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设计策略

时间:2022-06-11 09:42:18

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设计策略

众所周知,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最有价值的作业应具备三个特征,即“所设计的作业是最适合于儿童的发展阶段的;为了准备行使成人的社会职责,所设计的作业对未来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另外,所设计的作业对形成敏锐的观察习惯和连续推理的习惯,具有最大限度的影响力”。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充满了各种“繁”“难”“偏”的应试练习题。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面对这样的要求与呼声,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设计便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和研讨的重要课题。下面我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思考和做法:

一、 注重趣味性,是作业有效设计的前提

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一直以来,作业的功能被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直接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时总要贪多求全,生怕有遗漏,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实上,能力的高低与机械的记忆书写没有多大关系,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那种机械的书写作业已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些学生之所以经常完不成作业,是因为那些单调的书写作业让他们对作业丧失了兴趣。因此,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可以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二、 注重层次性,是作业有效设计的基础

1. 从作业数量上分层。作业量增减的依据是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置或不布置,切忌重复布置简单的机械性作业,这会极大挫伤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其他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 从作业难度上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有些学生会知难而进,还有一些学生会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跳一跳,尝试“摘树上的果实”。这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有别。对于读书笔记这类作业,低年级应以摘抄为主,中年级要以概述为主,高年级以谈感受为主。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学习相同的知识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如果设计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那么往往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语文能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我在作业的设计中,摒弃了过去那种强制、命令式的作业布置方式,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多梯级作业,充分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承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3. 从作业形式上分层。传统的作业读写训练量大,形式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效率较低,不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而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会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学生在形式丰富多彩的作业诱导下,必然会对做作业产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必将大大提高。(1)演说交际性作业。可以让学生把口语交际课中的观点拿到生活中实践一下,学习与人交往,锻炼口语交际、待人处事的能力。此作业真正让书本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把知识放在生活中进行检验、进行思考,达到了活学活用的目的。(2)读写积累性作业。可以把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可以对精彩片段进行比较创作,以提高语言和写作能力。这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语言素材,发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为更好地写作做好了铺垫。(3)奇思妙想性作业。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语文作业也可以较多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关注那些自己认为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试探着提出改进办法。如学了《诚实与信任》这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理解。

三、 注重自主性,是设计有效作业的关键

作业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进一步升华到世界观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代教学理论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新课程标准同样倡导学习者主体性的发挥,个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因此,“自主性”理所当然地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的重要原则。

1. 作业选择的自主。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造成学生或“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强化差异性——为各类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由选择作业。这一类型的作业设计,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有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可以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主动发展。

2. 作业设计的自主。教师要想从自己设计题目的苦恼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引领学生设计题目,这不仅贴近儿童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这不仅给学生构建了平台,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当我们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放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学生便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结果是学生不会把作业看成是负担,而是乐于主动按时完成,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 注重创造性,是作业设计的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作业设计要尊重学生思维成果,赞赏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就要求教者注重引导学生多思路、多层次、多结果地去思考问题,寻求多元化的解答。

1. 想象补白。此作业的设计源于课文,但不局限于课文。它是想象的天堂,是灵感的海洋,让学生在现实与想象交织的氛围中遨游。如《鲁滨孙漂流记》中写道:“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干。”可以让学生根据这句话的内容,大胆想象鲁滨孙和“星期五”在岛上生活的情形,写一篇想象文章。

2. 续写结尾。有的结尾余意未尽,留有想象续写空间,如《小牛的铃声》结尾写道:“在铃声中,小牛长高了长大了,小豆铃也换成了大筒铃。”我让学生抓住小牛挂上了大筒铃之后进行续写。

3. 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真正把“感”落到实处。如《生命的壮歌》一课,让学生深入文本展开讨论: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生命是值得敬畏的?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演课本剧。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写课本剧。编课本剧的过程会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这项作业虽很费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例如学了《半截蜡烛》后,学生就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兴趣浓厚。

5. 课外延伸。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习《三打白骨精》,可鼓励学生阅读原著《西游记》相关章节,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另一方面,也可指导学生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总而言之,作业设计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要真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去研究、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在以学生自主为原则的前提下,设计生动鲜活的作业形式,使学生的视野由课本走向课外,真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这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又可以实现人人参与,各有所获。让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层次性、自主性、创造性的作业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能力,使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而且成为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优化教学内容,成就精彩课堂 下一篇: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