校四学期的所有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平均分值为8.86分。

指标二,获得各种奖励、表彰人数比例,获奖、表彰主要是指获得院系级及院校以上各种奖励表彰,包括获得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班干、优秀团员、国家级奖学金、社团活动获奖、学院集体活动获奖等,经过统计分析,订单班学生在校四学期评价获奖、表彰比例为56%,而非订单班的比例只有33.8%。

指标三,优秀实习生比例,学生到酒店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结束后,酒店的管理部门,酒店的实习指导师傅和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鉴定,评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档次的实习成绩。订单班的优秀实习生为50名,优秀实习生的比例为80%;非订单班的优秀实习生24名,优秀实习生的比例为38.7%。

指标四,晋升基层管理岗位人员比例,晋升基层管理岗位人员比例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比较全面的指标之一。实习生酒店实习结束后,综合表现好的,被酒店晋升为基层管理人员或基层预备管理人员。订单班50名学生,实习结束后,被黄山大厦集团晋升为领班(预备领班)的有20人,占实习生比例的40%;而非订单班62名实习生结束实习后只有6人晋升为领班或预备领班,比例只有9%左右。

指标五,获得毕业证书以外的各种非学历证书的人数,订单班50名学生中,英语过四六级的有38人,获得普通话合格证书的有50人,计算机二级证书的有50人,中级公关员证书12人;非订单班62名学生中英语过四六级的有26人,普通话合格证的有42人,计算机二级证书的有40人,中级公关员2人。

指标六,技能大赛获奖人数,在学院举办的第一、第二届餐饮服务技能大赛中,每届奖励8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5人),订单班分别为5人和4人,非订单班分别为1人2人,而且两届的一等奖均为订单班。

还进行了学生的出勤率、不及格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均反映“订单班”较非订单班有明显的优势。

(六)融入式“五二•三一”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通过“订单班”实践研究,不难看出,融入式“五二•三一”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了高职学院校对大学生培养的新要求,社会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新诉求,以及新时期年青人成长就业的压力与困惑。从“三利”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入学就有机会选择优秀企业提前就业,接受社会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双重培养,使自己既有效地避开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同时有的放矢地塑造自己成为当代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在企业方面,我们让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参与实践授课、举办有针对性的特色讲座并且将企业文化带入学校课堂,让社会用人单位有机会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订制企业需要的、对企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优秀员工;在学校方面,充分接纳社会办学资源,有效地节约了学院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实效性,让学生真正有机会参与企业实战,而不再是以往过多地局限于实验室演练和沙盘推演,同时利用校企合作办学资源实现学院为企业培养优秀员工,企业为学校提供“双师”教员培养的两利局面,促使学院办学能够紧随社会与时展要求,科学发展,与时俱进。

四、完善酒店管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各个高职高专院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对于“订单班”培养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提高可操作性、提高实践的可靠性。

(一)提高“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高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4]由此可见,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首先,国际上的先进教育模式提供了现实的参考,德、日、美的“双元制”、“产学结合”、“合作教育”的职教模式,都走的是“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充分发挥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而不是学校在唱“独角戏”[5]。这些成功的办学经验也成为我国开展”订单班”教育的有力借鉴。其次,社会及企业对“合适”人才的需求也是实施这一培养模式的现实要求。“合适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企业意图,共同培养适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的人才,为企业储备和培养了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性人才,成为企业发展“合适人才”的基地。这种“量身定做”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招工难”的社会压力,实现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5]。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推动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提高对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是开展“订单班”的前提。

(二)“订单班”培养应坚持“实质合作、深度融合、互利多赢”①的原则

“订单班”合作的双方,企业和学校都要要克服短视行为:企业在考虑订单培养的时候,立足于自身需求,使订单培养仅立足于现在,忽视行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和个体未来的发展需要。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具有战略眼光,选择那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发展潜力,员工容量大,重视员工培养的企业。校企双方应在“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实质合作,寻找利益的共同点,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合作双方要深度融合,企业的文化、理念要深入课堂,体现“课堂小企业”,学校的人才要深入企业实践,实践双师型锻炼,体现“企业大课堂”,最终使学生、教师实现“理实交融,德技兼修②”。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合作共赢。对学校而言,吸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将企业的先进理念引入管理和教学,有利于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可以节约办学成本,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对企业而言,将员工的培养从企业延伸到学校,可以获得技能熟练的员工,建立稳定的员工输送基地,缩短员工入职后的适应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同时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也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对学生而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进入社会、服务企业,订单式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接受职业化培训,加快成长的速度和步伐。

(三)通过“订单班”打造“双师型”教师

“订单班”培养模式不仅仅是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也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不仅仅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同时也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只限于单纯激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或搞学术研究,还要注重鼓励教师深入酒店企业第一线去调研、去实践,让教师了解酒店业最新发展动态,充实具体的教学内容,保证可以及时地向学生传授最新、最有价值的专业知识,保证师资走在学科的前沿。据此我们提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构建“学校—酒店—学校”型的教师队伍。一方面,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分批送教师到相关酒店进行挂职锻炼,努力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多方位从酒店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通过”订单班”开展校企合作,密切校企关系,加强双向人才流动,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四)“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政府的有效参与

虽然政府大力推广“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表明,校企仍然处于分割的状态,“订单班”办学模式还未占主导地位。虽然“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如订单量小、校企分割、办学特色不明显等问题[6],需要政府的有效参与,才能够使得“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走上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虽然教育部明确提出以“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但若国家没有一系列强硬的行政与经济措施出台,只靠学校自身能力与企业自愿行为,那么要实现广泛的“订单班”培养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有效的调节,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法规政策。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平台,校企双方应精诚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所有专业都能顺利获得企业人才培养的“订单”,企业能获得所需的人力资源;加速推进“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进程,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可喜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4]。

职业教育的内涵除了职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职业道德规范。“订单班”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比非订单班要高出许多,这充分说明明确而又清晰的培养目标、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企业大课堂,德技兼修②”的办学理念的贯彻,职业导师的提前介入等因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各具特色的“订单班”,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酒店管理未来教学发展趋向 下一篇:妇科术中镇静药效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